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人教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时间 :60分钟)第一部分 知识与技能(70分)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30 分)1、按顺序填数。2、 看图写数:一共有只小动物, 从左边数起, 排第 ;前面有只小动物, 后面有只小动物。从右边起圈出3只小动物。4、 比少,比多。5、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20里面有个十。6、比19少1的数是,比16多1的数是。新课标第一网7、在 填上、或=。20 18 16 10 5+9 159 6+3 6-6 1 5+2 2+58、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12 11 - = 9 +7=7二、我会算:(每题1分,共20分)9-6= 5+6= 10-9= 7+5=0+6= 1
2、0-4= 4- 4= 18-8=7+8= 9+9= 7-0= 9+5=4+6= 6+1= 4+2+3= 8-3-2=8-7+5= 4-4+8= 9+7-6= 10- 7+6=三、我会比:(每题2分,共6分)最短的画,最长的画 。 在高的下面画。装水最多的画,装水最少的画。四、我会写出钟面上的时间。(4分)五、我会找。(把不同类的圈出来)(2分)(1)(2)六、数一数,填一填。(8分)第二部分 实践与应用(30分)七、我会列(14分)10支=(个) =(支)八、我会用。(16分)7元 1元 4元 8元1、如果想买一支 和一本 ,需要多少元?=(元)2、如果想买一个 和一本 ,需要多少元?=(元)
3、“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
4、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哥哥带了10元钱,买一把 ,能找回多少元?=(元)4、如果买一把 ,买一支 和一个 ,一共要多少元?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元)九、我会挑战。(10分)从前面数,小红是第8个,从后面数小红是第5个,这一队小朋友共人?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上就是一年级人教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