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2936 上传时间:2024-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 历史 WORD版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周考11月28日使用一、单选题1“夏王朝的存在与否?”这个问题一直是考古学界讨论的热点。随着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不断推进,夏王朝的面貌渐渐以考古遗址与实物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下列项中,目前最能佐证夏文化的历史遗存是()A良渚文化遗址B牛河粱遗址C殷墟遗址D二里头遗址2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A血缘亲疏B军功大小C财产多寡D才能高低3下图为小明学习“百家争鸣”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的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派,两个序号之间是学派间争论的问题。分别对应的学派是()A儒、墨、道、法B儒、道、法、墨C道、墨、儒、法

2、D墨、道、儒、法4商鞅变法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法令的推行()A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鼓励生产D奖励军功5公元前220年后,秦始皇先后五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并在泰山、会稽等地立碑刻石。下图是秦始皇巡游路线及部分刻石铭文简图。根据图,可推知秦始皇巡游及刻石,目的在于()A巩固大一统国家的统治B表彰皇帝功德C配合灭六国的军事行动D维护边疆安全6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世卿世禄制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BCD7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改国王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3、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8我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变革,曾出现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等制度。这些制度变革反映的趋势是()A地方势力逐渐强大B专制皇权日益强化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不断削弱9为了稳固边疆,开拓疆域,西汉时期设置了()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北庭都元帅府10漫画体现的是汉代某项政策。据此可知,该政策的实施()A消除了朝廷与诸侯间的矛盾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杜绝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D表明朝廷推崇仁政治国理念11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有一部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该著作中

4、不能查阅到的是()A陈涉世家B股本纪C蔡伦传D五帝本纪12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B士人热衷于歌功颂德C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衰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13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迁都长安B说汉话C穿汉服D改汉姓14秦汉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北方经济总体上仍强于南方,但北重南轻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变。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大运河的开通与使用B丝绸之路的开辟C南方原有的人力资源D江南经济的开发15从秦代到明末1800多年中,被篡弑的君主共101人,其

5、中三国4人,两晋(不含十六国)9人,南朝16人,北朝19人,占比超过45%,而时间只有350多年。这折射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政治局面长期动荡B中央集权严重削弱C国家治理秩序混乱D民族交融影响稳定16下图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推断,该时期我国()A形成经济南强北弱局面B大量人口由东向西迁徙C出现民族大交融的现象D儒学丧失主流统治地位17下表是洛阳含嘉仓出土铭砖铭文的部分记载介绍。据此可推知,当时()砖窑铭文记载介绍铭砖一(窖17)输粮地点是苏州,时间是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品种与数量为“糙米白多一万三十五石耗在内”。铭砖二(窖19)输粮地点在邢州,时间在长寿元年(692年)

6、,品种与数量为“小七千五百石九斗八升耗在内”。铭砖三(窖19)输粮地点在冀州,存粮“万肆千贰佰捌拾硕”。铭砖五(窖50)输粮地点在德、濮、魏、沧等州,时间为天授元年(690年),品种与数量为“粟八千六百九十五石耗在内六千廿石,一千二百八十石六百石七百九十五石”。A经济重心转向南方B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C封建剥削日益严重D稻麦复种制普遍推广18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19唐人

7、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20“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以下对该史料相关知识解读合理的是()A“本朝”是指宋朝,在地方实行州郡二级制B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C设诸路三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D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21元设行省,甘肃、陕西、岭北、辽阳、江淮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

8、壤,其治所也多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这种安排()A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C旨在解决南粮北运的难题D不利于行省职能的发挥22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项中,可为此提供论证的史实有()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不再受官府任何限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贱民阶层消失,无地农民不再受人身束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ABCD23下列图片展示了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创制的文字,其特点是都模仿了汉字字形。这可用来说明()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民族史研究资料丰富C民族间文化联系增强D文字能促进文明发展24明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胡宗宪的筹海

9、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这类著作的出现()A巩固了当时的朝贡体系B彰显了士人的海防意识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25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历史概念:由来:“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职能:不过文学侍从,而其业亦止于票拟。地位: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A秦朝丞相B汉朝尚书令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26下表为军机大臣一天的办事程序。这说明()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

