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弹力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3. 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二)过程与方法1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2锻炼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微小量放大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2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五、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弹力方向的判断。(二)教学
2、难点弹力方向的判断及弹力有无判断。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配以研习单,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1.本节课流程设计:视频引入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2.教学中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七、教学准备弓箭、橡皮泥、握力圈、弹簧、激光光源、薄板、水球、橡皮筋。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撑杆跳”“射箭”,使箭飞出的力是什么力?它怎样产生?大小、方向又如何?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另一种性质的力-弹力。(板书:弹力)(二)新课教学1.
3、形变【演示实验】拉伸“弓”的弹性绳,我们能明显地观察弹性绳在拉力作用下发生了什么现象?引入形变,一起走进形变的世界。【情境设置】给学生提供器材:橡皮泥、握力圈。【设计意图】(1)让学生亲身体验形变,知道什么是形变。(2)分析比较这两种形变的不同之处。【讨论交流】形变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发生的改变。物体形变的分类:一种是撤去外力时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另一种是撤去外力时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板书)【应用】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形变实例,让学生辨别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形变。【演示实验】用较小的力拉弹簧。【提问】弹簧的形变永远是弹性形变吗?【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
4、身生活经验及常识,说出弹簧在一定的力作用下也能成为范性形变,并由学生自己动手展示,从而引入弹性限度。【教师总结】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强调】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有弹性限度。【学生活动】手指压桌面,看见手指发生形变,肉眼无法观察桌面形变。教师向学生提供微小形变装置【提问】由这套装置能否判断桌面形变?如何判断?判断依据是什么?可否判断是弹性形变还是范性形变?【强调】生活中许多微小形变肉眼看不到,可以通过一些巧妙设计,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这是物理学中常采用的方法。利用激光器和插玻璃细管的玻璃瓶演示2.弹力【学生活
5、动】 利用握力圈做做手部运动,体验握紧时握力圈对手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握力圈对手的力是如何产生的。【归纳小结】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板书)【学生活动】分析以下三种情况下手与握力圈之间有没有弹力:(1)手远离握力圈(2)手恰与握力圈接触(3)手握紧握力圈【学生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发生形变(板书)研究一个力主要研究它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弹力的方向如何?【演示实验】(1)书本与桌面间相互挤压(为放大形变用水球与纤维板分别代替书本和桌面)(2)悬挂的细绳拉钩码(为放大形变用橡皮筋代替绳)【探究活动】探究弹力有无的判断【出示题目】师生讨论,归纳总结【探究活动】探究弹力方向的判断【出示题目】师生讨论,归纳总结【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成果,分析受力物体、作用点、弹力方向,强调规范画图。(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1形变和弹性形变 2弹力的概念及条件3弹力的方向(五)板书设计 弹力一、形变1、 弹性形变: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状的形变二、弹力1、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条件:接触且发生形变3、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方向相同绳拉力的方向:沿绳收缩指向受力物体压力和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