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和时间赛跑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如果我们珍惜时间,就可以成功”的道理。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教学准备:了解作者,师生共同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顺文章,大体了解文章内容。一 导入板书课题,猜猜文章的重点会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
2、。二交流预习情况。1指名领读生字、生词,集体正音。2指名读课文,疏通语句。3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4质疑问难,提出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困惑。二学习书写本课生字。赛、奔是指导的重点:“赛”上中下结构,中部稍宽,撇和捺要写舒展,下面的“贝”较窄长。“奔”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要把下面的部分遮盖住,中间的“十”包藏在里面,写小些。学生练习书写。三课后作业。读课文,并找出你没有读懂的句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将收集的关于惜时的格言警句、谚语诗词等进行交流,培养学生
3、相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一研读课文1教师和学生交流,导入新课的学习。2师生读课文,老师读()自然段,指名位同学接着读完。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3请同学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4课文的哪些段落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5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爸爸的话: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安慰孩子;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自己体会读,然后再指名读。学生在此基础上,回想父亲和自己说话的神态、语气练习读,反馈。6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种表现对不对?7重点学习第八自然段:指名读第8段,体会
4、这一段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跑赢了时间以后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A有的有的有的 B狂奔喘着气(联系生活经历体会)应该怎样读?8语言过渡: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9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同学一定也是感慨颇多,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10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揽镜 流沙河偶然揽镜瞧一瞧, 啊,我怎么老了! 我也知道人会变老的, 不过总以为老期遥遥。“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
5、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6、”,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从前我看见老者佝背驼腰, 觉得他们自来就是这样老; 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 我心里觉得好笑。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 他们也会笑我唠叨。 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 生命的烛光别无谓消耗。11你们能送给老师几句话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1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你还会说二 小练笔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把你想说的这些话,用并列的够段方式,写下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