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868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9页
2013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5编 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五编 现代文阅读(201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

2、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 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的。”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

3、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者变成另外的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

4、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第三,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某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第四,美不

5、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 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选自美学新论,有删改

6、)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AE【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论述类选择题可以运用“读锁比排”方法解题。即首先要找到选择对应文中的信息区域,然后进行细致的比对,从而做出判断。A项错在把具体的事物当成美。美的本质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一

7、定就是美的东西。对应文中第5、6段很容易做出判断。E项根据文中“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可以 判断具体的事物不能决定什么是“美”。B项在第5段原文说到“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嗓音”是一种事物,歌声是另外一种事物,所以“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C、D项对应的信息也是来自第5段。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D【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

8、为C级。D项信息对应文中第3段“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的。”可知美的问题是复杂的,“美是难的”!所以D项错误。A项对应文中第5段“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B项对应文中第6段“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C项信息对应文中第3段。3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答案: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9、做这种题目,首先找到该词在文中的信息区域,然后看这个词在文中有没有什么特殊属性,一定要把词句放入语境中去考虑。这个句子已经在文中标示出来了,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美的属性(作者的观点)就可以作答。4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想象作简要分析。答案: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大学生以探险的心态进入原始森林,那种原始风貌在他们眼里是难得一见的美;当他们迷路被困,面临危险,原来的美就消失了。这表明美是随着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10、的。【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审清楚题干之后,找到锁定信息区域。根据题干所指,可以锁定答案在第二、三段,即“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和“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2012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展示中国文化 叶 朗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11、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

12、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

13、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总之,我们

14、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节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E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

15、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A项对应的信息在第段,A项说得太绝对,文中是说“很大程度”;B项对应的信息在第段;C项对应文中第段,选项条件不充分,文中强调的是要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E项对应文中倒数第段,选项过分延伸,原文中说这些生活实践“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答案:BD 2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

16、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C项在原文中未涉及;A、B、D项对应信息在第段,分别涉及到普世价值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吸收与包容外来文化、世界共同和平的思想。答案:C 3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形而提出的?答案:有的人(作品)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有的人(作品)介绍中国文化,满足于肤浅讲述历史故事,肤浅介绍各种文化遗产,没有挖掘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的深度。【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这个句子是在文末一个总结式的句

17、子中,这从前文的“总之”一词可以看出,所以这个重要句子的含意要从上文(主要是第段中)的内容中去找。因为段中看得出就是指出不足之处的。4根据文本内容,文化产品应该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答案:应该着力于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正面的、美的东西。要力求提供对于中国文化精神与价值方面的深度认识。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以及从中体现出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

18、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本题的答案就要先从文中各部分中找整理出作者对“怎样展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的有关观点,然后根据题干整合成答案。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要求: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指代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眼句的揭示主旨的作用,理解起始句的提纲挈领的作用,理解过渡句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理解结论句的总结概括的作用,理解含蓄句的具体意思,理解形象句的感染力,理解长句的严谨性。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说明文中的新概念、新信息、新材

19、料、新观点、主旨等进行筛选与整合。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标题、文眼句、起始句、过渡句、终结句、议论句、抒情句在结构思路上的作用。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抽象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内容能加以解说。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作者在文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讽刺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进行分析概括。近年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采用两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的形式。对概念的理解,对重要句子含意的把握和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整合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对文章结构思路、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分析归纳,主要采用主观题的形式。主观题一般会有一个着眼于“局部”文段的整合

20、,一个着眼于全篇语意的整合。一、复习策略1课内知识整理与复习。重点从提炼、概括、拓展、推断也即从理解文句、把握主旨和想象推断几方面去训练指导学生。把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2重点进行阅读技巧及解题技巧训练。把握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及支撑观点的证据,将重点放在单选题的答题技巧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上。单选题,将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对照、比较,发现命题者设置的迷惑点,从而成功破解答案。简答题,根据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强调对答案的分条表述。3综合强化训练。主要训练应试答题技巧及规范

21、答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掌握高考应试要求。对文章内容要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对于解答论述类阅读题至关重要。因此在复习训练的过程中应以此为重点。二、应考策略(一)养成良好的读题、答题习惯 1仔细阅读文章,依次画出关键句和关键词。有些文章出现很多的提示性词语时,如关联词、表程度表范围表时间表否定的副词、显示顺序的词语、举例性的词语、解说性的词语、概括性的词语、指代性的词语等,能使文章更显严密。这类文章可以在遵循如上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这些提示性的词语来更好地把握行文的思路。2找问题,理思路。带着问题阅读,看看自己画的地方是否能回答问题,如果不能,再在文章中找出正确答案。(1)审题。凡是做题

22、,必定有一个审题的过程。加强审题训练,强化审题意识,能够更好地把握试题,从而提高解读的速度和答题正确率。可着重抓两点:关注题干隐含的作答要求指向。所谓“隐含”,也许可以说是不那么直接,有时需要作“言下之意”的领悟。但实际上还是一种解答的提醒或暗示。如,有的题目为什么要有“综观全文”的说法?这些应该给学生作些引导、提醒。题干中“综观全文”的说法不是可有可无,它恰恰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暗示,说明要找的应该是可以贯穿全文思路(内容)的相关问题。学会对题目作前勾后联的审读。高考试题的设置应该是非常注意题目之间的勾联关系,体现出一种应有的整体性。这种命题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设题点依次分布在文本各个部分,涉及

23、能力要求的各个层次,题目之间分工合作,整体把握与局部确认相结合上,而且还表现在命题深度上,一道题,往往有连续设问,这种连续追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形成由易到难的命题布局。因此,要学会体悟题目之间的“连锁”关系,学会利用这样的“连锁”关系为自己找到解答的思路、线索。(2)把握文本的重点、中心,把握关键信息。考生不能把握文本的重点、中心、把握关键信息,与其不会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不懂得通过文章结构、语句层次的变化把握文意有很大的关系。对文章应逐段逐层阅读理解,分析文本结构层次的技巧运用,不要作跳跃性阅读。注重强化文本结构层次把握能力,有利于对重点语段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做好中心语句、关键信息的筛选把握,达到准确解读、正确具体解答的目的。(二)分条答题,一目了然。分条答题,突出关键词语,避免啰嗦和前后不连贯的毛病。但一定要分好类别进行概括,不要多条重复一个答案。(三)注意卷面书写。要有整洁意识,还要有空格意识,命题者所留空格,必有多余,不要超出范围。(四)要有文本意识,任何结论都必须有文章中的依据佐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