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3115-16苏教版(无)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填空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
2、、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
3、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150分=_小时;0.120.3=_3;3.8_=15.96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1.29595的循环节是_,可以简写成_,保留两位小数约是_3在横线上填
4、上“”、“”或“=”号35_0.6 3.78_3.780.252.081.6_20.816 6.70.8_6.70.8427的因数有_,这些因数中,_既是奇数,又是合数5在4、9、20三个数中,_是_的倍数,_是_的因数6如果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15,那么它最小的倍数是_7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的和是_8长方形有_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_条对称轴9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5.2厘米,它的面积是_平方厘米二选择 1两个数相除商是0.42,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A0.42B4.2C4225.046的商()1A等于B小于C大于34的倍数都是()的倍数A2B3C84如图中阴影
5、部分面积和空白部分面积相比()A阴影部分面积大B空白部分面积大C面积相等5572是3的倍数,中的数可能是()A3B5C7三判断题 1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_(判断对错)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_(判断对错)3近似数4.2与4.2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_(判断对错)4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_(判断对错)513,51,47,97这几个数都是质数_(判断对错)四、计算( 1竖式计算6.121.8=0.5740.28=2.10.56=0.510.5=(验算)2递等式计算12.7+12.55;(7.5-2.30.4)0.01;2.160.90.3;780.25
6、0.43画出各图形底边上的高并计算各图形的面积五、画一画 1(1)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它的另一半(2)小船向下平移4格,再向左5格六、解决问题 1妈妈在菜市场买了1.5千克带鱼,交给售货员11元钱后,找回0.5元每千克带鱼多少元?2食品店运来120个面包,如果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3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4有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8.4分米,高是3.5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钢板重0.75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5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路1.65千米,20天可以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实际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6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那么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