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y w_语文S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1332 上传时间:2025-11-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y w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y w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y w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课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是最容易分散的,但是在这堂课上我却看到极少有学生走神,每个孩子都在那儿兴趣盎然地,自主地,快乐的学习着能够收到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姚老师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枯燥的拼音教学贯穿在

2、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而且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学习方法,是学生时时感到新鲜,有趣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

3、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复习导入中情境激趣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到字母村去看看老朋友呀? (评:贴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很感兴趣。) 生:师:谁能叫得出他

4、们的名字(评: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二、新授课中情境辅助。师:看图,说说是什么季节,都有谁,在干什么?生:师:小朋友们乐得唱起了歌,你们的妈妈有没有这样关心过你们,让我们也一起唱一唱,乐一乐。(评: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指导学生感情朗诵儿歌,方法很好)师:图上画的谁?想到了什么?哪儿像?生:师:除了借助图,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记住它的样子。生:铅笔、树杈、手指比划(评:尊重学生个性的识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考的热情)最精彩的就是教写字母的环节,师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情境。师:要做一名优秀的小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好准备,教的时候才能讲得清楚,正确。又把学生放到了一个

5、竞赛的环境,“小老师”的头衔吸引着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去观察,去学习。在此过程中,姚老师针对学生爱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给学生制造一个给老师指出错误的机会,不仅给了学生向权威挑战的机会,而且起到了强调易错地方的作用。这样以来,学生对这个难点印象深刻,就不会再出错了。三、在情境中扩展学习师:字母村的人员到此为止都到齐啦,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他们。 (向给字母小宝宝点名一样,多有趣呀。学生怎么会不愿意读呢?) 生:四、情境中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师:为了奖励小朋友的出色表现,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评: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前面的表现,又用故事吸引了学生学习整体认读音节的注意力。随着教师娓娓道来的故事,看着生动的画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印象深刻。)五、情境中巩固,激趣。师: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们很想摘一个尝尝,可是,他们够不着。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只要你用音节组一个词,你就可以帮他们摘下一个苹果。(评:帮助别人是小孩子们最爱做的事,再加上多媒体显示苹果被摘入筐中,学生又有了一种成就感,当然兴趣很浓,很乐于去做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