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练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20吉林延边州延吉一中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从依附自然、敬畏自然到支配和控制自然的转变。这一态度的转变,除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一现实基础外,与西方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现代性价值体系的影响密不可分。西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启蒙理性,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的基础上,其根本目的是使人们通过运用人类的理性和知识,从对神和自然的恐惧中摆脱出来,进而真正实现自立。但问题在于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理性和知识,只是能够指导人们操作性活动的技术,却要求把揭示世界因果关系和发展本质的知识,当作无用的形而上学予以抛弃,“有用性”成为判断知识的
2、唯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启蒙理性所说的理性和知识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排斥价值理性的技术理性。启蒙理性不仅把知识理解为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且把自然理解为遵循机械规律运动和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进而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和被控制、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而科学技术被看作是人类控制和支配自然的中介和工具。启蒙理性进一步与资本相结合,形成了以科学技术进步和追求无限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现代性价值体系。在现代性价值体系看来,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只具有满足人类需要和实现人类幸福的工具价值,人类只要凭借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实现无限经济增长,最终达到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但是,一方面,由于
3、现代性价值体系所说的“人类利益”,本质上只不过是资本的利益;另一方面,现代性价值体系把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简单化了人类幸福的丰富内容,同时它所追求的无限经济增长,是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限制为前提的。上述缺陷使得以现代性价值体系为指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没有给人带来所期待的自由和幸福,相反,它不仅造成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唯科学主义盛行,而且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正确建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恢复科学和价值的关联,保障科学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成为人们反复探讨的问题。1866年德国生物科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态”概念,揭示了地球有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
4、、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一观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生态哲学的范式。这一范式的基本特点是反对现代性价值体系所秉承的主、客二分的哲学世界观和机械论的自然观,反对把自然仅仅看作是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主张世界万物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的有机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主张立足于“人自然社会”彼此联系的整体看待世界,认为自然是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有机整体,也具有其内在价值。以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和伦理学为基础,西方还兴起了以生态中心论为理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等,虽然其具体理论观点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都是反对近代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要求考虑自然的价值和权利
5、,恢复对自然的敬畏。(摘编自王雨辰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2020年3月2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A人类对自然逐渐有了支配和控制的态度,这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以及西方启蒙理性宣扬的现代性价值体系密切相关。B根据启蒙理性的观点,知识是科学技术的基础,而科学技术则成为人类控制和支配自然的中介和工具。C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完全是由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唯科学主义造成的。D由海克尔“生态”概念形成的生态哲学范式,因为其有机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的主张而具有了内在的价值。【解析】B项,根据原文“把知识理解为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
6、可见选项中“知识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偷换概念。C项,曲解文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是由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缺陷造成的。D项,强加因果,偷换概念。根据文意,“有其内在价值”的是生态哲学范式对自然的认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论证层次清晰,论及西方启蒙理性等相关诸多概念,但却杂而不乱,逻辑严密。B文章指出了西方启蒙理性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缺陷。C文章有破有立,以破为主,但最后还是论述了生态哲学范式对于认识自然的积极意义。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将相对深奥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解析】D项,文章没有比喻论证。3根
7、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知识与揭示世界发展本质的知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被抛弃是技术理性排斥价值理性的结果。B现代性价值体系实际上是启蒙理性与资本结合的产物,这个理论体系对人类之外的自然界价值的认识有明显的缺陷。C现代性价值体系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人类幸福的全部,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以此为指导,让人类错失自由与幸福。D以生态中心论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思潮,反对西方启蒙理性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要求考虑到自然的价值和权利。 【解析】C项,“让人类错失自由与幸福”与文意不符。另外“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以此为指导”中“此”在选项中指“现代性价值体系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人类幸福的
