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2018年下学期六月份月考卷高一 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绸之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为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A B C D 2.“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
2、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中的精神追求是指( )A 君主立宪B 戊戍变法C 实业救国D 民主共和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4.请判断,下列选项对图中1959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 材料提供的信息严重脱离实际B 三大改造完成,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农业生产出现大发展C 土地改革的实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D 风调雨顺,决策英明,农业生产喜获丰收5.“19世
3、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B 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C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D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6.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 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 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7.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把广东和福建列为最早开放的两个省份,福建
4、具有的独特优势()A 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地缘与亲缘优势B 境内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C 华侨乡亲分布在世界各地D 拥有近代最早开放的历史经验8.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9.下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
5、因为( )A 国民经济的调整B “一五”计划的完成C 土地改革的完成D 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1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 B C D 1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论讨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同点是( )A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C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 转移了党的工作重心12.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
6、中央力图( )A 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 调整国民经济C 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D 深化经济改革13.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思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有( )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东北亚局势紧张,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成为执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国民经济完成恢复工作,为大规模展
7、开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A B C D 14.下列地区,处于达伽马首航线上的是( )A 西印度群岛B 菲律宾C 非洲东海岸D 红海沿岸1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一战后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危机隐患B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C 股票投机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16.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倡导企
8、业建立诚信机制A B C D 17.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参加的组织不包括()A 世界银行B 世界贸易组织C 欧洲联盟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马克思在分析英国打败荷兰原因时指出:“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下列最能论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A 1588年,英国凭借先进的炮火技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B 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C 17世纪,荷兰商船数欧洲第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D 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
9、业革命19.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作“黑金革命”。这里的“黑金”是指( )A 煤炭B 石油C 铁D 蒸汽机20.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先前的277%提高到442%,中国就此正式坐上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行第三把交椅(如下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日本、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三极B 世界银行关注发展中国家C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被打破D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21.1929年,面对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帮助资本家度过难关。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
10、场价格,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这说明胡佛政府( )A 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 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C 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D 从根本上克服了经济危机22.近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其根本目的是()A 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B 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C 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D 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23.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 )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B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C 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 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24.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
11、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引发“历史性变革”的经济因素是()A 世界市场的形成B 工业革命的扩展C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 工人运动的发展25.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反映出()A 大企业和垄断组织普遍产生B 金融资本推动了扩大再生产C 资本主义社会化趋势加强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6.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
12、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 )世界经济区域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A B C D 27.二次大战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源于1944年一次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对世界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A B C D 28.有人指出:“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
13、但奇怪的是,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最能够证明这种观点的事例是()A 鼓励农民发展副业B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C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D 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8分) 29(15分).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
14、要有其田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1)阅读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革命第一步的任务是什么?并指出为实现这一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到的正确道路的答案及结果。(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和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
15、本质区别。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30(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方
16、谈话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材料二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请回答:(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1(18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
17、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
18、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 605起,1842年达到31 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
19、:(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3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战后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他根据在苏联的乌克兰地区农民传统种植玉米和美国农场种植玉米成功的经验,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玉米种植。但玉米属于喜高温高湿的作物,而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他不顾苏联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
20、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苏联的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53年为550万公项,1956年达1 640万公项,1962年增至3 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而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不适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高,质量也很差。由于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导致垦荒地区地力耗尽,垦荒运动被迫停止。摘编自赫普晓夫执政史根据材料,指出赫鲁晓夫种植玉米的运动给苏联农业造成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
21、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泉州对外贸易繁荣,泉州是元代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十三行”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而非元代。故排除含的选项,选B项。2.【答案】C【解析】“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描述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思潮,故选C。3.【答案】C【解析】A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符,B、D两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我国犯了以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所以图片中的数据是严重脱离实际的,故本题答
