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我们学校的合唱节_新花城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8334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我们学校的合唱节_新花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我们学校的合唱节_新花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我们学校的合唱节_新花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我们学校的合唱节_新花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我们学校的合唱节_新花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我们学校的合唱节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2、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2、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2、学唱歌曲(1)听一遍范唱录音。(2)讨论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师生共同讨论)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不小。(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

2、部的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应“3-#5”处#5的音准。(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教学的重点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3、小结4、课后作业: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学唱在卡吉德洛森林这首短小精干的波兰民歌,具有三拍子音乐的舞蹈风格。初听时,引领学生作第一拍跺脚、第二、第三拍拍手的动作感受三拍子

3、音乐的风格。前两个乐句要求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后两个乐句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二声部第二乐句接第三乐句处,注意唱准五度音程。结合教材中的练声曲,学习连音和跳音的唱法。(二)欣赏男声合唱游击队歌,混声合唱茨岗。游击队歌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它诞生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岁月。全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特点,曲调轻快流利,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充满旺盛的活力,生动地刻画了游击健儿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形象和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茨岗是一部混声合唱,主要让学生接触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舒曼的作品,体验茨岗人丰富的感情和富有异国情调的诗意。合唱教学的方法1“唱奏”互动教学法在合唱

4、教学中的运用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小学合唱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各声部的音准,提高合唱的兴趣。“唱奏”互动教学法,是利用竖笛的吹奏与合唱训练相结合,使二者相互支持、配合的一种合唱教学法,以帮助学生唱出准确、和谐的和声。“唱奏”互动教学法的作用:1、互动性。学生通过唱唱、奏奏、动动、听听的循环互动的合唱教学过程,达到口、手眼、耳、脑的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合唱训练的兴趣。2、互补性。竖笛的吹奏能为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提供旋律的

5、支持和依靠,有效地解决音准问题。对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也有很大地帮助。经常做吹奏练习,也可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增强歌唱的表现力。“唱奏”的教学过程分为“以唱带奏”、“以奏助唱”“以奏优唱”三个阶段。“以唱带奏”就是通过学生准确地视唱,带动旋律的吹奏,达到合奏的目的。“以奏助唱”就是通过唱奏结合,帮助学生把握音准的稳定性。“以奏优唱”就是运用竖笛的伴奏,丰富合唱的效果,提高合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三个阶段具体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把学生分成高低两声部,完整地欣赏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和声效果,并能听出各自声部的基本旋律,跟着音乐哼唱。第二步,两个声部学生分别轻声视唱各自的旋律,教师可在钢

6、琴上弹奏几个关键音,给学生适当的支持。第三步,两声部学生用竖笛吹出各自的旋律,可适当放慢速度,但要注意节奏的准确。第四步,竖笛合奏。要求在合奏的同时,仔细感受和声效果。第五步,每个声部再一分为二,一半学生吹奏,一半学生演唱。这样,在竖笛旋律的支持下,避免了声部的“串门”现象。然后,逐步减少吹奏人数,增加合唱人数。第六步,高声部学生演唱第一声部,低声部学生吹奏第二声部。然后进行互换,以达到锻炼学生的声部抗干扰能力,保持音准的准确性。第八步,在巩固新歌时,教师可编配简单的钢琴伴奏(以节奏型和弦为主),再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使合唱效果更加丰富,并活跃课堂气氛。合唱教学的方法2童声训练的八字决“松、杨、

7、竖、拢、上、下、变、开”松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歌唱时,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使喉结上升,堵向喉峡,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的共鸣。唱高音时常见的错误方法是伸长脖子,突出下巴,同时舌往上凸、后缩,于是歌声被堵在里面,紧张、僵硬。为了帮助下巴放松,防止下巴突出,唱高音时(或旋律大跳时)应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使喉结往下,歌声则易畅通。扬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注意力集中,能够迅速进入形象或角色。在演唱姿势与精神状态上有马上就要“起飞”似的感觉,嗅觉区打开,保持闻花香状

8、态,并有轻微的扬眉、提颊以获得歌声的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充状态,小腹微收,使歌声获得自然深沉的、较有充足的气息支持。竖要形象地说明歌声“竖”可以打很多比方,如像门洞似的弧形微弓的口盖;口腔中好像含了一口水,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后牙根好似含咬了两颗小豆,一左一右;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歌唱的口型应带有“竖立感”,这些都是歌声要“竖”的形象说明,也是“竖”唱法的要领。让孩子们在练唱时用双手抚颊,可帮助他们领会竖唱的口型,也可以帮助感觉牙关是否已经打开。拢声音要有集中点,在强声时较易做到,但在弱声时就比较困难,不可失去集中点,避免成为虚、散的声音。声音不可唱“散”(声音位置太前,口型太大),不可唱

9、“咧”(口型太横)。“散”声与“咧”声在集体音响中是不易靠拢的,如果声音的位置又不高,那么这种合唱音响必然是不和谐的,也是缺乏穿透力的。声音的点应“打”在软、硬盖稍前处。随着歌曲艺术形象,感情、性格的变化,声音的集中点可以稍移前或稍挪后。比如,雄壮严肃、立体感较强的歌曲,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后;欢乐活泼、主旋律清晰的歌声,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前。还有嘴唇极轻微地向前撮,让部分声音在口腔中“含着似的”唱法,也能帮助集体的声音更为靠拢和和谐。但这也如前所叙,必须用听觉仔细辨别,谨慎地掌握方寸,无论过度或不足都是不好的。个人声音的波动太大,在合唱中将影响集体声音的靠拢,削弱童声质朴、自然的特点,所以,应

10、该节制声音突出的波动。上在歌唱时,声音在共鸣位置要相对提高,这是“上”字的主要含义,亦即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其次,“上”字还含有如何唱好高音的问题。关于“上”有下列几点要求:(1)在曲调进行中遇到向上的大跳,要注意声音的提位,这就是增强气息,同时仿佛唱得更为遥远了。(2)让口腔容积略微增大,同时头微低,使之有居高临下之感。(3)让声音更为关闭,比如在“啊”音中增添“噢”的成分,就可以达到这一效果。(4)唱特别高的音,应加强气息的同时,适当增加假声成分。下歌声要“竖”,而气息要“横”。“下”则气息要深,要体会用“气柱”歌唱,气柱的动力来自肚脐下的小腹。在呼气时,小腹微收,横膈膜往上,保持吸气的状态

11、,下肋保持扩张(即尽可能减慢收缩),以这样的综合协助动作来控制与支持歌声。总而言之,歌声的动力气息,应该从下往上,是通过腹部的下方来控制的。变童声训练应该有计划地逐步结合演唱技巧的各种变化来进行,这些变化有下列各项:各种母音的口型变换;声音的开放与关闭“声音的靠前与靠后;声音的硬起与软起;连音、断音”,快慢等速度变化;强弱等力度变化;音阶级进与琶音大跳;与艺术形象相吻合的各种声音性质的变化;对指挥的各种手势变化的灵敏、准确的反应等。开不要虚着唱,要敢于运用嗓子唱(当然不是指“喊”)。要做到敢唱首先要有较深的、不上浮的、自然的、充分的气息支持,其次要有“咬苹果”的感觉,放下下颚,打开头腔各共鸣体,关键在于牙关是否能够打开,不挤不塞才能唱通、唱开。“唱开”是指歌声有气息的支持感或“气柱感”;声音自口盖放射出来;下巴(或下颚)与喉部肌肉放松;气息合理加强;各共鸣腔体能够打开;感情充沛,声音位置较高;音量大小能够控制。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