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192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学习小结1关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2资产阶级康梁维新思想有何特点?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特点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

2、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践。(2)原因主观: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客观: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若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会很大。3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的不同及评价(1)维新变法运

3、动态度: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根据。评价:康有为把孔子当作中国改革的先师,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这也是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源。(2)新文化运动态度: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当时尊孔复古的逆流下提出“打倒孔家店”是必要的、必须的,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又是不妥当的,它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4新文化

4、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

5、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5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三大特征和四个阶段(1)三大特征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学习器物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

6、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习“器物”;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习“制度”;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习“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A列强瓜分中国B经学难抵洋枪炮C八国联军侵华D南京大屠杀2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

7、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3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此处的“他们”是指()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4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含义是()A设议院,定宪法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C兴民权,易旧俗D实行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51

8、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由此推论,康有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A恢复传统价值观B实行专制政体C引进西方价值观D实行民主革命6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需要()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统治B发起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C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D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题号123456答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奕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

9、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弈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弈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材料二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材料三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

10、,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弈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2)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我国适合共和政体的理由是什么?(4)材料一至材料三表明中国近代化发展到了哪一层面?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B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A发生在19世纪末,C出现于20世纪初,D发生在抗日战

11、争时期,故均可排除。2A从材料看,这个派别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但认为我们政教风俗优于他国。所以是洋务派。3A材料中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洋务派“守旧”与“创新”并举的特征,所以A正确。4B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实行民主共和的是革命派,可排除D项。A、C也是“起民权移旧俗”的表现,但不如B项全面,故选B。5A根据材料信息“大祸临头”可知康有为反对辛亥革命,排除D。根据“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可知康有为认为“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是封建道德的败坏,所以他提出的方案应该是“恢复传统价值观”,排除C。B不是康有为的政治主张。6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陈独秀认为中国

12、革命屡次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唤醒民众,所以当时的中国急需改造人们的思想,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所以B正确。7(1)“西学中源”。减小洋务运动的阻力。(2)差异:中学重等级和封建伦理道德;西学重平等和法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3)中国传统文化蕴涵共和思想,共和思想符合世界历史潮流。(4)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本题紧紧围绕“西学东渐”设计问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与概括的能力。第(1)问,弈以“西学中源”为由驳斥顽固派的盲目排外,其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制造舆论。第(2)问,根据材料二进行概括即可,注意语言精练;形成认识的原因,就是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得出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即传统文化的延续、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第(4)问,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回答,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