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概念,能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能把握对称的实质,并能应用对称性解题 1111112222221212211212211212122112121200.1/_0(0)2_.30.14lyk xbA xB yClyk xbA xB yCllbbA CACB CB CllllA BA Bllkkbb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若直线:或;直线:或且或且或或与 相交与 重合且关系12211221122100(0)A BA BACA CB CB C或且或 000000112212()0
2、10.20.3_.00_.2_P xylAxByCAxByCAxByCdlAxByClAxByClld设点,直线:,则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点到直线的距离特别地,若:,:,则 与 间的距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离 000,000000001()()2200()()2()3(P xyM abPMPPPaxbyabP xyPxyP xylykxbP xyPPlPPl 中心对称:求,关于点,对称的点 的基本方法是转化为是线段的中点求,即特例:当,时,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轴对称:求已知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基本方法是转化为求方程组的解,即由线段的中心对称与轴对中点p称.12567010()()()
3、()()()_.()()()()()()kbP xyxyP xyPxyP xyyxyxP xyyxbyxbP ybxbPybxbP xyxaybP 特例:当,或时,分别有以下规律:,关于 轴、轴对称的点分别为,关于直线,对称的点分别为,关于直线,对称的点分别为,关于直线,对称的点分别为8(2),21,0axyP xbyk,注意:当时,不具有上述规律 1(24)0CF xyfCCCfCCC曲线:,经过上述规律进行变换,得曲线,则为 关于 对称的曲线若 的方程与 的方程相同,则证明曲线自身具有对称变换对称性()0()0()0()0()0()0()0()0()(2)0CF xyxyCF xyFxyF
4、xyyxyxyxbyxbCF yxFyxF ybxbFybxbxaybM abCFaxyF 特例:曲线:,关于 轴、轴、原点对称的曲线的方程分别为,;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的方程分别是,;关于直线,点,对称的曲线的方程分别为,,202,20.xbyFaxby,1212211212120120003401|00|022|12222()()kkA BA Bk kAxByCA AB BAByyCCkxxAByyxxkbP yxPyx ;【要点指南、,】,1.如果直线 l1:ax2y10 与直线 l2:xy20互相垂直,那么 a 的值等于()A1B13C23D2【解析】方法 1:由 l1l2A1A2B1
5、B20,求得 a2.方法 2:若两直线垂直且斜率存在,则 k1k21,即(a2)(1)1,得 a2.2.过点(1,0)且与直线 x2y20 平行的直线方程是()Ax2y10Bx2y10C2xy20Dx2y10【解析】过点(1,0)且斜率为12的直线方程为 y12(x1),即 x2y10.3.不等边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且 lgsinA,lgsinB,lgsinC 成等差数列,则直线xsin2AysinAa与直线xsin2BysinCc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重合D相交但不垂直【解析】因为 lgsinA,lgsinB,lgsinC 成等差数列,所以 s
6、in2BsinAsinC.由正弦定理可知,sin2Asin2Bsin2AsinAsinCsinAsinCac,故两直线位置关系是重合,故选 C.4.直线 x2y10 关于直线 x1 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x2y30.【解析】由已知及对称几何性质可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x2y0.又由x1x2y10,得点 A(1,1)又点 A 在直线 x2y0 上,从而3,故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x2y30.5.方程 3x4y2(2xy2)0 表示的图形恒过定点(2,2).【解析】由3x4y202xy20,解得x2y2,即方程 3x4y2(2xy2)0 表示的图形恒过点(2,2)一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例 1】已知两条直线
7、 l1:axby40 和 l2:(a1)xyb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 a、b 的值(1)l1l2,且 l1 过点(3,1);(2)l1l2,且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解析】(1)由已知可得 l2 的斜率必存在,所以 k21a.若 k20,则 1a0,a1.因为 l1l2,直线 l1 的斜率 k1 必不存在,即 b0.又因为 l1 过点(3,1),所以3ab40,即 b3a410(不合题意),所以此种情况不存在,即 k20.若 k20,即 k1、k2 都存在因为 k21a,k1ab,l1l2,所以 k1k21,即ab(1a)1.又因为 l1 过点(3,1),所以3ab40.由联立,解得 a
