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道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
2、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
3、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
4、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
5、在文字世界里。(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B.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D.“复魅”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端午节
6、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B.文章论述清明节,中元节进行的某些活动,和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而七夕节,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C.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B.有关传统节日的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
7、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C.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D.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使传统节日得以保存与传承。(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道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的中国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摘编自深圳特区报)材料二: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华,也有过时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阻碍前进的糟粕。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深思。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符合时代潮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确保进校园的文化内容的健康、优秀和适用。书本之外,除了古文经典,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9、、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下好“三步棋”)材料三:时代在前进、在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佛学经典中有一句话,叫做“契理契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传播传统文化要“契理”,“理”就是传统文化根本的道理和精神,这是我们要传播的。“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根机,一个是时机。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孔子有一句话,叫做“有教无类”,“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人的根机不同,教育的方法就要不一样,这就叫做“因材施教”。所以,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有教无类
10、,还要因材施教,这两方面结合一起,才能够适合听课人本身。契机的“机”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时代、环境。时代变了,我们传播传统文化也应该有新的方式,不能够因循守旧。一味守旧不能契合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契理契机”)材料四: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中小学都会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如春节写春联等。可是,不少学生和家长是把这当作“作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对传统文化活动的考查、评价,基本都要求学生写作丈或者写报告。因此,不少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做PPT,这和社会实践变成盖章实践一样,沦为了走形式。二是有家长认为,学生花时间去体验传
11、统文化,是浪费时间,甚至有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体验”作业。有媒体爆出,一些学生家长在网上购买手工作业,原因是孩子没有及时完成。有家长还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摘编自中国教育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创新思维,否则谈不上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B.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课程体系,也要选择健康、合适的教学内容。C.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与时俱进。D.家长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
12、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华传统文化可谓精华与糟粕兼而有之,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弃若敝屣,应该批判地继承。B.倡导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复兴。C.孔子讲的“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也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同。D.中小学在传统节日给学生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6.当前,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
13、题共2道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感恩节的荆棘花束滕刚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
14、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
15、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
16、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
17、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不
18、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
19、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C.“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8.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3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道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
20、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
21、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
22、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
23、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布衣,指布制的衣服,即用麻葛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用来代指平民。古代指平民的词还有“黎庶”“黔首”“元元”“民氓”等。B.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其所辖地就称三秦。今把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活动前要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饮酒,不吃荤,不游乐,以示虔诚和庄敬。D.谒,在
