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岳麓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70592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规范练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选择题1.(2020河北石家庄阶段性训练)汉文帝时贾谊提出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的策略。据此,汉文帝分齐国为七,分淮南为三,汉景帝分梁国为五。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王子封侯者达一百多人。据此可知()A.汉文帝是分封诸侯王子弟的始作俑者B.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的局面得以结束C.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D.汉代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2021山西高阶段性测试)汉武帝一面颁布“推恩令”,利诱各王国推恩子弟,裂土封侯,以削弱诸侯王国;另一方面,却先后封皇子刘闽、刘旦、刘背、刘髀为齐王、燕王、广陵王、昌邑王,而四位皇子终武帝一朝,均不曾实行“推恩令”。

2、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服务于大一统的现实需要B.对王国问题的认识不足C.源于血缘亲情的伦理考量D.推恩令政策实践的反思3.(2020江西上饶六校第一次联考)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A.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4.(2020河南信阳二模)964年,宋太祖下令各州赋税收入除地方度支外,凡属金币之类,“悉辇送京师”,

3、不得占留。宋太祖此举意在()A.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B.限制地方长官的征税权力C.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D.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5.(2020广东茂名二模)“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该观点认为宋朝政制()A.造成沉重的财政困难B.引发严重的边疆危机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6.(2021山西阶段性测试)有学者研究发现:阁臣无定员,可多可少,多时达到十人,少时仅一人,一般三至五人。入阁阁臣的品级也无限制,低的只有七八品.高的可达二三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相差

4、悬殊。这反映了明代内阁()A.中枢机构位高权重B.侍从机构临时多变C.机构精干灵活高效D.品级较低不受重用7.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张居正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当各臣僚奏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材料说明明代内阁()A.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C.推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8.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5、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9.(2021河北承德调研)据清史料记载:军机处为枢密重地,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宣召者,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如敢私入,或私自会见军机官员,随时纠劾论处。据此可知,军机处()A.办事效率高B.秉旨办事C.官衙管理严D.保密性强10.(2021河南信阳一模)军机处的印信收藏在皇宫,用时由军机处的副职章京亲到内奏事太监处“请印”,用完即刻送回。这最能说明()A.军机处处在皇权严格控制下B.司礼监的太监把持朝廷大权C.军机章京对军机大臣形成制约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11.(2020湖北宜昌一模)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

6、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C.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12.(2021决胜高考名校交流联考)“军机章京”实为军机处的秘书,其车灯上贴有葫芦式剪纸(寓缄口之意),以同其他大臣区分身份,他们根据军机大臣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分别拟旨,或明发,或廷寄。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驿传文报需经过密封、交接、反馈等程序。由此可推知军机处()A.同僚之间等级森严B.运作过程严谨缜密C.在实践中权力扩大D.权力为章京所把持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

7、初承袭的是晚唐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削去所有藩镇之支郡,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后来,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材料二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

8、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

9、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时期文书概况西周周王通过诰、誓、命、训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秦汉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唐朝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

10、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明清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

11、论题,史论结合)课时规范练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1.C为了削弱诸侯的势力,从汉文帝开始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国势力,历经三朝皇帝,所以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故选C项;汉文帝接纳贾谊建议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符合历史潮流,选项中“始作俑者”一词含有贬义,排除A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将诸侯国越分越小,大大削弱了诸侯势力,郡国并行制已经名存实亡,但是郡国并行的局面依然存在,排除B项;汉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诸侯国后来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2.A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王国,加强了

12、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他的皇子却不曾实行推恩令,是为了自己直接控制皇子,也是服务于大一统的现实需要,故选A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就是意识到了王国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所以对王国问题的认识是到位的,排除B项;作为皇帝,汉武帝推行的所有政策都源于维护其统治的需要,血缘亲情的伦理考量根本上也是为了服从于其统治的需要,排除C项;推恩令政策实践的结果是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分封的皇子不曾实行推恩令,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不是对推恩令实践政策的反思,排除D项。3.D材料表明唐朝节度使是在边境兵力不足和中央财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才获得了较大的军权和财权,因此它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故