10、处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交皇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A君主高度集权B中央出现权臣C等级结构森严D决策规范透明27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28儒家伦理的所当然之则与所以然之故,并不在于外在的事事物物,故而无需由外向内的穷格认识,而是在于人的内心,故而人若要发挥自己先天的善性,就要把自身内在的善性付诸道德实践,外化于心外的事情。做出上述论断的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

11、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29下表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主流形式和内容节选。由此判断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为()文学形式内容节选汉赋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唐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宋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元曲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小说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A表现出地域化特点B形式多样相互影响C越来越走向平民化D内容丰富贴近时代30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

12、的是()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31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南京条约及附件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A割占香港岛B片面最惠国待遇C五口通商D赔款2100万银元32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腐败无能B英国军事先进C为了将中国沦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英国是世界强国33针对列强 1854年提出的修约要求,有官员提议:莫若将计就计,由长江直至汉口设立码头,势将无从阻止。这一提议没被清政府采纳,反而受到“ 上谕

13、” 申斥,朝廷对付洋人, “ 示以抚绥之恩,折其虚之气,俾不致更萌妄念,方为妥善” 。这反映了()A部分官员洞悉列强侵略本质B清政府着力维护国家主权C天朝上国观念影响外交态度D内忧外患促进政府政策调整341858年,清廷派钦差大臣与英法谈判,希望通过减免关税来消弭天津条约的某些条款,如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条款。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A利用国际规则维护权益B固守天朝观念昧于世界大势C逐渐实现了外交近代化D已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35历史学家蒋廷黻曾写道:“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另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另一个真实的林则徐是慢慢地觉悟了的,他知

14、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其中,“真正的林则徐”()A突破器物的限制,主张学习西方新思想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开明主张C睁眼看世界,主持编译书籍四洲志D编写当时第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36如图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A19世纪初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20世纪初37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针对“化学非农夫所能解,机器非农家所能办”,主张设立农务学堂以“考求新法新器”;郑观应则主张政府设立专门的官员综理农事,并派人“赴泰西各国讲求树艺、农桑、养蚕、牧畜及机器耕作”。他们的主张()A有利于洋务企业转型B顺应了救亡图存潮流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实现了农业科学生产38“是役

15、败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据此可知清政府战败后所造成的危害是()A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39奕代表总理衙门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建议选取20岁以下的满汉官员经考试入馆学习天文算学。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率先发难,上奏指责奕是“习为机巧之事”,又“借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伤气节”,请求朝廷予以严厉斥责。据此可知()A官场腐败阻碍洋务运动开展B总理衙门成为洋务的主导者C“中体西用”思想缺乏实

16、施基础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异常艰难40轮船招商局在成立之初,由买办商人唐廷枢等主持局务,面向社会招募股份。1883年后,革新了企业管理制度,“专派大员一人认真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从此官方款项和外国借款在招商局总资产中的比例显著上升,且除“轮船之外,不准分做别事”。据此可知()A实业救国备受封建势力打压B洋务运动中官商矛盾不可调和C传统经营模式制约企业发展D近代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制约参考答案:1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

17、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D项正确;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3004000年,排除A项;牛河梁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排除B项;殷墟是商朝遗址,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根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西周分封诸侯的依据是军功大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西周分封诸侯的依据是财产多寡,排

18、除C项;材料未体现西周分封诸侯的依据是才能高低,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主张德治、有为和重义轻利,和法家争论“德治还是法治”,和墨家争论轻利还是互利”,和墨家争论“有为还是无为”,与三家均有争论的中心学派对应的是儒家,是主张法治的法家,是主张无为的道家,是主张尚贤,重视实利的墨家,图中对应的学派分别是道、墨、儒、法,C项正确;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4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一项规定,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极大的损害了守旧贵族的权益,因此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D项正确;土地私有、建立县制

19、、鼓励生产三项不符合“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的要求,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5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巡游及刻石目的在于巩固统治,A项正确;表彰皇帝功德是其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灭六国的军事行动已完成,排除C项;维护边疆安全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包括三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所以属于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世卿世禄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是血缘,不属于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

20、点。三公九卿制的设立确立了中央的行政机构,郡县制的推行确立了地方行政机构,所以属于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秦郡县制规定:县及县以上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所以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表述正确,符合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综上所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是血缘,不属于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A项中包含,排除A项;同理B项中包含,排除B项;D项中包含,排除D项。故选C项。7A【详解】根据“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从专制主义方面来看,皇帝是全国最大的专制独裁者,皇权具有不让渡性、独断性和随意性;从中