8、2,b2.(2)因为 l2 的斜率存在,l1l2,所以直线 l1 的斜率存在,所以 k1k2,即ab(1a)又因为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且l1l2,所以 l1、l2 在 y 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即4bb,则联立解得a2b2 或a23b2,所以 a、b 的值分别为 2 和2 或23和 2.【点评】在运用直线的斜截式 ykxb 时,要特别注意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的特殊情况运用直线的一般式AxByC0 时,要特别注意 A、B 为零时的特殊情况另外求解与两直线平行或垂直有关的问题时,主要是利用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若出现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可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研究 已知两直线 l1:m
9、x8yn0 和 l2:2xmy10,试确定 m、n 的值,使:(1)l1l2;(2)l1l2 且 l1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1.素材1【解析】(1)由 mm820,得 m4.由 8(1)nm0,得m4n2 或m4n2,即 m4,n2 时,或 m4,n2 时,l1l2.(2)当且仅当 m28m0,即 m0 时,l1l2.又n81,所以 n8,即 m0,n8 时,l1l2 且 l1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1.二 有关距离问题【例 2】已知点 P(2,1)(1)求过点 P 且与原点距离为 2 的直线 l 的方程;(2)求过点 P 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 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分析】设出直线方程
10、,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系数即可【解析】(1)当 l 的斜率 k 不存在时显然成立,此时 l 的方程为 x2.当 l 的斜率 k 存在时,设 l:y1k(x2),即 kxy2k1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2k1|1k2 2,解得 k34,所以 l:3x4y100.故所求 l 的方程为 x2 或 3x4y100.(2)数形结合可得,过点 P 且与原点 O 距离最大的直线是过点 P 且与 PO 垂直的直线由 lOP,得 klkOP1,所以 kl 1kOP2.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直线 l 的方程为 y12(x2),即 2xy50,即直线 2xy50 是过点 P 且与原点 O 距离最大的直线,
11、最大距离为|5|5 5.【点评】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是常用的公式,应熟练掌握 2点到几种特殊直线的距离:(1)点 P(x0,y0)到 x 轴的距离 d|y0|;(2)点 P(x0,y0)到 y 轴的距离 d|x0|;(3)点 P(x0,y0)到与 x 轴平行的直线 ya 的距离d|y0a|;(4)点 P(x0,y0)到与 y 轴平行的直线 xb 的距离d|x0b|.在直线 x3y0 上求一点 P,使它到原点的距离与到直线 x3y20 的距离相等素材2【解析】设点 P 的坐标为(3t,t),则 3t2t2|3t3t2|1232,解得 t15,所以点 P 的坐标为(35,
12、15)或(35,15)三 两直线的交点问题【例 3】求经过两直线 l1:x2y40 和 l2:xy20 的交点 P,且与直线 l3:3x4y50垂直的直线 l 的方程【分析】求 l 的方程:思路一:求交点,定斜率,用点斜式求解思路二:利用直线系方程求解【解析】方法 1:由方程组x2y40 xy20,解得x0y2,即 P(0,2)因为 ll3,所以 kl43,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y243x,即 4x3y60.方法 2:因为直线 l 过直线 l1 和 l2 的交点,所以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x2y4(xy2)0,即(1)x(2)y420.因为 l 与 l3 垂直,所以 3(1)(4)(2)0
13、,所以 11,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12x9y180,即 4x3y60.【点评】求与已知两直线的交点有关的问题,可有以下两种解法:(1)先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将问题转化为过定点的直线,然后再依其他条件求解(2)运用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若两直线 l1:A1xB1yC10,l2:A2xB2yC20 有交点,则过l1 与 l2 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A1xB1yC1(A2xB2yC2)0(为待定常数,不包括直线 l2),设出方程后再利用其他条件求解 求经过直线 l1:3x4y50 和直线 l2:2x3y80 的交点 A,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过点(1,1);(2)与直线 2xy50
