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94178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京卷,解析版)第卷 图1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1,回答第一题。1.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区高,主要因为区: A 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 年平均气温比较高C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 天气晴朗且海拔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描述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依据图示经纬网,定位区域;联系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区域特征。关联考点:太阳辐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众多:地形、气候(降水)、纬度(太阳高度角),图中两区域的辐射总量差异的关键在于地形和降水天数。【答案】:D【区分度】:低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图2反映

2、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2,回答2、3题。2. 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 随维度的增高而递减C 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 随大气CO2浓度而增3.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 平流层气温降低C 酸雨区面积缩小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关联考点:臭氧层保护、臭氧层破坏这一环境问题。旨在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已知的9月份臭氧层分布的坐标图中,提取: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中高纬度减少幅度大;中纬度3050左右,减少幅度较小;臭氧层总量最小值出现在极地地区且位置正逐渐北移;峰值出现位置也日趋北移。

3、(3)臭氧层减少的危害,分析典型环境问题的危害,立足于本质:大气的保护作用、大气的选择性吸收。【答案】:C B【区分度】:中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第4、5。4. 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 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5. 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和B和C和D和【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关联考点: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气温、海拔、坡向等。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

4、:变率最大的是4山脉(5)提取关键信息:“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200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答案】:C B【区分度】:中读表1,回答第6题。 表1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6. 该海域沿岸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表格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关联考点:洋流分布、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据表可知:距海岸越远,水温越高, 结合具体纬度,关键词语“西海岸”,联系洋流分布知识,故:沿岸有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分

5、析,要做到“海、汽结合”,即:既要分析洋流又要分析盛行风(东南信风)。【答案】:C【区分度】:低图4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4,回答79题。7. 图中A 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 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 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 戊处位于背斜谷内8.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商业从业人口多 商业组织形式复杂 人口数量大A B. C. D.9. 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岛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解析】:关联考点:地质构

6、造与地貌形态、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海岛开发。综合考察考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7)乙处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丙处位于北半球该河流的北岸,即堆积岸;丁处矿床不可能为小密度矿物-天燃气-的分布区;戊处地貌为典型的“背斜成谷”。(8)商业中心的形成因素: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等。(9)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保护性开发;人类活动合理选择;大型工程合理布局、自然灾害的防治等。A选项,矿产资源并非为人口容量的主导影响因素;B选项,受地形、气候的限制,四种农作物要么不易种植,要么不适合大规模种植。C选项,深水港建在河流入海口出,极易被沉积作用影响,影响航道水深。【答案】:D

7、 B D【区分度】:中图5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图5,回答第10、11题。10. 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省份(直辖市)位于湖北以A南 B北 C.东 D.西11. 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A.京沪线、京广线 B.京广线、焦枝线C.京九线、枝柳线 D.陇海线、焦枝线【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对区域内交通运输的线路进行分析。由坐标图提取解题信息:输出货运量依次为:湘、豫、赣、陕、皖、渝;输入货运量依次为:豫、陕、湘、赣、皖、渝;【答案】:A B【区分度】: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学习历史的场所回答

8、12、13题12. 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 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 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选择C项。【考点定位】考查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13. 北京孔庙(见图7)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9、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元朝”、“进士”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进士”是科举制内容之一。A项所述开始于隋朝,排除。B项内容符合北宋史实,排除。C项是明朝坚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故正确选项为D。【考点定位】考查古代民族融合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民族和睦有多种方式。回答14、15题。14. 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

10、使【答案】A【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匈奴”、“两汉”、“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等有效信息限定词。中原的冶铁、凿井技术传给西域,而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等经济作物传入中原,这些经济文化交流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B项所述属于军事斗争,排除。C项指出塞蒙古高原,排除。D项出使欧洲,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定位】考查古代政府对边疆的治理。 15. 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A B C D【答案】A【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

11、化”、“因俗而治”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其中的“因俗而治”就是当今提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政府派遣流官代替土官,排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正确选项为A。【考点定位】考查古代民族自治制度。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回答16、17题。16.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答案】C【解析】解题关

12、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外语、化学、物理”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经书。A项所述符合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排除。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排除。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C项是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C。【考点定位】考查洋务运动知识17.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答案】B【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早期维新派”、“商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商战”,这里指利用本国的经济