24、此处指“谒见”,有觐见、拜见之意,是臣下、属下以恭谨的礼仪拜见君王或上级,拜见时还有一定的礼仪要求。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逃走。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贯识。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民心。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5分)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二)课内文言文知识(本题共4道小题,共12分)1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直走咸阳 走:趋向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拔擢:提拔、提升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委屈B.悟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我 批大郤,导大窾 导:顺着、循着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田父绐曰“左” 绐:赠送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霁:雨过天晴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凶兆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遥控六王
26、毕,四海一 一:统一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遭受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抚孤松而盘桓 众人匹之A.B.C.D.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眄庭柯以怡颜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徐孺下陈蕃之榻 而后乃今将图南 直夜溃围南出 襟三江而带五湖A./ B./C./ D./1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都相同的一项是(
27、)(3分)例句:秦人不暇自哀A.复驾言兮焉求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B.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 而莫之夭阏者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D.谁得而族灭也 彼且恶乎待哉(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道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
28、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有寒灯相伴,诗人享受这种感觉,因为他知道有人思念着他,以哀景写乐情。B.颔联的“万里”,不仅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且指出心理上的距离,把悠悠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并列映衬,暗含一种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显,给人以深沉的感觉。C.“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D.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18.结尾“明日又逢春”一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四)情景默写(本题共4道小
29、题,共8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 师说中,当时士大夫之间不愿相互拜师学习的理由是“ , ”,这种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难以恢复。 (2)屈原离骚中,“ ”一句写诗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 ”。(3)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能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句子是: ,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此或有相通之处。(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应以史为鉴,正如阿房宫赋中说:“ , ”,作者委婉的给统治者以讽喻。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道小题,共17分)在外漂泊的游子,若与故乡人_,欢喜之外又会勾起几分落寞,
30、这便是乡愁。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_。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开辟新的美丽家园而_成为了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_。更
31、让人想不通的是,也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 ),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20.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尽管人们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美好。B.不管人们的小日子是否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已经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C.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于是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D.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萍水相逢 浩如烟海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B.不期而遇 浩如烟海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C.萍水相逢
32、灿若繁星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D.不期而遇 灿若繁星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B.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C.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D.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部文化与历史。23.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
33、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A.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B.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C.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D.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24.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1月1
34、0日在学校报告厅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二、讲座嘉宾: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金老师,他将拋砖引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听金老师的精彩讲座。 教务处2021年1月5日将改为将改为将改为将改为将删除四、写作(共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李子柒,一个“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网红代表,她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30亿,YouTube粉丝有735万,与美国影响力
35、最大的媒体CNN不相上下。她的视频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确定选题。 材料二:在日本捐助者给我们的捐赠物资上用汉字书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等字样,引发了国人的议论。很多人看了之后惭愧地说,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更懂中国的文化,他们的口号兼有修辞,更有文化气息。 材料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不要套作,
36、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龙东南联合体期末联考高二学年语文试题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 (“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中说“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2.C (“类比错”,应是对比。根据倒数第二段看出是采用对比,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3.D (A“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错,根据第三段“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看出,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
