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语文上册四字词第1课 绚丽多彩 第3课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连连点头 园地 摇头晃脑 披头撒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第6课 五彩缤纷 舒舒服服 园地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第10课 大吃一惊 第11课 七上八下 四面八方 争先恐后 第12课 自言自语第13课 匆匆忙忙 园地 百发百中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七手八脚第15课 百发百中 第16课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风景优美 五光十色 物产丰富 瑰丽无比 成群结队 各种各样 祖祖辈
2、辈 第19课 银光闪闪 第20课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酸甜可口 景色诱人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第23课 斑斑驳驳 噼里啪啦 恍然大悟 蹑手蹑脚 一举一动第26课 欢蹦乱跳词语扩展1、表示色彩丰富的词语:绚丽多彩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 万紫千红 2、表示笑的词语: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眉开眼笑 强颜欢笑 抚掌大笑破涕为笑 哑然失笑3、含数字的词语: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谷丰登 六六大顺 七嘴八舌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千方百计 万紫千红4、含有反义词的词语:左邻右舍 左顾右盼 大材小用 声东击西 南征北战 异口同声 扬长避短 生离死别
3、 贪生怕死 来龙去脉 黑白分明 凶多吉少大惊小怪 起死回生 有眼无珠 大同小异5、“一一”式成语:一举一动 一心一意 一草一木 一唱一和 一张一弛6、“手脚”式成语:蹑手蹑脚 大手大脚 笨手笨脚 碍手碍脚 动手动脚 7、“自自” 式成语:自言自语 自说自话 自给自足 自由自在 自作自受 自生自灭 自私自利 自立自强8、ABB式词语:黑洞洞 急火火 雾蒙蒙 热腾腾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孤零零 冷清清 亮晶晶 暖洋洋 湿漉漉9、AABC式词语:连连点头 频频点头 丝丝入扣 翩翩起舞 窃窃私语 落落大方 依依不舍 恋恋不舍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10、ABC
4、C式词语:兴致勃勃 白发苍苍 神采奕奕 风尘仆仆 想入非非 得意洋洋 得意扬扬 小心翼翼 喜气洋洋 得意扬扬 11、ABAC式词语:再接再厉 不屈不挠 古色古香 惟妙惟肖 无影无踪 美轮美奂 若隐若现相辅相成 自言自语 半信半疑12、AABB式词语:明明白白 多多少少 蹦蹦跳跳 密密麻麻 慌慌张张 轻轻松松 确确实实 郁郁葱葱 匆匆忙忙 辛辛苦苦13、AABB式拟声词: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淅淅沥沥 吱吱嘎嘎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
5、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4、ABAB式拟声词:咯吱咯吱 咿呀咿呀 叮咚叮咚 咕咚咕咚 沙啦沙啦 吸溜吸溜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
6、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
7、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