1、-1-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标:、掌握新闻的基本格式和结构,了解新闻各部分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学习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本课主要学习从报刊、电视、网络这些渠道获取信息)。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教学难点:掌握新闻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习写作新闻。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有一个梦想飞上蓝天,这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都有所体现,比如中华民族号称是龙的传人,很早就产生了像龙那样凌云御
2、风、翱翔天宇的渴望,又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敦煌的飞天壁画,明朝人万户上天等等。我国人民从古至今对飞天的梦想总是抱有很深很浓厚的憧憬,这个梦想终于在2003 年 10 月 15 日得到了实现,这一天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天,也是我们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这一天,让我们用一些定语来给它下定义。同学们看书,自己找词语,或者自己形容(时间为 3 分钟)。教师归纳、概括、点评:中国第一位宇航员、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2-员送入太空、实现了几百年的梦想(这些词语可以由同学们自己找、自己说,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对这一天的意义有所了解)。二、字词(检查预习结果)载人飞船橘红
3、色直刺云霄翌年乾坤酝酿苛刻横亘着陆三、课文学习:教师:在课文的开始,开头的三段,给我们介绍了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叫作新闻的导语。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的精辟议论组成。一篇新闻除了导语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部分。同学们,回忆一下,新闻由哪些部分组成?明确: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教师: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以本文为例来看这些部分的作用。明确:标题,告诉我们新闻的内容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告诉我们时间和发布新闻的报社等情况新华社酒泉 10 月 16 日电。导语,刚才说过了,是介绍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13)2003 年 10 月 15 日载人航天飞船“神
4、舟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既有描述,又有评论)。主体,围绕导语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426)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结语,就是结束(2730)又回到记录“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3-教师:同学们,总体来看,课文结构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后面都是记述“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这个回顾是简要的),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这是一种首尾四合型结构。教师:新闻的主体是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这是一个实现中国飞天梦的艰辛过程,有哪些关键性的事件?(提示:按时间顺序来找)明确: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年中国第一
5、枚火箭发射成功。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年中共 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教师: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学生讨论)明确: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作者立意的角度很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
6、历史的长河中去讲述,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4-教师: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明确: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教师:读了这则新闻,我们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自豪和赞美之情。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了“神舟五号”的发射及中国航天事业的艰辛过程,但这仅仅是一个书面的、抽象的回忆。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视频去“神舟五号”的发射现场真实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四、播放影片:五、板书设计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新华社酒泉 10 月 18 日电导语:13 段主体:426 段结语:2730 段教学后记: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按照新闻的结构来整体把握并提取信息概括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点拨。通过图、文、视频,让学生把握新闻主体-5-中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直观生动地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体会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和数不清的付出。课堂教学任务完成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