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把精美的中华文化盛宴呈现给全世界。体现着中国人文化创造的智慧。每一次圣火的点燃,都进一步打开了人类心中那扇永恒的文明之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身着古希腊传统服装的残疾运动员将箭射向了21米高的火炬台,这个别出心裁的点火方式长久地留在人们记忆中。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圣火从水中被点燃,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传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思路再次打破“纸”与“火”难以共存的传统,从而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共荣共生的理念。从文化生活角
2、度看,上述材料说明A打破常规的思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B各民族文化在奥林匹克精神中逐渐消解差异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经过程D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奥林匹克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2、相声源于解放前的北京,天桥一代的艺人为谋生在舞台上相互对骂或戏谑以招揽看客,这是初期的相声。后经侯宝林等相声大师进行批判、改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才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说明A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B对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批判C文化创新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时进行的3、有一次,王安石看到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3、心想:“明月”怎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于是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儿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经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4、2008年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考察团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时指出,要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我国影视产业整体实力。要做到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摒弃传统,革故鼎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
4、长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A B C D5、2008年11月20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指出,“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文化名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城市科学发展。”这里的“包容性”是指A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B任何文化都包含有世界各国文化中的一切成果C北京城市的文化建设要正确处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D构建世界文化名城必须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海博格说:“奥运会不仅仅是关于金牌的,更是一次分享快乐,互相交流的机会。奥运会应该是对所有美好的催化剂
5、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本身就是一次不同文明的对话契机,是一次人类精神内核的相通,它一定会给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和谐交融、共同发展带来启迪。”据此回答67题。6、上述材料告诉我们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B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差别C对外国的文化应该全面吸收 D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7、之所以要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是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 B C D8、2008年12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书记明确提出,广州要努力成为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在以世界眼光向先进
6、城市叫板的过程中,不是单向地学习一个城市,也不是照搬照抄一批城市的做法。要博采众长,也要看到自己的潜力,才能有叫板的底气。为此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竞争中合作和发展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特色A B C D9、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A B C D10、发展中医 无需彷徨说明A中医药学不需要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守旧主义C弘扬
7、中医药学不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中医药学要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二、非选择题11、2008年9月27日,第二届届中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郑州举行。近几年来,河南根据文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将戏曲和风光两大系列选题作为重点促进本省发展,收到了文化与经济双赢的良好效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河南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以山水为切入点,相继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片和介绍各地的风光系列旅游片,对河南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9504亿元,同比增长171,文化从业人员12332万人,同比增长55。(1)河
8、南省实现文化与经济双赢体现了当前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 (2)河南省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的?12、(自由论坛)配图或漫画2008年6月20日,备受关注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此前,该片已成为北美票房冠军,在国际上好评如潮。不少中国观众对这部充满了中国元素的大片充满期待,不过,也有一些人心态比较复杂的人呼吁抵制,理由是,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编织着美式“励志”故事,虎视眈眈着中国人的钱包。他们所代表的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本质上是文化上的不自信。在当今文化交流的主旋律中,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如何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面对功夫熊猫,我们需要
9、的不是抵制,而是反思,一个中国元素的东西,好莱坞却能够形神兼备地奉献出一道大餐,我们为什么不能?原因当然很多,最根本也是最简单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缺乏文化创造力,文化视野狭窄,文化观念保守,没有开放的胸襟,没有孜孜以求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功夫熊猫给中国同行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问题生成】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答案1.【解析】奥运圣火的点火方式打破传统,以新方式诠释了奥运精神,从文化生活上看,这是为奥运点火方式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推出新文化的体现。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A错误;各民族文化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色,B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错误
10、。【答案】C2.【解析】相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经过相声大师们对初级相声批判改造的结果即在继承基础上的推陈出新。【答案】C3.【解析】不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不同的诗句,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A、C、D与材料无关。【答案】B4.【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在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上,要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错误。【答案】B5.【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城市规划既要处理好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又要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即具有高度包容性的文化名城。因此,此处包容性
11、当指学习借鉴各满足优秀文化成果。【答案】D6.【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举办奥运会本身就是一次不同文明的对话契机,告诉我们这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借鉴的契机。不同满足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B错误;对外来文化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C错误;D与材料无关。【答案】A7.【解析】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表述错误。【答案】B8.【解析】本题以城市建设为背景,旨在考查如何实现文化创新。四个选项皆符合题目要求。【答案】D9.【解析】材料旨在强调创作与“有关的文化传统”和“其他文化传统”的关系,即处理好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不为材料所反映。【答案】A10.【解
12、析】漫画揭示的是发展中医要加强与西医的合作,取长补短。发展中医既需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合作,也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A、C、D表述错误。【答案】B11.【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第(1)问,结合材料可知,文化与经济的双赢体现的是二者相互交融的体现,运用这一基本理论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从设问上看,第(2)问实则是考查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即是对文化创新第一个基本途径的考查。回答时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答案】(1)河南省实现文化与经济双赢体现了当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突出的趋势。音像制品的发展,直接体现了文化产业的
13、发展,不仅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为促进河南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河南省开发利用传统戏曲和河南文化资源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利用现代传媒方式振兴河南戏曲、传承历史文化,介绍河南风光体现了锐意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12.【天籁之音】(1)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4)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5)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