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所示的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A武昌起义 B义和团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 D中国共产党诞生解析:纪念章上为“爱国同胞,抵制日货”的字样,在武昌起义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抵制日货的活动,故排除A、D两项;义和团运动是抵制一切洋货,而不仅仅是日货,故排除B项。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因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日本强占中国的山东,所以引发了抵制日货的运动,故选C。2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
2、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B)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解析:爱国精神主要通过维护国家主权、惩处卖国贼等体现,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从题干“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信息,可以看出其民主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的是争取民主权利,没有涉及联合、团结的问题,故C项错误;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为反对愚昧和迷信,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下层群众”指(B)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C大中学生 D知识分子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根据材料
3、中“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因此“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因此“下层群众”应为工人阶级。故选B。4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了五四运动(A)A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B在政党建设方面的作用C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促进作用D为国民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干部条件,这突出说明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重大影响,故A符合题
4、意。51961年,董必武在忆王尽美同志一诗中写道:“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A)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同盟会的召开解析:由“1961年”“四十年前”“南湖泛舟”可知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进行的。6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B)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
5、持解析:从人们对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同情学生的行为,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故应选B项。7“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材料表明当时(C)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 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支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应是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而作准备。A项在1921年,B项在中共一大会议上才明确提出作为目标;D项最早大规模出现应是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不符。8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
6、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解析:材料“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故B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从材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已经明确了革命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9“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革命口号出现于(C)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7、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故选C。10下图是国民党一大期间代表合影,其中有孙中山、林伯渠等来自不同阶层的代表,下列分析最能够说明图片的是(D)A会议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B会议确定国共合作基础C会议创建革命的人民武装D会议有较广泛的阶级性解析: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后,在中共和苏俄的帮助下,认识到联合各阶级的重要性;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一大。从材料“来自不同阶层”,可知会议有较广泛的阶级性,D项符合题意。11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A北伐战争 B
8、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土匪军阀”“帝国主义”,说明了革命要反帝反封建。另一方面提到总理遗命,说明这应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件。B、C、D三项时间不符,因而正确答案为A。12中国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D)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解析:由题干中的“从珠江到长江”“孙中山先生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革命”是指国民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这场革命是在国
9、共合作实现之后才展开的,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这场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最终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选D而排除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家天下的格局中每个王朝的合法性都建立在“天意”之
10、上,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民众对于最高统治者的威权崇拜在这种逻辑下,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二:历史上,中国人的民族观念一直以汉族为中心,华夏蛮夷间基本处于对峙状态。即便暂时由少数民族所统治也是希望“驱除鞑虏”。辛亥革命以后,这种狭隘的民族观念被“五族共和”所取代或者说,此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三: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
11、中国普通民众面对英国侵略的态度(不得摘抄原句)及原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在“五族共和”方面的政治实践。(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其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斗争成果。(8分)答案:(1)态度:旁观者(或看客)。原因:民众缺乏国家的认同归属感。(2)政治实践: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3)名称:五四运动。斗争成果: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平静地观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概括态度;依据“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
12、认同归属感”概括原因。第(2)问,回答要符合题目要求,围绕“五族共和”展开,能够体现辛亥革命后民族观念的变化。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在北京的学生”等信息判断运动为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外交方面的斗争成果。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
13、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1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
14、极影响。(8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8分)答案:(1)变化:从独立和不与其他党派合作到决定与国民党开展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3)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国民革命运动。第(1)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二中的“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这一关键变化,分析归纳;第二问,要抓住材料二中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第(2)题,实际上考查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