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四节地形图的判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 借助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在识别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五种地形。3. 通过比较了解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4. 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实验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播放电影红河谷片段,提出问题:电影红河谷中,两个英国人绘制的到
2、底是什么?任务1 看山识山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教师展示某山地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对山地的不同印象。学生根据经验回答,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山体部位的图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同的山体部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看书回答:图中的500米、1000米、1500米各表示什么?通过讨论,得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如何把看到的山体的海拔、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缓坡、陡坡、河流等信息转绘到地图上?任务2 画山识山用半个土豆作为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转绘山体等高线地形图。课前需让学生准备大土豆,水果刀,尺子,纸,笔等材料,学生可分小组合作进行等高线的绘制,并进行作品展示。(
3、活动时间预留57分钟)教师点评学生成果,播放演示动画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学生自学教材,思考: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有什么特点?教师再次演示等高线的绘制方法,解释等高线的概念,把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结成线,叫做等高线。观察等高线,师生共同归纳等高线的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相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相同。任务3 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教师依次展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归纳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征。观察:AC坡与EF坡,哪个坡度较缓,哪个坡度较陡?引导学生利用等
4、高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师: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利用等高线,可以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的高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引出本课时学习内容,分层设色地形图。讨论: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着上不同的颜色。任务4 读下图,结合等高线特征,识别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五种地形。教师展示某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依次观察高
5、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五种地形的海拔高度及地表形态特征,并展示多种地形的景观图片,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观察:总结五种基本地形特征。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500米以上500米以上500米以下不一定200米以下地形特点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势起伏较大四周高中间低宽广平坦任务5 比较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首先比较山地与盆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观察山地与盆地等高线的特点,再结合下图,归纳两两种地形类型的异同。比较山地与丘陵等高线的特点,比较高原与平原等高线的特点。展示世界地形图,完成教材活动题,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下列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提问: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了解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介绍什么是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任务6 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播放动画动画演示: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教师通过PPT进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引导学生在教材活动中进行剖面图绘制的练习。课堂总结1.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山体部位的形态特征。2. 陆地表面五种地形的比较。3. 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