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3 鄂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91276 上传时间:2024-06-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3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3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3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3 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3 鄂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登鹳雀楼教案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 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初步理解诗句的意境和蕴涵的哲理。重点、难点及教学具准备:学生对诗句的认读背诵已不成问题了,但是对诗句的意境和所蕴涵的哲理却比较难体会,所以要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来体会。教学过程:一、简介诗人,理解诗题。小朋友,一年级时学过古诗。古诗就是古时候诗人写的诗,古时候诗人很多,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就是其中一个,他现在要还活着,有1300多岁了!他有一首诗非常有名,那是他在登上了一座楼之后写的,(显示图象)看,就是这座楼就叫鹳雀楼(显示文字),那么鹳雀楼在哪儿呢?就在今天的山西省,滚滚的黄河经过那儿(显示简易地图)

2、。诗人登上了鹳雀楼后看到远处的景色,产生了联想,于是就写了一首诗,诗就是这样写的:(教师读,诗句同步显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为是诗人登上鹳雀楼后写的所以题目就是登鹳雀楼(显示文字)。那么诗人在鹳雀楼上 究竟看到了什么呢,想到了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的内容。(齐读课题)二、指导自学,初读课文。小朋友,学习要讲方法,我们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1、 把生字表上的生字拼频读读,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 把生字放到课文里,把句子读通顺。3、 两个人一组,一行一行读诗句,一边读一边看书上的插图,看看诗句里哪些字词图上有,两人还可以商量商量,看图讲讲,什么意思。三、

3、理解诗句,学法指导。小朋友,刚刚初读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检查,我们一边检查一边就开始学习了。1、 齐读课文。小朋友,先一起读一读课文,让老师听听音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所以这次的要求是读准音,读同句子。2、 跟读课文。小朋友,有几个字音要注意(尽 欲),现在跟老师读一遍(逐句范读,跟读)3、 学习第一行诗句(1)、请小朋友轻轻读一读第一行诗句,一边读一边看书上的插图,看看哪几个字图上有,想想是什么意思,所以这次读的要求是:看图读,想意思。(2)、理解:白日依山尽。(卡片出示)懂了?(日:太阳;山:连绵起伏的群山)a、“日”是太阳,那么这时候太阳怎样了呢?“依山尽”是什么意思呢?现在老师请

4、电脑博士帮帮忙,让太阳动一动,大家仔细看,太阳怎样了 。(显示:太阳慢慢落下来)b、小朋友,你们看到太阳怎样了?对,太阳靠群山慢慢落下去了,最后看得见吗?看不见了 ,就是:尽:完了。C、小朋友,太阳 每天什么时候下山的?对傍晚,傍晚时太阳下山了。诗中的“白日”就是指“傍晚的太阳。d 、所以,“白日依山尽是什么意思呢?(傍晚的太阳慢慢的落下去不见了。)(3)、指导朗读小朋友,太阳的慢慢地落下去的,那么这行诗句,特别是“依山尽”该怎么读呢?读得快些还是读得慢些,各人自己读读,一边读一边要想象太阳慢慢下山的情景。各自练读,范读、跟读过渡:小朋友,用“看图读,想意思”的方法学会第一行诗句,下面就用这种

5、方法学习第二行诗句。4、学习第二行诗句(1)、各自看图读,想意思。(2)、理解:黄河入海流(出示)a、诗句中哪个词图上有,什么意思,谁读懂了?对,这就是黄河,鹳雀楼就在黄河边上。b 、小朋友,黄河水是向前流动的,它流呀流,那么,它流到哪里去了呢?黄河水流到大海里去了,这就是“入海流”。那么,“入”什么意思?(“进”的意思,仔细看看,“入”怎么写?一撇一捺是个“人”,与“入”比较(3)、指导朗读a、小朋友,黄河水流向大海,那黄河水怎么流向大海的呢?流向大海是怎样的气势呢?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听听,看一看(电脑显示)b、小朋友,你们在黄河边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刚才我们听到了黄河滔滔的水声,

6、看到了黄河奔腾不息滚滚向前,这就是黄河流向大海的气势,要读得高昂一些。c 、各自练习,范读,跟读5、小结:(1)、小朋友,这第一、二行诗句就是诗人在鹳雀楼(2)、现在我们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一遍,一边读一边要想象太阳慢慢落山的情景和黄河流向大海的气势。(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二行诗句。6、学习课文第三、四行(1)、各自看图,想意思。(2)、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a 、小朋友,这两行诗句是什么意思呢?请仔细看书上的插图,鹳雀楼有几层,哪一层上有人?(显示图)b 、小朋友,底楼有人,其中一个可能就是诗人吧!他们正指指点点在看前面的景色,多壮丽呀!小朋友,如果诗人要想再看到远一点的地方的景色

7、,怎么办呢?对,上楼,再上一层楼到二楼去看。C 、(显示人物移至二楼)现在他们到了二楼,那么在二楼看比在一层看,哪层看的远?为什么?(对了,因为站的高,所以在二楼看的远)d 、小朋友,现在他们再上一层楼,到了三楼,他们在三楼比在二楼看,哪层楼看得最远,为什么?(三楼看的远)e 、是呀!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所以,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更上一层楼,。那么书上哪两句话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呢?(齐读三、四句)跟老师读(显示)f 、小朋友,第三行诗句中哪个词表示很远很远?(千里)那么“千里目”就表示看的怎样呢?(看的很远很远)那么“欲”字是什么意思?(想要)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怎样?g 、

8、小朋友,这两行诗句就是诗人在鹳雀楼上所想到的,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什么道理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把诗人所想到的两行诗句再连起来读一读。过渡:小朋友,因为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现在听老师把全诗读一遍,特别注意,课题与诗人之间的停顿。7、朗读全文(1)、教师范读(2)、各自读,要求边读边想,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朗读回答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 ,想到了 。(4)、有感情朗读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