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第7章阶段性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65798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第7章阶段性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第7章阶段性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第7章阶段性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第7章阶段性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第7章阶段性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第7章阶段性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第7章阶段性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年高一生物 电子题库 第7章阶段性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满分50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解析:选D。此题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该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该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自然

2、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新类型。故A、B、C三项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而D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2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解析:选B。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本来就存在着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且这些变异都是不定向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杀虫剂的使用只是对不定向变异的选择作用,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淘汰了不抗药

3、的个体。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导致抗药基因的频率定向改变,抗药性强的个体越来越多。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A它没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它能解释自然选择作用,不能阐明生物界的多样性解析:选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4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了几种地雀,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到不同的岛屿上,出现不同的突

4、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生物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最终出现生殖隔离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就进化成不同的物种D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使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若干个不同地雀物种答案:C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

5、使灰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答案:B6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答案:C7明朝张谦德的朱砂鱼谱记载:“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解析:选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作人工选择,淘汰不好的,“分数缸饲养”是由缸作地理隔离。8(2010年高

6、考全国卷)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B12C21 D31解析:选A。由题意知,AAAa12,所以该种群随机交配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3AA1/3AA1/9AA;2(1/3AA2/3Aa)2/9AA2/9Aa;2/3Aa2/3Aa1/9AA2/9Aa1/9aa(死亡)。第一代中AA的比例是1/9AA2/9AA1/9AA4/9,Aa的比例是2/9Aa2/9Aa4

7、/9,aa的比例是1/9,因为aa在出生前就已经死亡,所以AAAa11。9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选C。由于鸟类位于两个不同的岛上,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存在生殖隔离,甲岛的环境变化大,从而选择出较多的适应环境的鸟类,由于即使在一个岛上的鸟类

8、也不属于同一物种,所以每个岛上均有较多的基因库,由右面的坐标曲线可知两岛上的鸟类数量最终趋于相同。1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解析: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1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

9、。该4n的植物与原来的2n植株()A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B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C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地理隔离D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解析:选D。该四倍体植株与原来的二倍体植株杂交后代为三倍体植株,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所以4n的植株与2n植株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物种。12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彼此能交配、需要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

10、流解析:选D。判断两个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有没有生殖隔离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同一物种的个体间由于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1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解析:选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而不一定产生新物种。物种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生存斗争还有互利共生等。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这里指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14(

11、2010年高考山东卷)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的;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下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5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如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

12、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年AA(%)Aa(%)aa(%)13040302255025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答案:B1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C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看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种与隔离、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与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表现为不同物种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

13、生后代或产生的后代是不可育的。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生物进化的发生,但生物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7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解析:选D。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对对方进行选择。相互选择的结果使双方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18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

14、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选B。长期的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而是否有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乙和丙已经是两个物种,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丙种群是由甲种群进化而来的,所以两个种群之间虽然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存

15、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同。由于甲和乙是两个物种,所以二者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19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白纹伊蚊。其可能的原因是()A杀虫剂造成白纹伊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白纹伊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基因的变异解析:选C。白纹伊蚊抗药性的产生不是杀虫剂造成的,杀虫剂只是对其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一年后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杀虫剂仅杀死少量白纹伊蚊的原因是原来的白纹伊蚊中

16、有抗药性个体,杀虫剂杀死的是没有抗药性的白纹伊蚊,剩下的为有抗药性的,所以再用同样的杀虫剂效果就不好了。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B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变异多样性D最早登陆的生物是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两栖类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满分50分)21(12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

17、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蝎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22(12分)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材料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

18、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的出现是_的结果,DDT起_作用。_是不定向的,_是定向的。(2)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TT_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下图: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_。画出B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的大致比例图。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_。通过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9、了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及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1)由于每组中的B部分以及重复多次后,它自始至终没有接触过DDT,而其中有较多的抗药性个体,说明抗药性的出现不是来自于DDT的诱导,DDT对其有选择作用。(2)此题的突破点为随机交配,说明不会改变基因频率,可用遗传平衡定律来解题,由题干中数据可知短肢(rr)个体占25%,残翅(tt)个体占16%,则t的基因频率为40%,r的基因频率为50%。故TT_个体所占比例为:(T)60%(T)60%36%,而TTRR个体所占比例为60%(T)60%(T)50%(R)50%(R)9%。(3)由图中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AAAa90%8%94%。Aa对疟疾

20、有较强抗性,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最大,AA对疟疾抗病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无抗性,故比例最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血红蛋白结构改变而直接引起的一种疾病。答案:(1)基因突变选择基因突变自然选择(2)36%9%(3)94%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3(12分)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

21、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_,_,_。(4)若要使c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庞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_。答案:(1)种群自然选择(2)否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3)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D基因频率上升若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D基因频率下降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D基因频率不变(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24

22、(14分)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等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在杀虫剂作用下,_。(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_;_;_。(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题(2)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_。(4)比较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三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方面)的证据。答案:(1)抗药性基因突变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可产生回复突变(是可逆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内容正确即可)(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4)丙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