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B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反映了国人文明程度的不一2、 文革时期人们穿着单一,绿军装最时尚;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穿着呈现多样化,“撞衫”会显得奇怪。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打倒了“四人帮” B.我
2、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革C.国民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D.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3、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B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4、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A倡导革新服饰推动生活文明化 B推进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C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 D促进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5、 “女子仅为男子之牺牲,甚
3、焉者男女同为家族主义之牺牲,故所组成之家庭,无生气无精神结婚当始于男女之恋爱。”这一观念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6、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本土(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中山装、旗袍 B面包房、咖啡屋C西式别墅 D火车、汽车7、有学者认为: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中山装出现、旗袍改良 废止缠足成为社会风气干部服、列宁装一度流行 喇叭裤、踩脚裤在女
4、性中盛行起来A B C D8、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中,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从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标准先后有“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等,出现这些标准的原因不包括: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运动发展C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 D妇女已完全摆脱了夫权束缚9、秋瑾(1875年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
5、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错误的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B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D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10、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观念: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繁。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A. B. C. D.11、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
6、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12、1905年,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76名随从人员教育背景表,这反映出()考察团留学国内新式学校科举不明载泽考察团12人10人19人9人27.91%23.26%44.19%20.93%戴、端考察团12人10人15人7人(说明:具有多种教育背景者则重复计算,因此各种教育背景者所占百分比相加超过百分之百。)A清政府决意进行改革 B教育格局新旧并立C新式教育的迅猛发展 D宪政改革人才充足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
7、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化并非来自于社会内部,而是在外部人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的侵略的压力下,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第二个
8、“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价拉大。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财经网对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专访:未来部分土地制度的改革将会被倒逼进行(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3)综合上述材
9、料,就现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阖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是如何形成的。(8分) 材料二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
10、览表 (2)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A 4、B 5、D 6、A 7、A 8、D 9、D 10、C 11、B 12、B二、非选择题13.(1)特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结果(或外力作用下形成;或外源性、外发性);具有移植性(或嫁接性;或学习西方);发展缓慢。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和进步。(2)评价:积极:促进了企业和城镇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就业。局限:使农民和农村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社会矛盾。(3)建议: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城市化过程要协调好城乡之间
11、的利益;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或城市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14.(1)政治:西周开创了宗法制度,逐渐形成了重伦理、尊宗敬祖的特点。春节、清明节和腊八节都要祭祖,春节和中秋节都以家庭团圆为重。经济: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深的烙印。大部分节日的时间设定都是与农业生产的节气相伴,中秋节和腊八节还有庆祝或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2)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