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的变化单元复习与巩固一、 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 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地区分布差异,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2.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人口迁移的意义,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 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知识经纬二、要点精析关键词:人口增长 人口迁移 人口容量(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2人口“三率”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2、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二)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 1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上的不匀速性和持续性历史阶段农业革命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增长特征极其缓慢,人口数量少前期增长快,后期缓慢,人口数量多人口总量庞大,增长较快原因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生产力水平极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抵御各种灾害和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 2世
3、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以欧美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亚、非、拉国家为主(三)人口增长模式 根据“三率”的差异,人口增长模式包括具有不同特征的三种类型,现比较如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原始型高高低增长缓慢传统型高低高增长迅速现代型
4、低低低增长缓慢 (1)从特征上区分 区分三种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高低高,原始型高高低。简单图示如下: (2)从数值上区分 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0以下。 (3)“高低高”模式和“高高低”模式区别:传统“高低高”模式和“高高低”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高低高”模式的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较低,尤其是死亡率明显下降,使自然增长率上升,明显高于“高高低”模式。(4)“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的区别在于“高低高”模式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低低低”模式,“低低低”模式
5、的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0。(四)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年龄构成表示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形似金字塔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段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一般表示形式如下图:04591014女男占总人口的百分比00123456123456 塔的底座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出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征;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小,反映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低增长
6、特征。常见几种形式见下图:(五)人口问题 主要突出问题是: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1.发展中国家地区:人口迅速增长问题(表现:基数大、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 影响: 粮食供给不足; 就业问题严重; 人民生活贫困化; 妨碍人力资源形成; 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 2.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 表现: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老龄化严重 影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典型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7、,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的500多万人提高到800多万人。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2019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这是为
8、什么?(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本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会带来哪些人口问题?试说明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析:当前我国人口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人口增长趋于低速增长状况。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在2030年前我国人口持续增加,之后由于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等原因导致人口负增长,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答案:(1)现代型(2)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龄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3)特征: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缓慢,老年人口比重高,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措
9、施: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 (六)人口迁移概述 1.判定标准:空间位移:是否跨越行政区域界限。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迁移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的具有确定时间长度,如1年、5年或10年;有的更长。居住地变更。 2.区分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不同于人口迁移,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常见的人口流动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人口每日性流动。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间的通勤人口,又称钟摆人口。二是人口季节性流动。如每年夏季上高山牧场放
10、牧,冬季回山谷低地的牧民;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务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民工;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三是人口不定期流动。如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食宿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和业余时间的增加,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人口迁移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和密度。人口迁移率反映了人口迁移的变动程度,计算公式为: 人口迁移率1003.人口迁移的分类: (1)按人口迁移的目的可分为:经济性移民(如屯垦移民、水库移民、城乡间人口迁移)和政治性移民(如战争移民、难民)等形式。 (2)按人口迁移的动力可分为:自愿性移民和强迫性移民(如
11、中国古代的充军、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按人口迁移的范围可分为:国内移民(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和国土开发造成的。)和国际移民(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和国际难民等)。永久性移民指从一国迁入另一国的侨民或改变国籍的移民。国际难民是国际移民的一种特殊方式,指因战争、灾祸或政治原因离开其拥有国籍的国家后,声明不愿受原国家保护的流离失所的人。外籍工人是一种非永久性的短期的国际人口迁移,往往在侨居国工作数年后返回祖国。 (4)按人口迁移的时期可分为:古代移民、近代移民
12、和现代移民。4.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5.中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大批迁移从秦汉开始人口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13、扩散。当代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由沿海迁往内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目的:务工和经商)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明显。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农村迁往城市(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因 素对 人 口 迁 移 的 影 响 及 人 口 迁 移 举 例自 然 环 境 因 素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淡水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
14、农业社会的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社 会 经 济 因 素经济因素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交通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政 治 因
15、素政策政策对有关人口迁移的重要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八)美国的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流向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由乡村流入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西部和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
16、地带”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综合分析: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第一次人口迁移是战争因素;第二次是城市化;第三次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第四次是经济格局的变化,即西部和南部新资源的发现和新兴工业的发展。(九)人口迁移的影响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1)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迁入区人才汇集,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提高。不利影响:人口大量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17、。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2)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影响: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迁出区因青壮年人口减少,老、幼人口相对增多,而加快其人口年龄构成的老龄化趋势,因男性减少,女性人口相应增多,性别比例会下降。迁入区与迁出区各民族在人口数量、比重上也有变化。有利于人种基因交流,为新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典型例题】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19年人口普查相比,2
18、01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19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和_。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解析:(1)图中妇人为了给孩子寻求更好的教育,这是社会文化因素小伙子想回农村是因
19、为他们村很富裕,这是经济因素。(2)材料二中“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说明流动人口数量增加;“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这说明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中部、西部、东北部向东部地区迁移。(3)根据材料三,巴西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程,是为了加强家庭农业,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这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可以缓解城市化过快带来的城市问题。(4)我国的人口迁移,乡村是主要的迁出区,可以运用人口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来回答该题。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2)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3)因为经济因素是
20、引起人口迁移的最经常和主要的因素,而巴西政府的支农政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4)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十)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因素影响相关性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人口的
21、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负相关 2人口的合理容量 3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及其引发的其他问题 不同地区所出现的问题地区人口问题环境和资源问题发达地区人口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15,但消费水平高。实际消耗的资源总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也远远超出了本国的范围。发展中地区人均消费水平低,但人口数量多,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若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 (2)
22、对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4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估计依据主要论点悲观论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现今世界人口已太多,已大大超过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的科技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
23、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的后果不堪设想乐观论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资源;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的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中间论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5环境承载力不等于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不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
24、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标准。6环境人口容量不等于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早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是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这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并不相同,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如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7亿,最大人口数量为16亿。 【典型例题】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结合下图回答下列
25、问题。(1)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3)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哪些可能影响环境承载力的环境问题的发生?解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与物质资源协调,有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影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中国西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在7亿左右,从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答案:(1)B(2)D(3)主要防止由于开发而导致或加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