21、央集权来看,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的领导,而中央最大的首脑就是皇帝,两者都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A项正确;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以及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实现皇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不是本质特征,排除BC项;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是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不是本质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变革,曾出现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等制度”可知,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等制度是在不断的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的过程,C项正确;不断削弱地方的过程,而不是地方势力强大,排除A项;专制皇权日益强化,是专制主

22、义的内容,排除B项;君主专制不断削弱,属于专制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稳固边疆,开拓疆域,西汉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A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设立的,排除B项;北庭都护府唐朝时期设立的,排除C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时期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题干漫画为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这一举措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少,无力对抗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杜绝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与“仁政治国”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根据材料“史家之绝唱

23、,无韵之离骚”可知,该著作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蔡伦传与东汉的蔡伦有关,符合题意,C项正确;陈涉世家属于史记的内容之一,排除A项;股本纪属于史记的内容之一,排除B项;五帝本纪属于史记的内容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1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前,盛行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东汉后期的赋则以抒情为主,并且篇幅较小,说明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A项正确;士人热衷于歌功颂德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皇帝喜好对汉赋兴衰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排除D项。故选A项。

24、13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如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迁都长安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说汉话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穿汉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改汉姓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4D【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北方经济总体上仍强于南方,但北重南轻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变”及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

25、经济得到开发,D项正确;大运河的开通是在隋朝,排除A项;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在汉朝,排除B项;南方原有的人力资源不是当时南方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根据材料分析,秦代到明末漫长的1800多年被篡弑的君主101人,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50多年44人占比超过45%,说明该时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政治局面动荡不稳,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严重削弱,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治理秩序混乱,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交融影响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16C【详解】依据图示“北魏、北燕、前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

26、征,C项正确;这一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A项;人口迁徙的总体趋势是由北向南,排除B项;这一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但仍是正统,排除D项。故选C项。17B【详解】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洛阳含嘉仓内储存着来自苏州、邢州、冀州和德州等地的粮食,体现了大运河的作用即促使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B项正确;经济重心转向南方开始于唐朝后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封建剥削的严重,排除C项;稻麦复种制普遍推广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8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可以看出选举看重出身门第,这表明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A项正确,排除

27、B项;“13%为小姓,寒门占18%”体现了出身门第的士族占主流,寒门机会较少,没有实现社会平等,排除C项;科举制只是给了寒门考取功名的机会,没有体现教育大范围的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19D【详解】根据材料“唐人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可知,唐朝在书法上受到南方书法的影响比较深,这可以反映出唐代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D项正确;虽然唐代有南方的影响,但不能说江南文化成为主流,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科举对行书的推动,排除B项;江左书法风格多是士人追求,与市民文化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0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从而加强了

28、专制集权,与材料相符合,B项正确;宋朝实行路州县三级制,排除A项;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赋税上缴朝廷,因此C项错误,排除C项;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三冗”“两积”的局面,因此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1A【详解】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元灭南宋后,甘肃、陕西、岭北、辽阳、江淮等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壤,使得这些行省起到了“分驭地方、拱卫京师”的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地方割据的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南粮北运的难题,排除C项;题干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行省职能的发挥,排除D项。故选A项。22B【详解】根据材料“宋

29、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体现的是宋朝时期的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因此符合题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再受官府任何限制”、“无地农民不再受人身束缚”表述绝对化,因此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3C【详解】根据材料“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创制的文字,其特点是都模仿了汉字字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文字、女真文字与西夏文字都模仿了汉字,都借鉴了汉民族文化,民族间文化联系增强,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世界文化,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少数民族文字借鉴了汉字,不能得知文字促

30、进文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24B【详解】根据材料“明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可知,明朝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从胡宗宪、王在晋等人著作中的“防御倭寇的策略”、“防倭御倭”可以看出,士大夫阶层的海防意识在不断加强,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朝贡体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海外贸易的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著作只是在理论上的内容,无法判定是否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25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了丞相

31、制度,造成政务繁忙,设大学士以备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拥有票拟权,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甚至超过六部,材料中的历史概念是内阁,C项正确;明朝内阁拥有票拟权,排除AB项;清朝军机处,职责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排除D项。故选C项。26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大臣的职责是承旨办事,军机处的设置提高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达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A项正确;军机处之下,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没有出现权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等级结构森严、决策规范透明,排除CD项。故选A项。27A【详解】由图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数量大幅

