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上册单元质量检测题(六)(综合练习)(完成时间:60分钟 书写占2分 总分:110分)班别: 姓名: 成绩: 星级: 一、听写生字词(内容由老师自定)。(16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一般说来,
2、“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
3、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
4、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二、填一填。(8分)1.( )( )qu 2. x ( )3.( )( )qi 4.( )( )( )jun三、用线把生字和读音连起来。(12分)蓝 nn 心 xn 明 pn伞 ln 星 xn 朋 w闪 sn 早 zho 娃 w男 shn 找 zo 蛙 mn四、读拼音,写词语。(16分) shn shn ch zi xio nio shu u z j r yu dn xi tn xu五、反义词连一连。(8分)
5、 黑 早 开 东 男 多 下 短 关 晚 白 女 西 长 上 少六、按要求填空。(6分)1.“山”字共有( )画, 第一笔是( )。2.“衣”字共有( )画, 第三笔是( )。3.“果”字共有( )画, 第五笔是( )。七、加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8分)例: 大 ( 天 )( 白 天 ) 白 ( ) ( ) 云 ( ) ( ) 用 ( ) ( ) 木 ( ) (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共10分)1远看( )( )色,近听( )无声。2春( )花还在,( )来( )( )惊。3( )时不识( ),呼作( )玉盘。 九、读一读,做一做。(6分) 鱼池中的金鱼各种各样,有圆头的,有大眼的,也有尾巴像花朵的。颜色也不少,有金色、黑色、白色,也有白色和金色相间的,很好看。它们非常活泼,常在水里游,有时互相追逐,有时一起游戏,加上色彩美丽,真令人喜爱。1.短文有( )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 )句话。 2.文中的金鱼有( )种形状。 3.金鱼有( )的,有( )的,有( )的,也有白色和金色相间的,很好看 。十、看图写两三句话(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8分)十一、附加题:猜字谜。(10分) 1.大王头上有一人。( ) 4.三个太阳。( )2.两个月亮并排坐。( ) 5.门里有个人。( )3.一个人靠着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