13、选D项;节度使权力的扩大是为了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朝边境的袭扰,排除A项;当时节度使权力的扩大有效地弥补了兵力不足,减轻了中央财政的压力,维护了边境安定,排除B项;节度使权力的扩大只是为安史之乱的发生提供了可能,但不是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4.A宋代地方税赋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其余部分全部由中央掌控,因此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地方长官征税权力的变化,排除B项;地方税赋大部分上缴中央,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中央财政困难,排除D项。5.D材料强调宋代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通过相关措施削弱地方的军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有

14、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故D项正确。6.B题干所述明代入阁阁臣人数和品级并不固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相差悬殊,本质上反映的是作为秘书班子的内阁成员是服从和服务于专制皇权需要的,皇帝决定了其人数和品级的变化,故选B项;明代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其品级并不固定,所以不是位高权重,排除A项;题干提到内阁的阁臣“无定员,可多可少,多时达到十人”,并不是机构精干,排除C项;由题干中的“阁臣的品级也无限制”“高的可达二三品”,并不是品级一直较低,排除D项。7.A据材料“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可知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在各臣僚奏议前提前了解国事,待“各臣僚奏议于御前”时,已经

15、有了各种相应的对策,这显然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材料只提到明代决策过程的变化,并不是决策机制的异变,排除B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C项;内阁一直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排除D项。8.A材料中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说明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等时间点是军机处发展的重要节点,即军机处是不断发展演化的,故选A项;军机处的发展演变历经数年,材料并未涉及其过程的艰难波折,排除B项;“难以形成”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的发展演变,并未涉及军机处的机密性,排除D项。9.D由材料“军机处为枢密重地,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宣召者,

16、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如敢私入,或私自会见军机官员,随时纠劾论处”可知军机处为机密场所,保密性强,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军机处的办事效率,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保密性的特点,并未提及军机大臣秉旨办事的工作职责,排除B项;军机处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排除C项。10.A由材料“军机处的印信收藏在皇宫,用时由军机处的副职章京亲到内奏事太监处请印,用完即刻送回”可知军机处印信使用的程序非常严格,军机处处在皇权的严格控制下,皇帝通过军机处将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故选A项;内奏事太监保管印信,不能使用印信,不能反映其把持朝廷大权,排除B项;军机章京“请印”,不能说明对军机大臣形成制约

17、,排除C项;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拟写皇帝诏书,上传下达,不同于宰相,排除D项。11.C军机处自设立后逐渐成为中枢机关,“随时以供召对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的规定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故选C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通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体现的,而不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项;吏治清明指为官者清正廉洁,少有贪污腐败现象,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强化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是通过皇帝的做法体现的,但材料中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12.B据材料“分别拟旨,或明发,或廷寄”“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驿传文报需经过密封、交接、反馈等程序”可知,军机处规则明确、保密工作到位,运作过程严

18、谨缜密,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军机处同僚之间的关系,无法看出等级森严,排除A项;据材料“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可知,军机处要按照流程操作,并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权力并未在实践中扩大,排除C项;据材料“根据军机大臣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可知,军机章京只是负责上传下达,并未把持权力,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原因:前朝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对策:宋朝削夺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知州;通判监督知州;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编选禁军。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实行督抚制度。效果:宋朝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带来了“积贫积弱”的弊病。明朝防止了

19、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2)原因:提高行政效率。特点:统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与提高行政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总的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4.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古代公文的演变适应了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阐述: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君臣、中央与地方的概念逐渐强化,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公文才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唐代“堂贴”的出现,表明三省六部制下宰相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明清时期,皇帝的谕旨和大臣上疏的保密化,则体现了明清君主专制继续强化的事实。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从材料“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中分析归纳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具体分析观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