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2472 上传时间:2024-06-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项部分 古诗文一、课内古诗春晓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释】眠:睡觉。 闻:听见。啼鸟:鸟鸣。夜来:昨夜。【诗意】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鸣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花儿。【赏析】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

2、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声。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是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3、村 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作者简介】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注释】村居:住在农村。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散学:放学。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

4、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把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

5、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纸鸢。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所 见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口 立。【作者简介】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

6、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全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在手上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

7、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作,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小池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照水:倒映在水

8、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诗意】泉眼悄无声息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词句诗从“

9、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二、课外拓展 咏 柳 贺知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诗二十首。【注释】 柳

10、: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缕缕像丝带般的柳条。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赏析】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高高的

11、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三个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池 上 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偷 采 白 莲 回。不 解 藏 踪 迹,浮

12、 萍 一 道 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唐代诗人之冠。他的诗除了状物抒情外,大部分都在讽刺封建统治,表达心中的不满。【注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撑:撑船,用桨使船前进。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一道:一路。 开:分开。【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赏析】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