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静夜思∣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5195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静夜思∣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静夜思∣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静夜思∣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静夜思∣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8课静夜思(教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

2、;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

3、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知识与技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

4、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学会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思”、“前”、“低”、“乡”、“床”、“光”、“故”7个生字,背诵课文,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背诵古诗

5、。【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月亮。 师: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喜欢月亮,他们还把月亮写进了诗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2.板书课题“静夜思”。师:大诗人李白在这个安静的夜晚,究竟看到了什么,又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去看一看。(播放视频)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

6、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s qin d xing chung gung g 思 前 低 乡 床 光 故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思”的偏旁是“心”; “低”的偏旁是“亻”; “故”的偏旁是“攵”。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乡”:撇折、撇折、撇。 “光”:竖、点、撇、横、撇、竖弯钩。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故乡 前后 思乡 光明 低头 故人 前面 思念 光亮 高低 三、精读领悟1.师:学完了生字宝宝,让我们走进静夜思这首古诗吧!师:哪个字说明了写这首诗的时间?(夜。)哪个

7、字说明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师:诗中哪两句写“夜”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师:“明月光”“疑”在诗中是什么含义呢?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疑:好像。师:你们见过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秋冬的早晨,在地面上结成的白色小冰晶就是霜,摸上去又冷又湿。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师: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师:让我们用冷清的语气来读一读,注意节奏。(2)师:哪两句诗写“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李白在诗中写了两个动作是什么?举头,低头。 “思”和“故乡”分别是什么含义?思:思念。 故乡

8、: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师:这两句诗的意思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诗人抬起头,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了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沉重,伤心,难过。师:诗人举起和低下的不仅仅是头,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啊!师: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钱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别人都回到故乡,与父母、妻儿、朋友团聚,只有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师:诗人一个人身在外地,此刻,他会思念故乡的什么呢?思念远在故乡的家人,思念小时候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思念家乡的小河、草地师:作者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明月此时此刻

9、也照着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久久难以入睡,就写下了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拓展延伸 大诗人李白很喜欢月亮,除了这首静夜思,他还写了很多与月亮有关的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4.搜集其他一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四、课堂总结同学们,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诵它。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来吟诵这首诗吧!五、课堂练习1.我会扩词。乡(乡下)(思乡)低(低头)(高低)光(光亮)(光明)2.读一读。举头 低头 故乡 明月 床前 思念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这首诗。2.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 景:明月光,地上霜 静夜思 思念故乡和亲人 人:望明月,思故乡【教学反思】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月夜思乡之情。 在教学中,由谜语导入明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正确的吟诵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 教师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举头”“低头”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理解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