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质量评价三十八(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读19802003年延河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等值线图,完成13题。1该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A由北向南递减B由东向西递减C最大值出现在中部D最小值出现在西北部2该流域降雨侵蚀力最强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在沟口筑坝淤地,会使流域()A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B降雨侵蚀力增强C输出泥沙量减少 D耕地面积减少1D2B3C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平均降雨侵蚀力等值线可以看出,该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自北向南递增,自东向西递增。最大值出现在南部,最小值出现在西北部
2、,数值小于1 450。第2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属于东部季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所以该流域降雨侵蚀力最强的季节是夏季。第3题,在沟口筑坝淤地,水流速度降低,泥沙沉积,会使流域输出泥沙量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增加,降雨侵蚀力减弱,耕地得到保护。(2021辽宁模考)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塬、墚、峁最具代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下图为大塬到残塬的演化(甲丁)模式图。据此完成4、5题。4推测塬面上聚落分布历经的演化过程是()逐渐分散内部聚集均匀分布零散分布ABCD5遏制塬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A沟头加固防护B沟道径流调控C塬面水沙集蓄D塬面植被恢
3、复4B5A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在甲丁的演化过程中,塬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以塬面上聚落的分布也逐渐分散。甲:塬面面积大而完整,所以聚落分布比较均匀;乙:塬面面积减小,周围受到流水侵蚀,边缘的聚落开始向中间集聚;丙:塬面破碎,聚落开始由集中走向分散;丁:塬面完全破碎,只有少部分塬面有聚落分布。所以塬面聚落演变的过程是:均匀分布内部集聚逐渐分散零散分布。故选B。第5题,塬面的持续萎缩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溯源侵蚀活跃,沟岸扩张。所以,要遏制塬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保土蓄水,防止沟岸的继续扩张。加固沟头,保住塬面,A正确;塬面的萎缩主要因为沟岸的扩张,沟
4、道的溯源侵蚀,而塬面水沙集蓄和塬面植被恢复,仅仅保护塬面是不够的,仍然会是塬面萎缩,排除C、D;沟道径流调控,沟岸仍然会扩张,保塬作用不大,仍然会侵蚀塬面,排除B。(2020德州模拟)近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积极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战略开发决策,走出了一条在修复生态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修复生态的良性循环之路。下图表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流域2000年和2017年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6、7题。6下列有关该地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有()A坡度小的耕地面积增加B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C林草地面积变化不大D坡度大的耕地面积增加7据图推测,该流域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地()
5、A耕地质量有所好转B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C农民经济收入提高D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6B7A解析:第6题,该地农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从图中数据中获得。2017年土地利用构成中,林草地面积明显增加,C项排除;果园面积也明显增加,且增长幅度最大,即增加比例最多,B项正确。耕地总面积减少,坡度大和坡度小处耕地面积均减少,但坡度小处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增加,说明耕地趋于向坡度平缓处集中分布,A和D排除。第7题,退耕和植树种草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该区域的水土流失,但是“已被遏制”材料中未体现,D项排除;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意味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民经济收入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这不属于直接影响,C项排除;结合上题
6、分析可知,该区域耕地向坡度平缓处集中,坡度平缓处水土流失较轻,利于土壤水分和肥力的保持,故耕地质量有所好转,A项正确。耕地面积减小,耕地质量见好,粮食生产能力会有所提高,是否“显著”应该还取决于该区域其他地理要素,如技术等,B项排除。(2020贵阳模拟)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7、A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盐分多B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盐分上升C大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D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上升9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A增加绿色覆盖密度,防风固沙B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D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渍化8B9D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小,地上生物根系不吸收盐分,A错。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B对。甘肃降水量较少,淋溶作用不强,C错。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上升,容易导致盐分增加,D错。第9题,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会增
8、加绿色覆盖密度,不是为了防风固沙,A错。不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B错。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但不是生态效益,C错。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蒸发量,减轻表土盐渍化,D对。下图中甲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以山地、丘陵为主。读甲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012题。10该流域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沙尘暴B旱涝灾害C土地盐渍化D水土流失11该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是()A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B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C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9、D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12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植树造林,全面封山育林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平整土地,陡坡修建梯田发展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ABCD10D11C12D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流域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11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特点;该流域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很少出现大水漫灌的现象。第12题,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是植树造林,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广沼气,解决
10、生活用能问题;全面封山育林不现实也不合理的;梯田多在缓坡修建。二、非选择题13.(创新培优题)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根据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林草界线。下面两图分别为年降水量与草木覆盖率的关系图及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1)(综合思维)简述图B所示区域天然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2)(综合思维)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综合思维)简述甲区域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解析:第(1)题,图B所示区域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结合图A可推断植被类型从西北部的荒漠草原向东南部的森林
11、递变。第(2)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分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应考虑降水、地形、植被等因素。第(3)题,从甲区域的位置特征看,降水量为400530mm,适宜栽培耐旱的草本植物及灌丛;位于河流支流的发源地,沟谷发育,注意立体开发和治理等。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西北部为荒漠草原地区,水分条件不适宜林木的生长,地带性植被为草原,故草地覆盖率较大。年降水量大于530mm的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适宜木本植被生长,故林木覆盖率较高。年降水量为400530mm的地区是林草过渡区。(2)甲区域年降水量为400530mm,降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开垦历史悠久(垦殖率大),植被破坏严重;黄土裸露,坡陡,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水土流失严重。(3)栽培耐旱植被;小流域垂直空间注重林、灌、草的合理配置;进行退耕还林(草)的生物工程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