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园地二1掌握几种识字方法:从数量词中识字;在其他课本上识字;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识字。2复习拼音字母表,熟练大小写。3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4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掌握一种识字方法,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第一课时一、导入谁能用数量词说说教室里的事物?今天要学的是哪些事物的数量词呢?请借助拼音读一读。二、趣味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认生字卡片上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学生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2引导学生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把鼻韵母读准:铅(前鼻韵母)辆(后鼻韵母,声母是“l”)3分析字
2、形结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偏旁联想记字:辆、铅(想想偏旁跟字意有什么关系)熟字加偏旁记字:棵(木果);架(加木)4熟读词语,记汉字。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同桌互相测试读。5互对词语。师生互对:老师说数量词,学生配上准确的词语。两两互对:一人说数量词,一人说表示事物的词语。三、找一找,连一连1自己先读字母。2再连线。3同桌互读。4检查连线情况。四、读一读,想一想1引导学生回忆,在学过的生字中,“日、寸”都可以和哪些偏旁在一起组成另一个新字?2指名说一说。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我发现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的识字方法)五、展示台除了在语文书上认识汉字以外,我们
3、也可以从其他课本上学到好多汉字和词语。1说说你在其他课本上学到了哪些汉字和词语?2同桌互说。3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他同学补充。4读一读语文书上的词语,看谁读得最熟练。5说说哪些你认识,在什么书上认识的?第二课时一、日积月累1指导学生初读春晓。(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检查读的效果。(3)教师范读,并布置学生边听边看书中的插图,边想:这首诗可能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景色?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3)确立感情基调(赞美、喜爱)。(4)先试读,再指名读,读读评评,有条件的还
4、可以配乐朗读。(5)背诵。二、读一读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阳光,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读,有不会的字,当当小老师。3指名分段朗读,
5、师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是否响亮)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4通过朗读你知道了阳光有什么特点?它起什么作用?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5小结:阳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杀菌、消毒,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
6、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三、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朗读阳光。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