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学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例1.2.3及练习七第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意义。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教具、学具】课件(百羊图、百球图)。数数用的
2、小棒和花生。【教学过程】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今天学习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1实物数数。(1)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袋花生米和一捆小棒,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数一数花生米有几颗,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四人
3、小组,两个人数花生米,两个人数小棒,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2讨论。(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放一堆或10根捆成一捆。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板书: 1根 10根 100根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
4、一个人检查)(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1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摆好小棒3捆和5个单根)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学生边添小棒边数。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回答:七十
5、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1)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2)全班订正。说一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多少。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四十二 ( )个十( )个一七十六 ( )个十( )个一九十四 ( )个十( )个一六十 里面有( )个十一百 里面有( )个十想一想:一百以内的数是由什么组成的?你发现了什么?有规律吗?谁会说?五、小结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六、练习活动1练习七第1题。2练习七第3题。四
6、人小组每人说一道。3练习七第2题。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教学中做到了三个注意。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以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动组织教学,人人参与,经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
7、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
8、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让学生从实物数数到逐步摆脱实物,进行抽象数数。3让学生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这一抽象概念。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理解的方法数,有多种方法,但十个十个数的人并不是很多,约三分之一,如何让学生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需要学会十个十个地数。教学设计:先让学生再次演示,数满十根捆成一捆,数了10个十是一百的过程,再通过讨论,最后人人学习一十一十地数,使学生由直观到抽象地认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