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基础达标1(2014河南三校联考)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最少()A葡萄糖分解成乳酸B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C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DATP水解成ADP和Pi2下图中代表有氧呼吸的相关场所,甲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6H12O6甲CO2A和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中所含的酶在乳酸菌中都能找到C和中都能产生HD甲一定进入线粒体3(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B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
2、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4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5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_,其产生的部位是_。(2)反应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过程;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过程。(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5)如果有氧呼吸
3、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二 高考体验6(2013海南单科,4)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7(2013江苏单科,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8(2013海南单科,9)在温度、光照等适宜
4、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D。1 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释放能量为196.65 kJ,可形成 2 mol ATP,其余散失;1 mol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能量为2 870 kJ,形成38 mol ATP,其余散失;1 mol 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形成18 mol ATP,其余散失;1 mol ATP水解成ADP和Pi,释放30.54 kJ能量。A、B、C
5、三项都属于呼吸作用的过程,都有大于一个的ATP产生,所以均多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2解析:选C。据图可判断,图中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主要为线粒体基质(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膜),甲代表丙酮酸,A项错误;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乳酸菌是厌氧菌,不含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项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能产生H,C项正确;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线粒体,D项错误。3解析:选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的生存和繁殖,A项错误。4解析:选D。小麦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均消耗有机物,而水和酒精的产生与否是不容易检测的,但O2消耗量与CO2生
6、成量的比值可以简便、准确地测量,若比值等于1,则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若为0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若该比值在01之间,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能同时存在。5解析:图中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分别是两种无氧呼吸类型。图中A是丙酮酸。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酒精。粮食也要进行呼吸作用,贮藏过程中有时发生粮堆湿度增大是因为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有氧呼吸时分解1 mol葡萄糖可产生6 mol CO2,无氧呼吸时分解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 CO2,若产生等量的CO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答案:(1)丙酮酸细胞质基质(2)(3)(4)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5)136解析:选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C项错误。7解析:选B。将果酒发酵装置改装成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以检测酵母菌产生的气体成分;经管口3取样只能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实验开始前,需对改装后的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需打开阀a,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的氧气。8解析:选D。种子死亡的原因是: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等物质,酒精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