8、全部”这一观点,而原文的意思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以“现代性价值体系”为指导,而现代化价值体系缺陷有二,所以此处以偏概全。二、语言文字运用(2020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这是一种特殊的冰,虽然温度很低,但是一遇到火种便会熊熊燃烧,形成“冰火交融”的自然_。这种冰有自己独特的形成条件和储藏位置,或埋藏于陆上永久冻土层中,或深潜于深达千米的海底。它就是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古老”在于其形成的地质年代_,“年轻”在于人类对其发现和研究时间较晚,商业开发与利用甚至还没有开始,它因此被称为“未来能源”。由于中国的相关研究起步时间更晚,致使可燃冰在
9、中国显得更“年轻”。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科技工作者以只争朝夕、_的精神,深入钻研可燃冰勘探与开发技术,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摸清了本国陆域和海域可燃冰蕴藏家底,而且在全球率先成功进行了可燃冰试开采,并着手规划商业开采与大规模开发利用,积极_本国能源变革。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奇观久远时不我待推动B奇观遥远与时俱进推进C奇迹久远与时俱进推动D奇迹遥远时不我待推进【解析】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此处强调自然景象罕见,故填“奇观”。久远:长久。遥远:很远。前者多形容年代,后者多形容距离,故填“久远”。时不我待:
10、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语境强调抓紧时间,故填“时不我待”。推动: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推进:推动工作,使前进。前者多用于事物未开始或者准备开始时,后者多用于事物开始后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语境,应选“推动”。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A可燃冰可谓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种类,在人类的能源体系中B在人类的能源体系中,可燃冰可谓是既年轻又古老的种类C可燃冰在人类的能源体系中,可谓是既年轻又古老的种类D在人类的能源体系中,可燃冰可谓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种类【解析】“在人类的能源体系中”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宜置于开头,排除A项;从下文的对应关系看,
11、应为“既古老又年轻”,排除B、C项。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中国由于相关研究起步时间更晚,致使可燃冰在中国显得更“年轻”。B由于中国的相关研究起步时间更晚,可燃冰在中国显得更“年轻”。C中国由于相关研究起步时间更晚,可燃冰在中国显得更“年轻”。D中国的相关研究起步时间更晚,在中国致使可燃冰显得更“年轻”。【解析】画横线的句子缺少主语,删除“由于”或“致使”。A.滥用介词导致结构混乱;C.中途易辙,两个主语造成结构混乱;D.语序不当。7(2020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12、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答:(示例)自己才能生存_不侵犯别人的利益_但底线却不能缺失【解析】第处后面是分号,分号前后两句构成对偶句的形式,根据上文“只有让别人生存”和下文“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可知,此处应填入“自己才
13、能生存”之类的句子。第处从前后句子可以看出,这几个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中间句应填入“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之类的句子。第处根据前文“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可知此处是对这句话的转折,横线后面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可知此处应填入“但底线却不能缺失”之类的句子。8(2020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三摸底检测)对下面这段文字,通过提炼筛选法,归纳概括中心意思。(不超过30字)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的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
14、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答:(示例)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艺高超。【解析】阅读语段,文段层次清晰,按历史朝代分三层,各层都有中心句,归纳三层内容。题干给了提示:提炼筛选法。提炼筛选的信息有“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元代“画竹更为盛行”,明代“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独特风格”,“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由此连缀必要信息,浓缩
15、为一句话。即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艺高超。三、古代诗歌阅读(2020衡水中学实验学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楼上杜 甫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注】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材。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句立意高远,冠以“天地”二字,喻指搔首太息非为诗人的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B颔联写远望之状,是全诗关键,领起三、四联。诗人漂泊五湖之南,离朝廷极远,自叹无补国事。C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
16、情,自愧不是栋梁之材,无力整顿乾坤,把忧国忧民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D全诗感情深婉悲切,取境阔大,描摹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反映。【解析】C项,“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理解错误。颈联两句的意思是: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但论才能则又觉得有愧于那可作栋梁的杞楠。“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是直抒胸臆,是从正面直接抒写的。10明代王嗣爽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请赏析诗的尾联。答:(示例)尾联由“身事”句领起,归结到诗人自己,直抒胸臆。在动荡离乱中,诗人自己尚不能自救,更以何致君尧舜,以何来报国?最终只怕会老死在湘水之滨潭州之地。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凉的离愁
17、和身世之叹(“苦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登楼之际慷慨抒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立现于读者面前(“次骨”)。【解析】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苦语次骨(即入骨)”这个关键词,围绕整首诗展开。尾联的意思是:在乱离之中如今已经不能自救,而结果我恐怕还是要老死在这边远的湘潭。从手法的角度,这是直抒胸臆。“乱离难自救”句中“难自救”可以见出诗人苦难的处境,其言外之意是自救尚且很难,谈何报国呢?体现了诗人对不能报国而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深深遗憾和苦痛。“乱离”写出了当时国家的现状,也能体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终是老湘潭”,最终会老死在湘潭,这是对年老体衰和不能实现抱负为国建功的深深遗憾。诗人的这种苦痛之语让读者也深深震撼,可谓“苦语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