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平在家里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教材分析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
2、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背景知识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这是篇生活小故事。它记
3、叙了三年级小学生平平在家里一心想当优秀少先队员却拒绝为奶奶和小表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故事。这是一篇选学课文,通过学习来检测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掌握情况。2教材特点 全文有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写平平因为自己没评上优秀少先队员而难过,妈妈指点他要向优秀少先队员学习。第2、3、4自然段具体叙述了星期日早晨,平平在家里一个劲儿地想着自己“应该向哪个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而拒绝帮奶奶提水,为表妹系鞋带的事。第5自然段写平平妈妈与平平的对话,妈妈提示平平,一个优秀少先队员在家里应该和在学校里一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课文第3、4自然段的结构相似,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适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课文最
4、后一个自然段以问句结尾,给人意味深长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1会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委屈”、“一本正经”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大胆地在课堂上简单评说平平的对与错。 3知道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家里应该和在学校里一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委屈、一本正经”的词意,并让学生知道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应该在家里和学校里一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委屈、一本正经”的词意及评说平平的对与错。 四、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正
5、确地拼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1一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平平在家里。 (2)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讲平平在家里的事。我还想知道平平在家里干什么。) 2自学课文。 (1)划出带生字的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意思。 (2)读通课文,用“”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清哪个是主要人物。(3)平平在家里干什么?(4)提出疑难词句和不懂的地方。3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查:读注有拼音的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及时纠正读音)
6、 (3)讨论交流。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人物。 平平在家里干什么?(用“一一一”划出相关的句子“我应该向哪个优秀少先队员学习呢?”) (4)质疑问难。 4学习第1自然段。(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平平为什么要想“我应该向哪个优秀少先队员学习呢?”(2)讨论交流。(平平想当优秀少先队员而没有评上,妈妈叫他向优秀少先队员学习。) (3)平平的心事是什么?请一生扮演平平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心事。 (4)指导朗读。(自由读一指名读一齐读) (重点指导“平平没有评上,心里非常难过”,“妈妈叫他向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这两句话。前一句是平平的心事,要注意“没有”和“难过”要读得声音低沉而心情沉重
7、;后面一句是妈妈对他的开导和指点,要读出激励向上的语气。前抑后扬,互成对照。)5学习第2、3、4自然段。 平平是怎么想的呢?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指导看插图,学做动作,理解“托着腮”的意思。 指导朗读。(指名读一齐读) (重点练习设问句“我应该向哪个优秀少先队员学习呢?”因为是心里想的,所以要读出带有沉思的语气,重音要落在“哪个”上。) 过渡:平平首先想到向谁学习?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3自然段。来源: 默读并思考:来源:ZXXK a在第3自然段中用“”把平平怎么想和怎么做两部分内容分开。 B填表第一行。(出示)谁怎么想来源:学&科&网怎么做平平想向学习来源:学&科&网,可来源
8、:ZXXK。,。讨论交流。(平平想向丁小勤学习爱劳动,可不愿帮奶奶提水。) 指导朗读。(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 (读平平心里想的两句话,要把重音落在“总是、可”这两个词上,读出平平对爱劳动的丁小勤的赞扬;“要是一定”这句话要读出平平的希望和决心;平平做的那句话,前半句读得轻描淡写,后半句读得郑重其事。) 总结学法:先分出哪些是想的,哪些是做的,把这一自然段分成两部分,接着填表,最后朗读课文。(3)学习第4自然段。 第4自然段与第3自然段的结构相似,请大家按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口指导。 反馈交流。 A检查分得是否正确。(想的和做的两部分) B填表。(平平想向李乐意学习关心同学,可不愿帮妹妹系鞋带。) 平平“奋不顾身”去干什么?“奋不顾身”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委屈”的意思。 指导朗读。(指名读一分角色读) 朗读比较(出示投影):我在想事情呢!没看见我在想事情吗? 6课堂小结。(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