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骆驼和羊骆驼和羊是“读课文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骆驼和羊争论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通过第一册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读儿歌、背儿歌方面基本没有难度,而在识字方面,也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联系生活、编顺口溜、想象因此,在记字形上也没有太大困难。到了第二学期,要开始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旨在在识字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及说话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篇课文中,共有9个生字
2、。在阅读中识字,要注意合理分布,不能让学生觉得识字是一种负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现在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例如:在教学第2小节时,集中出现了6个生字。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自己学习,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互相做小老师。然后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侧重的引领,每个字都择其重点来学。如:“园、肯”注重它们的读音;“伸”可以通过动作来加深理解;而“园”字中的“大口框”是学习的重点,在认识这个部首的同时,让学生回忆曾学过的哪些字是这个部首的,由此让学生了解“大口框”的字的书写比、笔顺的规则。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认识了生
3、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合作精神。骆驼和羊一课中,通过骆驼和羊的对话,可以了解到两人为了各自的长处争论不休。然后又想通过做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第2、3节的句式基本结构相同,因此这两节内容就可有所侧重地去学。通过骆驼和羊不同的动作来体会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在这一过程中,朗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羊吃树叶的不易,进而感受到骆驼在这方面是占优势的,因此骆驼是很得意的。反之,羊也有自己得意的时候,而那时又是骆驼沮丧的时候。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骆驼和羊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最后老牛的话也就容易理解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课堂,把自己化作课文内容的一分子,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由想象自己处于现场到听了老牛的话后谈感想,再到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情节,整个教学情境的铺设由始至终,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学中避免了教师空洞直白的讲述,而是使学生从自主参与学习中主动感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分析课文的能力。片断“想说做”深化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认识生字、感情朗读的同时明白道理,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道理,因为这个道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适用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