37、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B“文学作品”“使节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标识”错误,无中生有;C“完全”错,过于绝对,倒数第二段是“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D(传统节日氛围变淡是事实,不能说“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5.A (B.应该是“革新”,不是“复兴”。C.“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理解有误,原文为.“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同时,“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同”于文无据。D.这些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形式,而没有真正引
38、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因此不能说“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6.相关部门亟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确立合适、健康的课程内容;教育工作者亟待转变观念,使传统文化教育“契理契机”:学校有待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查、评价体系:学生、家长也需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C(A“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无中生有。B招揽生意并非店员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帮助别人治好内心的伤口。D“一直向珊德拉推荐”错;“始终将信将疑”不准确,结尾处珊德拉已经不再怀疑)8.乐于助人(真诚善良)。热情主动地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只是为了赚钱;勇敢坚强。面对人生中的不幸
39、,不抱怨,不逃避,乐观面对生活;懂得感恩。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思想深刻。饱受苦难之后,拥有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富有哲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9.B (“益为疑兵”是“增设疑兵”的意思,不开断,排除AD“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译为“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句意完整,不可断,排除C。)(译文: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故选:B。)10.D (D“谒”在此处是
40、“请求”之意,魏王豹请求回家探望生病的亲人。)11.D (“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错误,原文“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韩信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12.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素”,“一向、向来”;“此所以”,“这是的原因”。)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贫穷,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
41、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下来做他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又投奔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去投奔他,还是没什么名气。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很佩服他。队伍到达南郑时,在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有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他。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骂道:“跑掉的军官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最杰出的人。大王假如
42、只想长期做汉中王,当然没什么事情给他做;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于是汉王打算召见韩信任用他。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礼仪完成仪式,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乘机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大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
43、说:“我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但是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消灭的呢?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残酷苛刻的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做秦地大王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
44、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前205),出兵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军。六月,魏王豹以探望亲人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
45、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设立为河东郡。(二)课内文言文知识13.B14.C(“不行”,古义为“不能走路”,今义为“不可以”;“海运”,古义为“海动”,今义为“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地方”,古义为“土地方圆”,今义为“某一区域”;“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15.C(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为动用法;动词作名词;意动用法。)16.A(三)古代诗歌阅读17.A18.内容上:表达对宦海艰险、羁旅漂泊、年渐退暮的无尽感慨。(2分)结构上:点明题目或呼应前文“一年将尽夜”。(2分)这样作结留有余味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2分)
46、(分析酌情给分)(四)情景默写19.(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D (本题,注意前后文衔接,结合括号前“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括号后“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括号之前内容讲人们生活变好,括号之后内容讲乡味,据此推出所填写的内容的第一句要与生活相关,讲人们生活怎么样,第二句讲乡味。据此排除AC。根据前文“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
47、的山川草木仍然历历在目。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推断此处应该是转折关系。B项的关联词是“不管”,是条件关系。还有根据前文“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知此处“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应该是向好的方向发展,B项是“小日子是否越来越红火美好”,是不确定人们日子是否向好的方面发展,与前文语境不符合,排除B项。除了从意思上判断,还可以参考结构,比如后两句“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应该和要填的句子成排比、并列、对称关系,这样一下就确定答案。故选D。)21.B (第一空,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不期而遇: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让人感觉突如
48、其来。此处是说在他乡遇故乡的人意外碰见,选用成语“不期而遇”更合适。第二处,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灿若繁星: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很多。此处是说在中国文化史中留下的乡愁文字多得无法计算。此处是用来形容表达乡愁的文字的多,选用成语“浩如烟海”。第三处,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废寝忘食:形容非常勤奋专心。此处和“处理国事”没有关系,选用成语“废寝忘食”。第四处,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根据语境确定对象是景物,应该搭配成语“历
