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74797 上传时间:2024-06-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律长征教学片断赏析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

2、、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

3、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案例呈现师:同学们,请你再读一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你读出了什么?生:我从云崖读出了金沙江两岸都

4、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生:我从铁索读出红军过大渡河真不容易。生:我读出了为什么云崖会“暖”,铁索会“寒”?师:对呀,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暖”呢?在金沙江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文字材料: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在渡口,红军幸运地找到了一条敌人探子坐的船。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不用一枪一弹从容地渡过了金

5、沙江,跳出了十多万敌人的包围圈。)看了巧渡金沙江这个战斗故事,你有何感受?生:红军战士真机智。生:红军战士真了不起,太聪明了,毛泽东指挥真如神!生:太让人兴奋了,红军不用一枪一弹就渡过金沙江。师:同学们,这就是“暖”,这就是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心情,请把刚才的心情融入这句诗中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师:那为什么“寒”呢?我们再来看一看大渡河和泸定桥。(课件出示图片)你看了大渡河与泸定桥后有何感想?生:大渡河水流得这么急,让人感到非常可怕。生:泸定桥只有铁索,让人感到心惊胆寒。师:面对让人心惊、让人胆寒的天险,这里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课件出示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和文字材料:当红军赶到泸定桥桥头时

6、,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红四团二连的X位英雄,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战斗异常惨烈,最后英勇的红军战士夺下了泸定桥,占领了泸定城。)同学们,你看了飞夺泸定桥这个故事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战士们真是太勇敢了。生:战斗太激烈了,22位英雄都牺牲了。生:红军夺下了泸定桥,惊心动魄,场面好悲壮啊!师:同学们,这就是“寒”,那么惊险悲壮,请带着刚才的感受和对英雄的缅怀有感情地读这句诗(生读)。师:面对痛快淋漓的“巧渡金沙江”,红军战士的心情怎样?我

7、们情不自禁地赞颂道(学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师:面对水“寒”、桥“寒”、敌更“寒”的“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悲壮,红军战士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我们禁不住感叹道(学生齐读“大渡桥横铁索寒”)。师:请把5、6两句对比着读一读,读出“暖”和“寒”,读出红军战士的心情,读出你自己的感觉。(学生自由练读后,女生和男生对读这两句诗)师:无论是巧渡金沙江的勇敢机智还是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都源自于红军战士心中那不灭的信念(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评析:一、 反复朗读,品味词句第一遍让学生自读这两句诗,是让学生对这两句诗有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读出了要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的艰难,也读出了自己的疑

8、问,这是“把书读在口中”;在阅读了补充资料和谈感受后,第二次让学生读读这两句诗,学生带着喜悦的表情读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带着惊讶的表情读了“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是“把书读到脸上”;在学生有所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红军战士的心中去体会红军战士当时的心情,然后在教师创设的言语情境中,第三次读这两句诗,学生读诗时已完全把红军的心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之中,这是“把书读到心中”。二、 创设情境,对比体验学生在读中发现了一“暖”一“寒”的疑问后,如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悟到这一“暖”一“寒”,是这首诗中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适时地补充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这两个故事:在补充“巧渡金沙江”

9、这个故事时重点突出红军战士的聪明机智,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渡过金沙江后红军战士的喜悦心情;在补充“飞夺泸定桥”时穿插补充大渡河、泸定桥以及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图片,让学生在故事中入情入境,感受到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在令人心惊胆寒的天险处,红军战士却有着这样惊天动地的壮举。一“暖”一“寒”,一“喜”一“壮”,互相对比,互相衬托,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在故事情境中体验,从而使这一“暖”一“寒”,走进学生的心间。三、 层层推进,突出中心首先让学生在读诗句中读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字面所描述的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难”以及一“暖”一“寒”的疑问,让学生初步了解红军面对的困难,也在学生心中建立了急于了解一“暖”一“寒”的阅读场。然后把学生置身于两个故事之中,虚拟地将学生放入红军当时的角色,通过角色体验后,在谈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暖”和“寒”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到在当时环境中发生这样事情的切身体会,从而感受到巧渡金沙江时红军那种勇敢机智、痛快淋漓的“暖”和飞夺泸定桥时水“寒”、桥“寒”、敌“寒”的那种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寒”。最后让学生走进红军战士的心中,感受红军战士当时的心情,并且通过朗读感悟这种心情。在思绪飞扬、心潮澎湃的朗读中,红军战士那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高大形象也就树立在学生的心中。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