22、案选A项;B项对应的时间是1956年,不是1959年;C项是1950年;D项说法与1959年历史不符。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B项秋收起义爆发于1927年;D项义和团运动也发生在19世纪末,这三项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9世纪中期,“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分别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所以选C。6.【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1980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责任制仍然是土地集体所有,故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23、积极性,故B项正确,排除。这种责任制仍然是家庭为单位,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要求,故C正确,排除。农民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故D项正确,排除。7.【答案】A【解析】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台胞多,具有亲缘优势,故A正确;B、C、D不属于福建具有的独特优势。8.【答案】A【解析】宋代时我国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元代时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民间麻的种植量大量减少。9.【答案】D【解析】据材料提到,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全行业公
24、私合营的史实,故D正确。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没有对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放股息,故A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也未涉及公私合营,故B错误。土地改革也不涉及公私合营,故C错误。10.【答案】D【解析】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中国与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表述错误。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南方谈话”打破了计划和市场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
25、思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两者的相同点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本题选A。 B项只适合南方谈话;C项和D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等,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我国物质十分缺乏,中央力图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结合所学知识不难联系到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工业发展的问题,排除A;C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主体地位已经确立,排除;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B。13.【答案】D【解
26、析】符合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的两极格局的国际背景,中国建国后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帮助,正确,由于美国敌视中国,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成为执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正确,故选D。14.【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达伽马的航行路线是往东沿着非洲海岸线到达印度,故C项正确。A项是在美洲,不属于达伽马的路线,故排除;B项在亚洲东部,不属于达伽马的航行路线,故排除;D项也不是达伽马到达的区域,故排除。15.【答案】D【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即资
27、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故D正确;A、B、C三项都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整顿银行的措施、处理生产和销售的关系、以及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借鉴意义。17.【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参加了A、B、D三项组织,没有参加欧盟,故选C。18.【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就是英国因为工业资本强大打败了商业资本繁荣的荷兰,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英国和荷兰之间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对抗。19.【答案】A【解析】20.【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
28、知,中国经济的崛起冲击着美、日的经济主导地位。说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中。故正确答案为D项。A项观点错误;世界银行关注世界各国,B项表达欠科学;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打破,C项不符合题意。21.【答案】B【解析】材料中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来挽救经济,已不再是自由放任,故A项错误;政府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收购农产品、兴办公共工程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这种干预是有限的,没有对工业采取直接的措施,政府支出数额有限,故B项正确;1933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政府有限的干预不能
29、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22.【答案】A【解析】良好的国际环境、友好的邦交关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故A正确。23.【答案】B【解析】经济决定政治,由“建立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可知,要扣紧经济这个主题,D错误;A不符合史实;C说法错误;B正确。24.【答案】B【解析】“历史性变革”应指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引发这一历史性变革的经济因素结合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和所学可知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故选B项。C、D项与题干限定“经济因素”无关,故排除。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也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故排除A项。25.【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是提
30、及银行贷款给企业,无法体现垄断组织普遍产生,故A项错误;从材料“银行通过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可见银行贷款满足了工厂“购买材料和支付工资”,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化趋势加强是在二战后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6.【答案】C【解析】欧元的出现,是欧洲经济区域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明显错误;说法错误;正确,故选C。27.【答案】D【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二战即将结束的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的一次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建立的;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个国际经济组
31、织,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但也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均正确,故选D。2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只凭心血来潮”说明赫鲁晓夫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地理条件,大规模开展种植玉米运动。C正确。29.【答案】(1)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2)任务: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32、政权”。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3)区别:斯大林把计划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绝对对立起来,排斥市场价值规律,否定市场经济,不利于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落后面貌;而邓小平则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贡献: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这个根本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解析】(1)材料中孙中山提出“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这是新三民主义对民生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依
33、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2)从材料“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中可以得出中国革命第一步的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很容易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3)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 排斥市场经济和私有制,认为计划和市场是根本对立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则强调,计划和市场只是一种经济手段,并不是根本对立的,也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所在, 二者是可以相互借鉴的。第二问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加以回答即可。30.【答案】(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三个节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
34、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第(1)问,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可以从当时中国政治、工业化地位、国防实力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提示分析这三个历史时期,注意从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角度回答。31.【答案】(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联系加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下层人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
35、大门被打开,日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世界大革命,也不可能推动否定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形成、人类文明的融合以及思想角度综合分析作答。(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
36、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犯罪统计”中来分析归纳。(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从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日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2.【答案】影响:玉米挤占了大量耕地,导致小麦等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预期目标;破坏了农业生态。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修修补补;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使得更适合当地的农作物被“排挤”,而且“因生产条件不适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高,质量也很差”,更加严重的是“导致垦荒地区地力耗尽”,生态环境恶化;第二小问依据教材回答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