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193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0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阅读下列景观图片,完成13题。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A.B.C.D.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A.B.C.D.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水土流失的是()A.B.C.D.解析第1题,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图示是森林破坏,是水土流失,是大气污染,是垃圾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第2题,如果人类过度使用自然资源,就会造成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图示过度砍伐森林,森林资源减少。第3题,图示河流含有大

2、量的泥沙,是该河流域内水土流失的结果。答案1.C2.A3.B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45题。4.我国与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A.人均资源拥有量多B.城镇化问题严重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5.下列环境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荒漠化B.盐碱化、物种减少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解析第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和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远远小于两国,主要是因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

3、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第5题,矿产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主要是资源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答案4.D5.B图1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2为不合理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图1图26.图1反映了图2中的环境问题的是()A.B.C.D.7.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A.B.C.D.解析第6题,图1反映了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地区冰雪覆盖面积变小,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恶劣。图2中,表示温室效应增强,表示酸雨,表示全球变暖,表示荒漠化,表示臭氧层破坏。第7题,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4、和酸雨()。答案6.B7.C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89题。8.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盐碱化D.水体污染9.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下游泥沙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该流域河流输沙量较大,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9题,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输沙量大,下游水流缓慢,导致下游泥沙淤积严重。答案8.B9.C1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滇池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图2昆明人口与滇池水质随时间变化图(1)分析造成滇池水质

5、变化的人为原因。(2)简述滇池水质变化带来的危害。解析第(1)题,从排污量分析,城市扩大,人口增加,排放的生活污水增多;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污水排放量剧增;从滇池的自身净化能力分析,图中显示,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库容减小,自身净化能力减弱,易发生污染。第(2)题,从滇池水的用途分析带来的危害,如危害人体健康,危害水生生物,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湖泊自身净化能力减弱,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答案(1)城市扩大,人口增加,排放的生活污水增多;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污水排放量剧增;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库容减小,自身净化能力减弱。(2)危害人体健康;危害水生生物;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湿地自

6、身净化能力减弱;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关键能力提升练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但近地面臭氧浓度增加,就会变成“健康杀手”。日照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能够快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臭氧污染。下图为20162019年成都市区(30N,104E)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及小时超标次数的日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11.据图分析影响成都市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太阳辐射C.挥发性有机物含量D.氮氧化物含量12.成都夏半年臭氧污染超标()A.开始于日出B.结束于日落C.次数最多时太阳高度最大D.次数最多时太阳高度变小解析第11题,由图中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线可知,臭氧浓度在8时后开始

7、增加,1516时达到最大,而后下降。结合材料“日照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能够快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臭氧污染”,由此可以判断,影响成都市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B项正确。第12题,由材料可知,成都夏半年臭氧污染超标在当地地方时10时(以下的时间均为成都的地方时)开始上升,1415时左右达到最大值,20时左右结束。夏半年成都日出早于10时,日落早于20时,A、B两项错误;成都臭氧污染超标次数最多时出现在1415时左右,太阳高度变小,C项错、D项对。答案11.B12.D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40.8,当今全球气候仍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完成1314题

8、。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以18801884年为基准)13.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近百年的气温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B.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C.近百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仍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D.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全球将继续变暖14.全球变暖对工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增加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A.B.C.D.解析第13题,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增加。地质时期有多次大冰期,因此近百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不一

9、定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第14题,全球变暖导致低纬度地区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电力需求增加。全球变暖可能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从而使节能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答案13.C14.B2012年10月25日8时,随着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至12米以下,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正式进入低水位期。结合鄱阳湖位置示意图,完成1516题。15.2012年10月以来,造成鄱阳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赣江流域降水减少湖泊水补给长江水周边地区引水灌溉气候干旱,蒸发加剧A.B.C.D.16.鄱阳湖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鄱阳湖

10、周边地区应()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A.B.C.D.解析第15题,鄱阳湖位于赣江下游,赣江流域降水减少,会使鄱阳湖水位下降,鄱阳湖水补给长江水,会使鄱阳湖水位下降,鄱阳湖流域降水丰富,周边地区不需要引水灌溉,鄱阳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第16题,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错;鄱阳湖周边地区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故正确;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故正确;鄱阳湖地区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不适合修建水电站,故错。

11、本题选B项。答案15.A16.B细颗粒物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导致许多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物。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推进,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大气重污染天气频发,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某年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718题。17.四季中细颗粒物的浓度都是在午后14时左右出现低谷,主要原因是()A.午后多降水B.大气对流强C.废气排放少D.太阳辐射强18.京津冀地区冬季细颗粒物浓度较高,主要是因为冬季()A.降雪多B.燃煤多C.风力强D.阴天多解析第17题,一天中气温最高值

12、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此时大气对流作用最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所以四季中细颗粒物的浓度都是在午后14时左右出现低谷,B项正确。第18题,京津冀地区冬季燃煤取暖,细颗粒物浓度较高,B项正确;降雪多和风力强有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细颗粒物浓度应较低,A、C两项错误;京津冀地区冬季阴天少,D项错误。答案17.B18.B19.读我国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哪里?这个地形区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什么?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什么?(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主

13、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4)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什么?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5)说明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并分析其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解析从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来看,甲代表的地区应是荒漠化严重地区,原因是甲地区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植被稀疏,人为破坏严重。丙位于四川盆地,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燃烧煤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SO2而形成的酸雨。乙位于江南丘陵地区,由于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集中在华北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分布在东北地区,冬季燃煤多,大气污染严重。答案(1)荒漠化。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2)四川盆地。酸雨。湿润多雨。以燃煤为主。(3)水土流失。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4)淡水资源短缺。位于华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5)以煤炭为主。冬季采暖季长,燃煤多,且该地重工业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