49、历在目”。故选B。)22.C (画线句子“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首先句子中“建造并寻找”语序不当,应该先寻找,再建造,改为“寻找并建造”;最后一个分句缺主语,加上“它”;“培育文化和历史”搭配不当,将“培育”改为“孕育”。故选C。)23.A (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概括材料内容,答题时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语段的层次与重心。题中A项,材料首先介绍了城墙的历史价值,接着引出了作者观点“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我们要对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B项,原文没有提到“商业价值”;C项,原文没有提到保护和硏究城墙;D项,说的是城墙的
50、历史价值,不是原文想要强调的主旨。故选A)24.把“牵涉”改为“包括”;把“应邀”改为“邀请”;删掉“抛砖引玉”;把“拜托”改为“希望”;把“莅临”改为“到达”。解析:牵涉:一件事情关联到其他的事情或人。使用不当,应改为“包括”。应邀:接受邀请。使用不当,应改为“邀请”。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用来形容德高望重的金老师,不符合语境,应删掉“抛砖引玉”和后面的“,”。拜托:敬辞,委托(多用于托人办事)。使用不当,应改为“希望”。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使用不当,应改为“到达”。(找出并改对一处,得1分)四、写作(一)审题立意:阅读三则材料
51、,三则材料共同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这一话题,材料一是说网红李子柒在国外社交网站上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材料二说的是日本捐赠物资的汉字标语,这些标语富有文化气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材料三是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艺的态度,对待传统文艺要敢于“拿来”,即对待传统文艺要敢于吸收借鉴,敢于创新。总之,审题要围绕“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文化自信”等核心词展开。可从“文化要发展,需要汲取吸收,与时俱进,加以创新”“对民族文化,要有传承,有自信,有担当,通过努力使其发扬光大”等角度立意。(二)写作指导阅读三则材料,可立意度:文化要发展,需要汲
52、取吸收,与时俱进, 加以创新。对民族文化,要有传承,有自信,有担当,过努力使其发扬光大。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怎样在现代文明下更好的发展下去。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传承。(三)参考标题:立足传统,融入现代摆正姿态,敢于“拿来”愿传统文化的薪火不辍用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发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优秀题目:文化绽放处,点点传承情传优秀文化,扬时代新风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让中华文化焕发时代光彩让中华文化更加灿烂让传统文化之灯长明撑好中华文化之舵把文化的种子播进心田继承传统,革故鼎新不废江河万古流承传统文化,散万丈光辉生文化羽翼,抟华夏扶摇让文化自信激起时代浪花守拙旧器,维
53、新乾乾以传承之基,行创新之路承传统之美,融时代之新用创新之烛,点传统之光以创新之桨,扬传统之帆让文化传承与拿来主义齐飞(四)优秀提纲文化华章,其命维新分论点一: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这汪活水要用传统文化来注源。分论点二: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这汪活水要有当代文化的助推。分论点三: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这汪活水要有外来文化的激荡。守拙旧器,维新乾乾分论点一:守拙旧器,让蒙尘的中华传统文化重焕光彩。分论点一:维新乾乾,让中华传统文化之风吹遍中国,吹向世界分论点一:中华文化的创新,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大众,贴近人民的桥梁。结尾:守拙旧器,让蒙尘的中华传统文化重焕光彩。维新乾乾,让中华传统文化吹向世界。通过继
54、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创新让我们一起守护这片文化净土。(五)优秀范文本固源清自高格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书写。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文化 谱系和文化表征的式样。每个公民只有根植本民族文化的基因,才不会患软骨病,才富 有精气神。 自有人类始,文化就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世,并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诗词歌赋文,从万里 长城到港珠澳大桥,从远古的劳动号子到当下的史诗歌剧,从敦煌莫高窟到挥毫泼墨的 巨幅山水.不论是实体的物态呈现,还是符号旋律的变换,不同的文化样式,不仅浓 缩了历史发展的影子,更让人们从中间读出那年那月人类
55、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与自我 抗争时所表现出的智慧与勇毅。 文化是历史的书写,更是后人温故历史的信物。“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对每一个国民来说,了解和熟悉本民族的文化,读懂文化的精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民族文化的根衹,在触摸历史的过程中才会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在内心深处种下文化的种子。守住了民族文化的根,就不会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漂浮不定之感。认识和了解文化,感受它的博大精深,能够产生民族的自豪感。不过,自豪感与优越感不是同质的。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深邃而厚重,固然值得骄傲和自豪,但是,那毕竟是先人披荆斩棘,用汗水和血泪书写的。对后来人而言,我们不是躺在先人创造的文化
56、摇篮里做南柯美梦,而应该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时时浇水施肥,并内化到骨髓里。这样,苍劲的文化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才可能硕果累累。当然,发展和丰盈民族的文化,不是以中华文化独大的思维关起门来搞建设。“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很难汲取丰富的营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放出眼光”,弘扬“拿来主义”的精神,这样“杂取种种,合成一体”的文化合体才更道劲、健硕。继承和发展文化,冲破“闭关自守”的思想壁垒,以兼容并蓄的思维经营,走出去、引进来,相生相谐,这样才不至于发生畸形和变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守住自己的根,剔除糟粕,汲取精华,文化的长河才会泾流不
57、息。传承与创新,文化有活力中华文化是那”一点茉莉香,一竖字铿锵”的源远流长,也是那”乘奔御风,不以及也”的中国奇迹;中华文化既是那传诵干年的诗词经典,也是那“苟日新,日日新”的智慧华夏。传统是它,新颖亦是它。传承与创新并举,则中华文化之复兴,也可计日而待矣。传承溯源,文化之本,吾辈当传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李子柒的短视频里是原始的刀耕火种,归于田园。她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曰、民风民俗等制作琵琶酥,桃花羹等佳统美食,她传承染衣,刺传等传统手工艺。在国内外收割了大批粉丝。探其渊薮,是她视频里的那份最原始的人文和谐与中华文化打动了观众的心。由此观之,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一
58、样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吾辈当不忘根本,传承传统文化中那份自然和谐,那份大度包容,那份从容气度。“七月在野,八月蟋蟀,入我床下”传统文化的静与包容,或许正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所要留住的根。创新助力,开拓未来,吾辈当创新。鲁迅先生有言:“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要想源远流长,就要必须学会“拿来”。拿来优秀验验验,拿来成功之道,拿来有利的,摒弃糟糕的。我们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借鉴,而绝不是全盘吸收,囫囵吞枣。观之如今社会,一些地方急功近利,为“洋气”盲目篡改地名,导致不伦不类,受人指摘,这便是只懂拿来,而不懂舍去,也便成了鲁迅先生口中不沉着,不辨别的废物。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如”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聪明的拿来借鉴,而不能全盘接收,否则可能“全盘皆输”。为传统文化注入创新活水,吾辈当辩清是非,聪明借鉴。传统文化要继承,也要创新。若要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就要有传承的本心与创新的勇气,传承本身精华,借鉴创新自身,继承与创新并举,文化共繁华一色。继承为本,创新为擎,助力中华文化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