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3543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小孩与大海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1、 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2、学生猜测:大海3、 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嬉戏的声音:再仔细听,你又发现了什么?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全班进行交流。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快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

2、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6、板书:小孩与大海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3、全班进行交流:你采集到哪些画面?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三、海滩掠影,品味感悟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3、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反馈。4、 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6、继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

3、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走,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8、齐读第1自然段9、学生交流对大海的印象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许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3、学生书写生字。第 二 课时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二、学习课文。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2、画出相关的

4、句子。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一)读第二自然段。(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3)指导有感情朗读。(二)读第三自然段。(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3)指导有感情朗读。(三)读第四、五自然段。(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2)指导感情朗读。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

5、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四、拓展学习。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