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式的加减-同类项吉林省辽源市农村实验中学 翟立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根据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是从具体数字运算发展到代数运算的转折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因而,合并同类项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等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同类项、合并同类项。虽然所教班级的学生受基础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但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初步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学习本节知识不是
2、很困难。【教学思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出发,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热情。在探索中发现多项式中的某些项是可以合并的,根据的是乘法分配律。在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能准确判断同类项。2、 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同类项概念。并会合并同类项。3、 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重 点】:合并同类项法则。【难 点】:对同类项的概念的理解,
3、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一) 复习旧知:1、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2、 在多项式3Xy-4 Xy-3+5 Xy+2Xy+5中含有哪些项?各项的系数分别是什么?合并同类项时要运用三个运算律。在变动项的位置时,学生往往在符号上容易出错,因此,这两个复习题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1、引例。 注意观察顺序:先简单,后复杂。即首先要发现常数项是可以合并的。 几个含有字母的项能否合并,关键是能否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们的系数分离出来合并在一起。 几个含有字母的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分配律把它们的系数分离出来?什么情况下不可以?2、建立同类项概念。 命名:从1中可知,
4、3Xy与5Xy,-4 Xy与2 Xy,-3与5可以分别合并,你能给这些可以合并的项起一个恰当的名称吗?建立同类项的概念:先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互相交流,对于在小组讨论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如:项的次数相同,所含字母也相同的项叫同类项。”可在全班互相交流时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发现错误所在,再修改订正。另外,有些小组还会忽略“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可以全班互相交流时补充完整。3、根据同类项概念,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运算。 例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1)Xy-Xy(2)-3Xy+2Xy+3 Xy-2Xy(3)4a+3b+2ab-4a-4b提出问题:怎样找同类项?引导学生从同类项的概念入手,先看
5、字母是否相同,再看相同字母的指数是否也相同。另外,常数项也是同类项。体会合并同类项就是化简多项式的过程。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例2K取何值时,3Xky与-Xy是同类项。提出问题:由3Xky与-Xy是同类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引导学生从同类项的定义得出K的值。(三)巩固与发展:(1) 巩固练习: 将下面两个椭圆框中的同类项用线段连结起来。ab-6xy3-4 Xym3 Xy-24m5Xy-ab K取何值时,- Xy3k与4Xy6是同类项。 请写出3ab2c3的一个同类项,你能写出多少个?它本身是自己的同类项吗?这个问题既渗透了分类思想,也为同类项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建立奠定了基础。由学生命名
6、,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例1及练习巩固了同类项概念,例2及练习也为今后学习方程埋下伏笔。练习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变换一下3ab2c3系数均可写出它的一个同类项,要注意的是它本身也似自己的同类项,这样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2)编题:请编一道含有同类项的三次四项式。并让学生互相之间检查编题的正确性。(四)小 结:1、通过本节的学习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吗?2、判断同类项的两个标准是什么?如何合并同类项?
7、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明确目标学习练习提升记忆测评”的良好学习习惯。(五)作 业:第71页习题2.2第1.2(1)(2)题编题练习,遵循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整个练习的安排,循序渐进,由巩固概念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符合学生实际。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学反思】:课案以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把多项式的项归类,进而发现某些项具有的相同特点,从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课案在保留教材这一精华的前提下,加了一个引例。引例内涵丰富,激活了学生思维,并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埋下伏笔。接着课案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不提及归类,实质上是归类,提高了辨别能力,又为学生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学生沿着这一方向,自主探索获取同类项的概念,亲身体验同类项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另外,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中,进行编题训练,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