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
2、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
3、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3、认识到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教学重难点:1、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课前准备:课文插图,文中的两份账单。法制渗透:教育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同学们,认识它吗?你在哪里看到过?(出示课题:妈妈的账单)2、理解“账单”一张小小的单子,简洁清楚
4、地记录了钱或物品的买卖情况,我们把这样的单子叫做账单。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读学习提示,边读边想学习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课件出示问题)(1)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2、请同学们围绕三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三、理解课文,读中释疑 1、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分账单,索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如愿以偿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彼得感到羞愧万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钱塞进妈妈的口袋里。)2、问题二: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课件出示两份账单)
5、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 60芬尼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 0芬尼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彼得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无价。(妈妈的账单都是“0芬尼”,就是想让小彼得认识到,爱的付出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3、问题三: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小彼得认识到自己错了,
6、和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事,却向妈妈要报酬,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主动把钱退回去。)四、拓展十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十年中,包含了妈妈对我们多少的爱呀!谁来说一说,十年来,妈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你也来写一份账单吧。(如:为我洗衣服、做饭,生病时无私地照顾我)五、总结感谢彼得的妈妈用无声的爱让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懂事,也让我们懂得了妈妈的爱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份爱的账单,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谢谢您,妈妈!”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七、作业同学们,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恩,写一段话或一封信当作是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吧!让妈妈也感受到你对她的爱。板书: 母亲欠儿子60芬尼妈妈的账单 母爱是无价的 儿子欠母亲0芬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