13、力量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进行竞争。A、C项为加强国防军事力量,排除。D项涉及的民生,排除。B项强调经济比军事的重要性,排除。正确选项为B。【考点定位】考查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中国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回答18、19题。18.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答案】B【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一战后”、“战胜国”、“中国蒙受屈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A项发生1901年,排除。C项

14、签署于1943年,排除。D项签署于1945年,排除。一些列不平等条约的通称凡尔赛和约,正确选项为B【考点定位】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19 图8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图8A. B. C. .D【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等有效信息限定词。项史实是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但不符于抗战时期,排除。项是国民党29军夺回宛平的史实,排除。项是1938年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排除。项是朱德等领导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史实。故D项是正确选项。【考点定位】考查抗日战争。 世

15、界现代化进程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回答20-23题。2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 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答案】C【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二者的共同点”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A、B、C项分别为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和伏尔泰的主张,排除。人文主义的内容包括:自由、科学、理性、追求幸福等。正确答案为C。【考点定位】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知识。21.在向近代社会转型

16、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A. 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 B. 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C. 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 D. 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答案】A【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近代社会转型”、“土地制度”、“法国”等有效信息限定词。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土地小块出售”等。B项为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排除。C项为英国圈地运动,排除。D项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政策,排除确选项为A。【考点定位】考查法国大革命知识2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A. 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C. 广大农民丧失土

17、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社会问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A、B、C项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之前,排除。正确选项为D。【考点定位】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3.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A. 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 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 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 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答案

18、】A【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前者所述为德意志统一,后者为德国一战、二战的失败。德意志统一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走上了武装侵略的道路。B项为德意志统一的作用,排除。C项是统一的具体政策,排除。D项与德意志统一不紧密,排除。正确答案为A。【考点定位】考查德国统一。“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回答24-26题。24.“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

19、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看“蝴蝶效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说法就是联系普遍性原理的体现,的说法不对,实际上事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的说法更是错误,因为它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的说法正确,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本题选B。【考点分析】本题考察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25.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他国经

20、济产生影响。发生在美国的下列经济现象,会形成一条连贯的路径,将危机传导到他国。消费下降,消费资料进口减少 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生产下降,生产资料进口减少 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这条路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的立意和角度很让人称道,估计金融危机的题大家做了不少,但是出的如此巧妙的题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实际上本题是在考查金融危机爆发的整个过程:先出现哪些现象,然后出现哪些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金融危机,顾名思义,首先一定是金融机构的信贷出现了问题,紧随其后的是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导致倒闭,那企业倒闭的直接后果是工人的失业,然后是居民收入减少和消费水平的下降。根据这样

21、的因果关系我们选D。【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连锁影响。26.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于中国之间贸易额下降美国超额发行货币美国对中国投资减少美国国债价格下跌A. B. C. D. 【答案】C【解析】当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主要以美元储备为主的外汇储备安全。如果美元大幅贬值,我们的外汇储备也会大大缩水。所以我们最担心的是美国超额发行货币造成美元的贬值,这是影响外汇储备安全的最大威胁。应选,另外外汇储备构成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的国债和美国公司的股票,如果美国国债价格下跌,那我们持有的美国国

22、债也会不值钱了。所以选。至于,这种变化和我国外汇储备安全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所以排除。【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外汇储备安全的理解。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标志着“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此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又通过了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回答27、28题。 27.上述立法的目的是扩大行政权力,增强政府权威 规范公民行为,加强司法监督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 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法治政府A. B. C. D. 【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

23、新进展的表现,本题是问立法的目的。那我们要熟悉本法的大致内容,根据材料,这部法律是保障“民告官”的,所以约束的肯定是行政机关政府的行为,保障的是公民的权益,同时也是为了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为建设法治政府而努力,所以选。的说法不对,本法目的不符,和本法约束的对象不吻合,所以均排除。【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28.上述法律有的由全国人民大会通过,有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大会的A.领导机关 B.常设机关 C.执行机关 D.监督机关【答案】B【解析】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我们根据我国的政体,由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年只召

24、开一次,在不开会的就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来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能,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选B。【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数据、图形、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回答29、30题。29.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答案】A【解析】类似的题在09年全国各地模拟中出现过很多,估计考生也很熟悉这种简单的函数关系,根据题意我们知道是随着车票价格的下降,乘车的人次增加,二者是反比关系,那四个图形中只有A恰当地表达了二者的关系。【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价格对于供求的影响。30.右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