14、 平行;(3)与直线 2xy50 垂直素材3【解析】由3x4y502x3y80,解得x1y2,即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A(1,2)(1)直线的斜率为 k 211112.由点斜式得直线方程为 y1(12)(x1),即 x2y30.(2)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2xym0.将点 A(1,2)代入,得 m(2)(1)20,即所求直线方程为 2xy0.(3)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n0.将点 A(1,2)代入,得 n22(1)5,即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50.四 对称问题【例 4】求直线 l1:2xy40 关于直线 l:xy20对称的直线 l2 的方程【解析】方法 1:解方程组2xy40 xy20,得直线l1
15、 与直线 l 的交点 A(23,83)在直线 l1 上取一点 B(2,0),设点 B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点为 C(x,y),则x22 y220yx21,解得x2y4,即 C(2,4)又直线 l2 过 A(23,83)和 C(2,4)两点,故由两点式得直线 l2 的方程为y4834x2232,即 x2y60.方法 2:设 M(x0,y0)是直线 l1 上任意一点,它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为 N(x,y),则线段 MN 的中点坐标为(xx02,yy02),直线 MN 的斜率为yy0 xx0.由题意,得xx02yy0220yy0 xx01,解得x0y2y0 x2.因为 M(x0,y0)是在直线 l
16、1 上,所以 2x0y040,即 2(y2)(x2)40.所以直线 l2 的方程为 x2y60.【点评】由平面几何知识知,若直线 l1、l2 关于直线 l 对称,则有如下性质:若直线 l1 与直线 l 相交,则交点在直线l2 上;若 B 在直线 l1 上,则其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C 在直线 l2 上本题方法 1 就是利用上述两条性质,找出确定直线 l2 的两个点(直线 l1 与直线 l 的交点 A 和直线 l1上的特殊点 B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由两点式得到直线 l2 的方程;方法 2 则是用运动的观点,直接求轨迹方程把握两点:线段 MN 的中点在直线 l 上,直线 l 与直线 MN
17、 垂直 求直线 l:2x3y10 关于点 A(1,2)对称的直线 l的方程素材4【解析】因为 ll,所以可设 l的方程为 2x3yC0(C1),因为点 A(1,2)到两直线 l,l的距离相等,所以|26C|2232|261|2232,得 C9,所以 l的方程为 2x3y90.备选例题已知 n 条直线,l1:xyC10,C1 2,l2:xyC20,l3:xyC30,ln:xyCn0(其中C1C2C3Cn),这 n 条平行直线中,每相邻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顺次为 2、3、4、n.(1)求 Cn;(2)求 xyCn0 与 x 轴、y 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3)求 xyCn10 与 xyCn0 及 x
18、轴、y 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解析】(1)原点 O 到 l1 的距离为 1,原点 O 到 l2 的距离为 12,原点 O 到 ln 的距离 dn 为 12nnn12,因为 Cn 2dn,所以 Cn 2nn12.(2)设直线 ln:xyCn0 交 x 轴于 M,交 y 轴于 N,则OMN 的面积SOMN12|OM|ON|12C2nn2n124,所以 Snn2n124(nN*)(3)所围成的图形是等腰梯形,由(2)Snn2n124知 Sn1n12n24,所以 SnSn1n2n124n12n24n3.故所求面积为 n3(n2,nN*)12221|2CCdABxy判断两直线平行或垂直时,不要忘记两条直线中
19、有一条或两条直线均无斜率的情形另外,两直线斜率相等,包括平行或重合两种情况,应注意区分在运用公式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时,一定两直线平行与垂要把,项直的判定两平行线间的距相应系数化成离相等的系数 11112222121112221221220000100.0()/2()3/lA xB yClA xB yCllA xB yCA xB yCllllllxyyyk xx直线系是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的全体,巧妙地使用直线系,可以减少运算量,简化运算过程设:,:若与 相交,则方程表示过 与 交直线系问点的直线系 不包括;若,则上述形式的方程表示与 平行的直线系过定点,的旋转直线系方程为题000()()()kxxkyk xb bRR不包括直线,斜率为 的平行直线系方程为 14().2()1.xxyy关于对称问题,有如下规律:中心对称 关于某个点对称解题方法:中点坐标公式特殊地,关于原点对称,是以代换,以代换轴对称 关于某直线对称斜率之积等于解题方法:中点在对称轴对称问题上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