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凛(ln)然假寐(mi)拘(j)束 道貌俨(yn)然B惶(hung)恐 颔(hn)下嚣(xio)张 并行不悖(b)C惊讶(y) 窘(jing)态捶(chu)背 哑(y)然失笑D咳嗽(su) 喘(chun)气颧(qun)骨 颤(zhn)巍巍【答案】C(A俨:yn,B悖:bi,D颤:