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数学适应考试题(有答案)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九年级数学适应考试题(有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九年级数学适应考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5的绝对值是( )A.5 B.-5 C.15 D.-15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2+x3=x6 B.2 x+3y=5xy C.(x3)2=x6 D.x6x3=x23、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4、若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8=0的一个解,则m的值是( )A.-6 B.6 C.5 D.25、已知点A(2,3)在反比例函数
2、y=k+1x的图像上,则k的值是( )A. 7 B. -7 C. 5 D. -56、某小区20户家庭的日用电量(单位:千瓦时)统计如下:日用电量(单位:千瓦时) 4 5 6 7 8 10户数 1 3 6 5 4 1这20户家庭日用电量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6,6.5 B.6,7 C.6,7.5 D.7,7.57、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 ABC中,DE为中位线,则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 )A.23 B.33 C.43 D.638、在ABC中,C= 90,AC=3cm,BC=4cm,若A,B的半径分别为1cm,4cm,则A,B的位置关系是( )A.外切 B.内切 C.相交 D.外离9、如图
3、,RtABC中,ACB=90,AC=BC=2, 若把RtABC绕边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则所得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C.2 D.2210、如图,ABC在直角坐标系中, AB=AC,A(0,22),C(1,0), D为射线AO上一点,一动点P从A出发,运动路径为ADC,点P在AD上的运动 速度是在CD上的3倍,要使整个运动时间最少,则点D的坐标应为( )A.(0,2 ) B.(0,22) C.(0,23) D.(0,2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1、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2x2-4= .12、函数y=x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13、据了解,今年全市
4、共有41900名学生参加中考,将419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4、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2个白球和n个黄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若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的概率是45,则n= .15、如图,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D为第一象限内O上的一点,若DAB=18,则OCD= .16、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 ,若y0,则x的取值范围是 .17、某小型企业原来只生产A产品,为响应国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号召,又自主研发出一种高新产品B.第一年B产品投入占总投入的40%,第二年计划将B产品投入增加30%,但总投入与第一年相同,那么第二
5、年A产品的投入将减少 %.18、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 (-3,0) ,B (4,0) ,C (2,2),一条直线y=-32x+b将梯形ABCD面积等分,则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 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19、(8分)计算与化简:(1)8+(12)-14cos45(3)0 (2)mm2-1(1-1m+1);20、(8分)解方程与不等式组:(1)解方程组4x+3y=5,x-2y=4. (2)解不等式组2x-12,x-1421、(7分)如图所示的方格地面上,标有编号1、2、3的3个小方格地面是空地,另外6 个方格地面是草坪,除此以外小方格地面完全相同.
6、(1)一只自由飞行的小鸟,将随意落在图中所示的方格地面上,求小鸟落在草坪上的概率;(2)现准备从图中所示的3个小方格空地中任选两个种植草坪,则编号为1、2的两个小方格空地种植草坪的概率是多少(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22、(7分)无锡市某中学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就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从文学、艺术、科普和其他四个类别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位同学仅选一项),并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尚不完 整的频数分布表:类别 频数(人数) 频 率文学 m 0.42艺术 22 0.11科普 66 n其他 28合计 1(1)表中m= ,n= ;(2)在这次抽样调查中,最喜爱阅读哪类读物的学生最多? 最喜爱阅读哪类读物的学
7、生最少?(3)根据以上调查,试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中最喜爱阅读科普读物的学生有多少人?23、(8分)如图 AB=AC,CDAB于D,BEAC于E,BE与CD相交于点O.(1)求证AD=AE;(2)连结OA,BC,试判断直线O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4、(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若与坐标轴围成矩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这个点叫做和谐点.如图中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 与坐标轴围成矩形OAPB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点P是和谐点.(1)判断点M(l,2),N(4,4)是否为和谐点,并说明理由;(2)若和谐点P(a,3)在直线y=-x+b(b为常数)上,求a,b
8、的值.25、(8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C点坐标为(0,3),A点在x轴上,OCOA=34,二次函数y= ax2+bx+c(a0)过A、C两点,图象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B,原点O关于BC的对称点恰好在直线AC上.(1)求A点的坐标.(2)求二次 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26、(9分)某报亭销售江南晚报和扬子晚报,根据销售经验,对两种报纸提供了如下信息:两种报纸每份售价均为1元,江南晚报每份进价0.6元,扬子晚报每份进价0. 5元;一个月内(以30天计),江南晚报有20天每天可以卖出200份,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出120份;扬子晚报有18天每天可以卖出180份,其余12天每天也只能卖出
9、120份;报社规定,一个月内每个报亭每天对同种报纸买进的份数必须相同,当天卖不掉的报纸可以每份0.2元退回报社.(1)若设该报亭每天从报社买进江南晚报x份(120200),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江南晚报的月销售利润是多少元?(2)如果该报亭某个月内销售扬 子晚报的利润是销售江南晚报利润的1.2倍,那么当月的销售总利润最少为多少元?最多呢?27、(11分)直角梯形ABCD中,ABCD,B=90,AB=4,BC=43,CD=8.过C点且垂直于AC的直线l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CA向A点运动;与此同时,点P、Q分别从A、B出发向C点运动,P点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Q点的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设P、
10、Q点与直线l的运动时间为t.(1)试说明ACD为等边三角形.(2)t为何值时,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相切?(3)求梯形ABCD与直线l在运动过程中所扫过的区域的重叠部分的面积S(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8、(10分)已知:点P是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连结PA、PB、PC.(1)如图1,当ABC是等边三角形时,将P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到PBC的位置.若AB的长为a, BP的长为b(b(2)如图2,若ABC为任意锐角三角形,问:当APC、APB和BPC满足什么大小关系时,AP+BP+CP的和最小,并说明理由.故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24.(共8分)(1)对于点M(l,2),与坐
11、标轴围成的矩形周长=2(1+2)=6,面积=12=2,故点M不是和谐点.对于点N(4,4),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周长=2(4+4)=16,面积=44=16,故点N是和谐点. (3分,只有一点判断正确得1分)(2)显然a0. 当a0时,由点P(a,3)是和谐点,2(a+3)=3a(4分)解得a=6,则P(6,3)在直线y=-x+b上,于是b=9(6分)同理,当a0时,2(-a+3)=-3a,解得a=-6,b=-3. (8分)27.(共11分)(1)在RtABC中,B=90,AB=4,BC=43,ACB=30,AC=8 (1分)CD=AC,ACD=60,ACD为等边三角形. (2分)28.(共10分
12、)(1)S阴=60a2360-60b2360 (2分)=16(a2-b2) (3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当APC=BPC=APB=120时,AP+BP+CP的和最小. (5分)“教书先生”恐怕
13、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
14、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查字典数学网“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