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选择题1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为复杂的民间国际商业要道。历史上,中国通过茶马古道将茶叶等商品运往众多国家,繁荣了沿途各国的商贸活动和经济,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留下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茶马古道申遗步伐。通过茶马古道申遗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商业贸易演进历史理解文化传播对文化发展的意义赋予古代文化遗址以经济价值恢复遗址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力ABC D解析:茶马古道属于商业贸易遗址,因此通过它可以研究商业贸易发展历史,正确;茶马古道既是商道也是文化传播之路,正确;违背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错误;夸大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答案:A2在德国柏林
2、举行的2016年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上,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同一场节目中交叉上演,在德国观众中引起极大共鸣。通过同一时代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的对比,人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基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是基于它们都有民族特色与自己的精粹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A BC D解析:中国的昆曲与西方的歌剧各具特色又有相通之处,体现了;在材料中未体现;不是不同文化有相通之处的正确原因。答案:D3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3、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 BC D解析:“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说明文化又是世界的,符合题意。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C4“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B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
4、的统一C民族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D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解析:从题中的因果关系不难看出,本题强调的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故选A。B项与题意无关;C、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A5英国国际传媒集团英国独立电视台旗下发行部门从灿星制作订购模式节目中国好歌曲,中国好歌曲成为中国首档输出海外的原创才艺模式节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主要手段中华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文化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A BC D解析:不符合题意。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国好歌曲作为中国本土节目,获得海外的认可,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正确
5、。答案:D6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已超越华人的范围,成为吸引不同族群的大事。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欢庆中国的春节。中国的春节越来越国际化,说明()尊重文化差异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应该保护和弘扬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BC D解析:错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世界文化繁荣。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7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反映了()加强文化融合,能促进文化趋同尊重文化多样性,共促文化繁荣不同文
6、化可平等交流,互相借鉴文化对经济、社会有积极的反作用A BC D解析:错误,文化交流不等同于文化趋同。错误,优秀的文化对经济、社会有积极的反作用。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8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今天,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为此我们应当()A摒弃外来文化的影响B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C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D正确进行学习和借鉴解析:A表述错误,我们应积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而不是摒弃一切外来文化;B表述错误,应是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文明的多样性;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平等,C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材
7、料信息,材料强调了要正确进行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故D正确。答案:D9“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活动;“微店”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大众传媒、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知识点。“微课”“微店”借助于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这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正确。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印刷媒体
8、的推广为标志的,说法错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对网络文化要具体分析,说法错误。答案:D10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最大的屏幕“美国之鹰”上滚动播出的中国文化系列宣传片,借鉴中国传统的美术风格样式,将敦煌、太极、书法这些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以手绘和三维动画等方式将中国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全世界。这样做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向美国推销中国的价值观念消除中美文化的差异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 BC D解析:“推销价值观念”、“消除差异”说法错误。答案:C11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
9、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大众传媒已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A BC D解析:错误,大众传媒产生后,旧的传媒并没有消失,仍然在发挥作用。错误,新传媒手段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大众传媒的形式和内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12目前,广东省18至70周岁城乡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0.5%,高于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4.03本。上述材料说明()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在我国文
10、化传播与交流中日益取代旧的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现代传播媒体促进了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A BC D解析:错误,新的传媒并没有取代旧的传媒。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多样性。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
11、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去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刘庆柱认为,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首先要注意知识范围限定;其次要结合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要涉及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义。答案:(1
1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尊重和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贡献。(2)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巩固中华民族精神根基。(3)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
1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观点一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观点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14、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1)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2)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学生应立足于文化交流对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与人、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第(2)问,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要立足社会实践,实现文化创新;其次,要坚持原则;再次,要借助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最后,要利用文化与经济
15、的关系,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答案:(1)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本民族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系社会稳定。(2)立足于社会实践,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推动文化“走出去”,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利用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的同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贸易增长,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