25、其中“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 A.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 B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 C 营业税=650万元税率 D增值税=650万元税率【答案】A【解析】我们首先要熟悉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含义。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含义,我们看图表中的营业额应该是工程收入1000万元。所以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它的一般计税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所以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所以我们看四个选项应该选A【

26、考点分析】本题考查营业税、增值税的计算。31.邓小平指出,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共产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这段话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有民主监督 依法行政 社会管理 政治参与 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也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二者合作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7、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和法律。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判断是正确的。是政府的职能,所以不选。 【考点分析】我国政党制度的功能。32.200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成员国会议研究防控甲型HIN1流感的对策。中国政府表示,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将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并提供必要的防控物资、经费和技术支持。这表明 解决国际问题必须通过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纽带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A. B. C. D.【答案】D【解析】以防控甲型HIN1流感作为时事背景材料,本题叙述了世界卫生组

28、织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和中国在防控这一全球性传染病的措施。其中“世界卫生组织召开成员国会议研究防控甲型HIN1流感的对策”说明了是正确的,“中国政府表示,提供必要的防控物资、经费和技术支持。”表明了的说法是正确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排除。【考点分析】国际组织的作用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33.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9所示。A 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 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 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 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的内容

29、,实际上它将人的健康分为几种性质不同的状态,分别是健康,非健康,死亡三种,然后PH的值在这些状态之间的变化都是量变,因为事物的性质没有变。而从健康到非健康,从非健康到死亡这些变化才是事物的质变,所以根据此我们判断上述说明只有A是正确的。【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34.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

30、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A. B. C. D.【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心意思我们看到:个人的理想只有符合社会与国家的需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个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国家也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保障。这体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综上我们选B。与本题中心意思无关。【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图 1035.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

31、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答案】C【解析】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寓言小故事,小鱼脑海里的奶牛的形象是由它自己想像完成的,当然也听了青蛙的描述。这个故事说明人的认识的形成是要受到主观认知和客观实际制约的,A的说法太绝对,不正确,B说法不科学,感性认识不一定都正确, D项和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C。【考点分析】本题考查认识形成与主客观因素的关系。第卷36.(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6分)(2) 比较图中两

32、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8分)(3) 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5分)(4) 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分)(5) 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10分)【解析】: 区域特征解析,综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阐述结论的能力。 仔细读图,包括图例和注记:陵墓、寺庙、遗址、石刻、公园等; “泾渭分明”的地理含义,分布于两河流上的两个水文站水文特点的比较,着眼于两河流发源地的植被状况; 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措施在于植被恢复; 地堑构造发育形成的渭河平原,加之河流的影响,是该区域具备农业生产的优

33、越条件,如:水源、土壤、地形等;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秦岭,地理意义众多,可从气候区划、地形区划、流域区划、农业区划、行政区划等角度分类阐述。【答案】:(1)图中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景观)。自然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南部山脉(区);人文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中部渭河平原。(2)张家界(咸阳)水文站泥沙含量高(低)。泾河张家山(渭河咸阳)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南部山地),植被覆盖率低(高),张家山(咸阳)河段比降大(小),流速快(慢)。(3)主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或三项具体措施)。(4)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

34、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5)秦岭,显东西走向。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暖温带。以南亚热带);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界线以北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以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区分度】:中37.(36分)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

35、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6分)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4分)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6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2分)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

36、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10分)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

37、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8分)【答案】(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2)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3)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

38、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4)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解析】回答第(1)问,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明中叶”、“欧洲各国与中国贸易”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回答第一问。第二问主要回答明清赋税制度的内容。第(2)问,解题注意关键词“林则徐奏稿”“ 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 致之 偷漏出洋之弊”。总结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第(3)问,考查美国1929年和197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以所学知识为主。第(4)问,这里的“

39、社会条件”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经济状况。重点考查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考点定位】考查古今中外货币流通的变化以及应对措施。38.(32分)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1)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11分) 乙组同学讨论图时一致

40、认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请你补充回答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还有哪些,并说明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如何坚持这些原则。(10分)丙组同学讨论图时发生了争论:部分同学认为“经济建设更重要,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部分同学则提出“社会建设更重要,应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3)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11分)【答案】(1)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

41、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就业服务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民主集中制原则。预算方案应报人大审批,并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治国原则。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要做到依法行政,杜绝滥用权力。(3)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着

