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知识,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赏析人物形象与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出示投影:1.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 、 、 、 、 、 、 八国之事。2.国语是通过 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学生回答: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国语是通过记载人物语言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出示投影: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2.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4.遂使之行成于吴学生回答:“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的
2、“栖”应为“退守”之意。“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中的“昆”为“兄”之意。“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句中的“贾人”为“商人”,“资”为“储备”,“絺”为“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遂使之行成于吴”句中的“行”为“赴吴”,“成”为“讲和”。出示投影:大夫种是如何论述为政必须先求谋臣的道理的?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学生回答:大夫种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时。越王勾践退守会稽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求谋臣。二、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1.学习2、3自然段。(学生齐读)诵读指导:(1)“勾践说于国人曰”中的“说”读。“去民之所恶”中的“恶”读,当作“不好”讲。
3、“南至于句无”句中的“句”读,同“勾”。“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中的“衣”读,是动词,当“穿”讲。“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中的“将”读,当“将要”讲。(2)“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以上句分四层意思,以分号为界,分号处要略作停顿。重音应放在加点的词语上。又例“葬死者”句“葬”字后也应有短暂的停顿。(3)“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句在“之”字后要略作停顿。应译为:一定哭泣着埋葬他们,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句在“脂”字后要略作停顿。(4)“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句注意句中停顿的准确。(5
4、)第2、3自然段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字约义丰,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一一相应,读时注意其节奏和抑扬顿挫。(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学生齐读)提问: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学生:从“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句可看出他对战败深深的自责。而“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则是他诚恳纠正错误的态度。提问:为了复国,勾践实施了哪些富国强兵之策?请用简练语言概括。板书:实施富国强兵之策学生:关心百姓,鼓励教育,减免徭役,广招贤才,休养生息,卑事夫差。提问:第3段主旨是写勾践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为何开头要写“勾践之地广运百里”呢?是不是多余之
5、笔?学生:肯定不是多余之笔。学生:(补充)“勾践之地,南至于句元,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写出了越国战后土地之少,形势严峻,复兴大业举步维艰。为下文的措施作铺垫。教师:回答得很好。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富民强邦,重点应是发展生产,而勾践为何以繁衍人口为中心呢?学生:战争中伤亡大,复国更需兵员。教师:对。需知在生产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时期,一个国家要强盛,要发展生产,首先需要的是劳动力。与别国交战,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也是兵员的多寡。勾践以繁衍人口为中心,是非常明智的。(学生齐读2、3自然段)2.学习4、5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诵读指导:(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6、句要注意句中停顿,“耻”字要重读。(2)“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读出忠诚可信之情,三要注意反问句的语气。(3)“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句中的“衣”是动词,当作“穿”讲。“有”通“又”要读准字音,注意“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后的停顿。(4)第4自然段记述的是君民的对话,越国父兄再三请战,情绪激昂,越王勾践谦逊、果断,侃侃而谈,有理有据。读时要注意以上方面的表达。语速适中,语调要激昂、高涨。尤其是“请报之”“请复战!”句要读出“国之父兄”摩拳擦掌的急切心情。(5)“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虽为反问句,却表达了越国百姓对勾践的一片忠心。
7、因此,既要读出反问语气,又要读得诚信可见。(指名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4、5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学生齐读)提问:第4、5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越国军民,同仇敌忾,一举灭吴。板书:一举灭吴国提问: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深入其中,指导学生作条理性归纳概括)明确:(1)越王勾践能在失败中崛起,卧薪尝胆,发奋图强;(2)越国君臣的精诚团结;(3)吴王夫差的见识短浅,不听忠言。(学生有感情地齐读4、5自然段)教师简析:在4、5自然段中,作者用饱蘸赞美之情的笔墨,形象地表现了越国君民上下一心,誓雪国耻的情景。“国之父兄请曰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
8、战!”国民群情激愤,主动请战;“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这场景既动人,又深化了主题:越王勾践十年图强,医治创伤,人心所向,一举灭吴。充分说明,得人心者得天下,谁能够得到人民的倾心支持,谁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板书:十年图强 医治创伤 结果(学生再次齐读4、5自然段,尝试背诵)出示投影:(全文板书设计)(教师结合板书,对全文内容作总结)3.全文小结勾践灭吴一文从“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写起,先写与文种执手相谋,再写派大夫文种使吴求和,接着写勾践实施的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最后写越国终灭吴国。文章一波三折,简练精彩,朴实无华又余味无穷。(学生再次齐读全文)三、赏析人
9、物形象、写作技巧勾践灭吴一文在以朴实无华而著称的国语中别具风彩,说它别具风彩,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篇真实的历史记录,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还因为它确实达到了“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的境界。(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认真地默读课文,仔细揣摩体味,思考下列问题)出示投影:1.越王勾践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2.本文是如何叙述史实的?3.本文在推敲词句方面有何特点?(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师生达成共识)明确:越王勾践兵败栖于会稽之后,不惊慌,不气馁,号令三军,知人善任,抚慰百姓,忍辱负重,不忘国耻,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使越国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积蓄了复国的力量,最终雪洗国耻。在作者笔下,勾践
10、的形象是深沉而丰满的,他不是一般的复仇者,而是有胆有识,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用人不疑,从谏如流;抚慰百姓,痛切自责;卑事仇敌,面无愠色,这一切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勾践灭吴一文在叙事方面也很有特色。节奏适度,曲折尽情。作者先以简练的笔法交待了越国的困境,再不慌不忙地叙述勾践的求贤,君臣执手相谋的情景。然后自然地转入第二段,推出那幕非常精彩的外交斗争场面:吴国忠臣伍子胥的诚恳谏言,太宰嚭的贪财糊涂,夫差的轻信小人与目光短浅,给人以似乎山穷水尽可转瞬间柳暗花明之感。接着,作者以平易朴实的语言记叙了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经过。情节时起时伏,节奏不紧不慢,并不追求错综复杂,紧张惊险,但却达到了“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的境界。本文在锤炼语言上也非常有特色,字约义丰,言简意赅。例如“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逆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这段话是写勾践推行的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的,三字句、五字句简短有力,掷地有声,不仅读来琅琅上口,表意也非常丰富。(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欣赏本文的人物形象描写与表现技巧)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2.将课后第三题提供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3.背诵文章的最后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