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1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1)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586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1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1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1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1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1)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1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1)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1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1)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识结构考点探究一、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形成实力的均势。)2二战后期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

2、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二战后人民祈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贸然动武引起世界大战。【特别提示】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二、美苏“冷战”的开始和表现1“冷战”的开始:揭开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开始标志: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

3、思想的“杜鲁门主义”。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时间、内涵、影响)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经济上:1948年,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即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时间

4、、内容、作用)1948年,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其目的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结果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同时,也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经济困难,阻止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军事上: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时间、地点、条约、性质、影响)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拓展提升】马

5、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联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3苏联的应对措施:政治上:组成社会主义阵营,建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经济上:1949年,苏联和东欧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时间、目的、影响)为打破美英等

6、西方围家的经济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经济领域的冷战。军事上: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地点、条约、性质、影响)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它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1导致一些

7、国家发生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半岛分裂: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被迫撤出越南。(3)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撤走导弹。(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3评价:(1)消极影响: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8、形成了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积极影响: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拓展提升】德国的分裂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什么关系?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德国的分裂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密切相关的,是美苏对抗、“冷战”的结果,是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分裂的根源是美国的霸权政策。两个德国的出现,对于战后

9、欧洲和整个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此德国成为两强冷战的前哨阵地,危机不断。直到冷战结束,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知识链接】古巴导弹危机:古巴独立后,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7月下半月开始,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10月中旬,美国根据U2型飞机的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经过美苏两国的对峙和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遂告结束。要点探究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

10、系:所谓“雅尔塔体制”(体系),简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在实力均势基础上划分美苏势力范围;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在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有人认为,“冷战”是国际关系进步

11、的一种表现;也有人认为,“冷战”是国际关系落后与反动的表现。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同意第一种观点:“冷战”是处理国际关系走上理智的表现,明显进步于动辄使用武力;国际关系中,由于诸多原因,矛盾与对抗不可避免,战争作为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残酷的方式,能够避免战争就有利于各国人民;美苏“冷战”时期,许多地区冲突和众多国际争端是由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矛盾引起的,并非都是美苏对峙争夺引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冷战”对峙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人民的斗争。同意第二种观点:“冷战”主要是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是霸权主义的表现;美苏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美苏争夺控制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冲突与争端不断,甚至发生局部战争;“冷战”有利于和平,那只是客观的、次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