32、度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缘于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由此出现了一批专业化市镇,这也表明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全国经济中心”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其他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无法做出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28D【详解】根据材料“在于人的内心,故而人若要发挥自己先天的善性,就要把自身内在的善性付诸道德实践,外化于心外的事情”可知王阳明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D项正确;孔子主张仁,排除A项;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B项;朱熹提出格物致知,排除C项。故选D项。29C【详解】根据材料“群窈嗟内”、“

33、地也天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语言越来越通俗易懂,利于大众接受传播,反映出文学发展越来越通俗化,平民化,C项正确;A项表现出地域化特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学形式的相互影响,排除B项;文学具有时代性,但材料主旨强调文学发展的趋势为越来越走向平民化,排除D项。故选C项。30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和“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可知,该学者认为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中“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说明国人没有预料到禁烟会引起战争,排除A项;根据材料“更非两者所预谋”说明战争也不是英国预谋已久

34、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两国的社会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1C【详解】结合所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国门,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因此有人说即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那么南京条约及附件中能反映英国意图的条款就是关于中英贸易的条款,五口通商的规定,意在通过增设通商口岸,增加对华原料收购和产品销售,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C项正确;香港岛作为贸易站能便利英国对华贸易,但不能直接起到打开中国国门、扩大中英贸易的效果,排除A项;片面最惠国待遇确保英国能够得到清政府授予他

35、国的贸易特权,从而在与他国的贸易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相比五口通商只是条约中的次要和补充条款,排除B项;赔款主要是为抵偿鸦片贸易损失和军费支出,排除D项。故选C项。32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急需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C项正确;清政府腐败无能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英国军事先进”、“英国是世界强国”均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33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针对列强1854年提出的修约要求,有些官员提出“将计

36、就计,派资深望重的大臣与列强议定妥协章程,以免损失更大”;这一提议遭到清政府“上谕” 申斥,清廷认为西方国家只是虚张声势,没有意识到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这反映了天朝上国观念影响外交态度,C项正确;“部分官员洞悉列强侵略本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清政府着力维护国家主权”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清政府仍固守传统的宗藩外交理念,并未进行政策调整,排除D项。故选C项。34B【详解】材料“清廷派钦差大臣与英法谈判,希望通过减免关税来消弭天津条约的某些条款”体现的是晚清政府不谙近代外交,试图以主权来消弭某些不平等条款,说明其固守天朝观念昧于世界大势,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政府对主权的丧失,非利用国

37、际规则维护权益,排除A项;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着中国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变,排除C项;D项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故选B项。35C【详解】根据材料“真实的林则徐是慢慢地觉悟了的,他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结合所学可知,“真正的林则徐”是指他开眼看世界,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主持编译书籍四洲志,学习西方技术,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真实的林则徐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主张学习器物,而不是思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开明主张,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魏源编写当时第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海国图志,排除D项。故选C项。36C【详解】根

38、据漫画中的“欧洲的干预”“辽东半岛”“日本”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放弃了占领中国辽东半岛的企图,该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反映的是三国干涉还辽,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甲午战争后,应为19世纪末,排除B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国干涉还辽,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37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晚清后期中国的农业危机和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期间,有识之士看到了学习、采用西方技术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以及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性。张之

39、洞主张设立农务学堂、郑观应主张政府设立专门的官员综理农事并派人去西方学习农业技术,这些主张顺应了救亡图存潮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洋务企业转型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只是张之洞和郑观应的主张,并未体现“实现了农业科学生产”,且当时不可能实现农业科学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38B【详解】本题主要考察甲午战争失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所描述的是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鸦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

40、项;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9D【详解】题干所示为奕代表总理衙门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遭到守旧官员的坚决反对,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近代化之路异常艰难,D项正确;题干没有官场腐败的信息,排除A项;推动洋务运动的主导力量在地方,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中体西用”思想缺乏实施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40C【详解】轮船招商局面向社会招募股份,却派官员督办,插手企业用人、理财,封建管理模式导致招商局资产畸形,经营范围受限,反映出传统经营模式制约了洋务企业的发展,C项正确;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才兴起的思潮,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洋务运动中官商矛盾不可调和,排除B项;近代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制约与“(官员)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