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669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节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后果是(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在旅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2下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及画面内容说明。这次战争结束后,“大饼”的主人( )图中的“大饼”代表着当时任人宰割的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刀具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等待对“大饼”动刀。漫画很好地展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A.“寿终正寝” B“成为木偶”

2、C“支离破碎” D“日益强壮”3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C1895年 D1901年4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5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看法( )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 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C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6(1898年)新政始

3、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7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 )A .赔款2亿两白银 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8光绪帝1901年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9鲁青在从十五世纪出发中说道:“中国太难改变了

4、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19世纪末打在中国背上的“鞭子”,给中国带来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王朝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10 1900年6月29日,慈禧太后在对外宣战八天后即令驻外使节向各国解释:“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馆及,酿成大祸。中国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而与各国开衅,此意当为各国所深谅。”这表明慈禧太后的意图是( )A甘心充当列强侵华助手B利用民众力量抵御侵略C满足列强瓜分中国要求D对外求和维护自身统治11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

5、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可能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1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

6、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B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辛丑条约C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4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15下表是摘自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部分内容,其共同之处在于(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

7、资本输出提供条件C中国开始主动进入了资本主义市场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性需求二、材料题(1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大英帝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

8、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主要相同点。(6分)(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4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5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20世纪的大幕拉开”“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以看出,这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最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答案】B【解析】

9、试题分析:八国联军侵华后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因此,漫画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木偶”。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马关条约中日本取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可知,最早可能出现在1895年,故选C。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二幅图片反映中国的军民抗日,第三幅反映了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侵略。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既指出义和团运动成分复杂,有无知和迷信成分,但也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所以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故选B;由“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排除A;材料认为“由反动的满族朝廷联合力量所推动的。”,可见

10、不是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排除C;材料中“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体现了对清政府和官僚士绅的阶级态度,排除D.6【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的战争主要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民族觉醒,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战指甲午中日战争,它使列强侵华的手段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B项正确。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不是列强联合侵华,不选A项。C项出现在辛丑条约签署以后,不选C。D项出现在辛亥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选B。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

11、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正确。赔款2亿两白银,没有从市场、原料、劳动力等方面阻碍民族资本主义,故A排除。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主要在商业贸易方面,故B排除。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属于领土主权,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联系不大,故C排除。8【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略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1901年这一时间可知是指辛丑条约,正确的选项是C项,A项是1842年签订的,B项是1860年,D

12、项是1895年,排除。9【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出现于鸦片战争后。B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预备立宪。而D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与19世纪末的国内形势符合,是列强侵华带来的结果,故本题选C。10【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并何至恃乱民而与各国开衅”指清政府不会依仗乱民对抗各国,B项排除。材料强调希望各国能谅解中国的这种情况,可见AC两项与此不符,均排除。对外妥协,维护自身统治,她真实的意图就是这两样,D项正确。故选D。11【答案】D【

13、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根据题目对条约危害的描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是指拆毁大沽炮台。“开进我们的院子”是指攻入首都北京。“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是指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些内容都出自辛丑条约,它的主要影响是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A选项是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B选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选项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ABC项均错误。所以答案选D。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从“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可以理解到,孙中山在否定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而“其勇锐之气令人佩服以及中国经过那次血战表明中国有民族精

14、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句话是在强调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意义,所以答案为C。AB是对材料部分意思的理解。D表述明显绝对化。13【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国,希望他们能制衡日本,体现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思想。故本题应选C项。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题中所给三个时间分别与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有关,中华民族危机

15、日益加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教冲突”不断升级,故D项正确,B项错误;A项错误,中西文化冲突可以相互交融;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对传教活动的态度。所以答案选D。15【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表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图表中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规定分别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的需求。故D项最符合题意,A、B两项次之。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动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故C项的表述错误。二、材料题(15分)16【答案】(1)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以得出两者都在通商口岸从事商业活动,英国从事贸易通商,日本则主要是制造商品。(2)根据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可知清政府在列强的要求下撤销了北方的军事防务;“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可知得知此时的清政府和列强为伍,共同欺压中国人民。(3)应该从列强侵华的范围、手段、获取的权利入手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