42、此消彼长的关系。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解析】本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给以后的命题指明了方向,因为今年是旧课程的最后一年,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探究意识被提前放到高考题中来考查,其实是有着很强烈的引导作用的。(1)要回答两个方面,一个是图表反映了什么内容,另外最重要的是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有那些意义。需要我们具有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回答

43、。(2)相比较而言,本小题非常简单,只要熟悉课本知识,清楚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的话,都应该能得高分。因为这个知识点我们一定练了太多。(3)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我们要具体展开说明,思路是先说对立的表现,再说统一的表现,然后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其实有心的考生会发现本题的原理和06年北京高考38题的第(2)问基本一致,再加上课本的叙述也是这个思路,所以本题的得分率一定不会低。【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社会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和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39.(29分)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

44、问题。在欧盟前身“欧洲煤钢联营”成员国中,德国煤矿资源丰富,法国铁矿资源丰富。该组织的成立大大提高了两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1) 指出该组织成立之初德法两国大型钢铁企业所邻近的城市,并说明布局理由。(6分)(2) 说出德法两国之间煤和铁矿石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势。(6分)【解析】:该题考察了传统的地理命题考点:德国鲁尔区;以此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生区域分析能力、观点表述能力;关联考点:工业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选择。杜伊斯堡、梅斯;区域问题的细化考察,钢铁工业基地的布局与发展,依赖于近原料、近能源(燃料);从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的水陆交通便利:发达的铁路网、便捷的内河航运网。【答案】:

45、(1) 分布在杜伊斯堡、梅斯附近。钢铁工业是原料指向型企业,因此靠近煤或铁矿石的产地(2)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运量大,运费低。【区分度】:中(8分,历史部分)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3)概况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2分)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6

46、分)【答案】(3)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区域合作”、“共同体”等有效信息限定词。指出材料的主张。回答第二问,要注意欧共体成立的作用,以所学知识为主。【考点定位】考查欧洲经济一体化知识(4)表中案例反映了中国与欧盟多方面的经济关系,概括案例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9分)案例经济学道理示例 2008年,欧盟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中国对欧盟出口环境得到了改善,欧盟消费者也可以购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扩大市场开

47、放,贯彻自由贸易的关系,互惠互利。案例一 2009年5月,首架在中国总装的空客A320飞机成功试飞。飞机的机头、机身、机尾和机翼等部件,分别在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生产,总装在天津完成。(请勿在此处答题)案例二 义乌是驰名中外的小商品集散地,欧盟是其重要出口市场。通过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多种方式,义乌出口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商品,也进口欧盟的商品和技术。.(请勿在此处答题)案例三 中欧膜技术合作研发中心于2008年在中国成立。膜技术是中国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环境等领域。(请勿在此处答题)案例四 欧盟国家向中国倾销邻苯二酚,对中国化工产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冲击

48、。中国政府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请勿在此处答题)【答案】(4)案例一 生产国际化,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案例二 市场国际化,发挥竞争优势,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信息传播国际化。案例三 走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道路,加强技术合作。案例四 反对不公平竞争,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产业之间的关系。【解析】逐个案例分析,我们看案例一,“飞机的机头、机身、机尾和机翼等部件,分别在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生产,总装在天津完成。这些关键词体现了生产的国际化;” 案例二,“义乌出口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商品,也进口欧盟的商品和技术。”说明了市场的国际化,主要是资源的互通有无;案例三,“中欧膜

49、技术合作研发中心”这是关键词,体现了国际间的技术合作;案例四,“中国政府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体现了我们要反对不公平竞争。【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40.(27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过程(如图1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50、系的形成过程。(1)运用哲学常识中关于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11分)【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立足国情、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过程。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我们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一系列重大

51、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解析】审题,是关键,我们一定要看清题目中设问的限定,是用规律相关的知识,首先要想到辩证法规律的含义,然后从认识论里面,和规律有关的是理性认识,以及认识的根本任务的实现,以及科学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最后别忘了,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以上知识串联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考点分析】本题考察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原理。(16分,历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

52、探索。回答下列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答案】:(2)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

53、”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3)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回答第(2)问,解题关键是抓住问题围绕内外因展开回答,以所学知识为主。第(3)问,按年份顺序回答开放格局的形成,但要具体一些,防止过于笼统。【考点定位】考查新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知识。- 2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