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脚印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
2、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3、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 能借助拼音读准“脚、印、跑、留、对、竹、梅、齐、全”9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9个生字。认识“木”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梅、长”。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
4、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2.能借助拼音读通短
5、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按标点停顿。 3.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内容:3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脚印;知道在雪地上可以留下各种动物的脚印,并感受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拼音,读通文中的长句子;根据理解,读出小鸡、小狗和小鸭说话时高兴的语气。2.认读生字,尤其是读准“印、竹”这两个生字的字音;能按照正确的笔顺描摹“梅、长”。教学准备: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图。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观察画面(美丽的雪景及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1)看图说说:雪上留下
6、了什么?板书: 脚印(2)渗透学习“脚、印”的字音、字形。2.揭示课题:60脚印,齐读。说明: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课的开始便出现美丽的雪景图和逼真的小动物的脚印,目的就在于用生动的画面吸引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将生字教学穿插其中,显得自然且有实效。在教学“印”这个生字时,可采用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方法,增加个体练读的时间和次数,以便纠正发音,读准前鼻音。二、初步感知,读通句子过渡: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1.边看画面,边听课文录音。2.反馈交流: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交流板书: 小鸡 小狗 小鸭(1)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说说:
7、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2)按照句式说一说:( )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 )的脚印。(3)读准生字“跑、留”的字音。(4)出示句子,正确朗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3.看图交流:它们的脚印像什么?板书: 竹叶 梅花 枫叶(1)学习生字:竹、梅。(2)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表达:( )的脚印像( )。(3)将三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说一说:出示“提示内容”:小鸡的脚印像( ),小狗的脚印像( ),小鸭的脚印像( )。(4)正确朗读句子: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说明: 此教学环节围绕着“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它们的脚印像什么?”两个问题展开,通过看图说说,听录音回答,将生
8、字学习,句子训练融为一体,旨在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读通长句子,为读通、读好全文作准备。在教学生字时,可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如“竹”字可以在字音上多化功夫,反复练读,读准翘舌音;“梅”则应注重字形的学习,因为“梅”字中的木字旁是本课要求认识的新部首,另一方面描摹“梅”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留”要注意区分韵母ui和iu,渗透拼音复习。学习时,可采用教师示范,形象地进行笔顺指导,为正确描摹打基础。三、学习课文,阅读积累过渡:小动物们自己是怎么认为的,怎么说的呢?打开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能基本按标点停顿。(1)自由轻声练读。(2
9、)小组交流读书情况。2.读读想想找找,小鸡、小狗、小鸭分别说了些什么话?用直线划出它们说的话。(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并随机学习生字“对”。(2)指导朗读小鸡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3)同桌合作,练习朗读小狗、小鸭的话。3.分角色朗读课文。(1)分配角色,自主选择角色。(2)评议,理解“齐声”。 说明: 本环节旨在通过反复多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可采用范读、模仿读、赛读等多种形式,通过读读比比,读读评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如:分角色读课文理解“齐声”的意思时,教师只要追问“小鸡、小狗的话为什么要一起读?”或“小鸡、小
10、狗的话应该怎么读?”即可以直接从学生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出“齐声 ”的意思。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读全文。2.总结,揭示句子:雪地上的小动物们,个个都像小画家,它们的画儿真有趣!3.看图说说:小猪、小猫的脚印像什么?(1)同桌讨论。(2)交流汇报。(3)仿照课文练习说话: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脚印。对说:“。”4、课外延伸:了解其他动物的脚印像什么?学习课文的样子编编故事。说明:课文结构相似,语言简洁明了,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先看图想象,启发思考,再按照课文语言练习说话,最后仿照课文自编故事,有序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启发想象“小猫、小猪以及其他
11、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这一环节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只要想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至于最后“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可作为弹性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落实。(五) 复习字词,指导描摹1.开火车,认读生字。2.扩词练习:跑、留、对、全。3.指导描摹“梅”。(1)书空,复习笔顺。(2)观察“梅”在田字格里位置(注意左窄右宽及关键笔画)。(3)学生各自描摹。4.描摹“长”。(4)根据笔顺指导,学生自行书空。(5)学生独立观察并书写。(6)评议学生作业。说明:写字教学时要关注写字习惯的养成,注重写字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已经描摹了一定量汉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描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写,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写字能力能按照一定的笔顺正确书写,按照一定的位置、结构规范书写,最终达到会写字,写好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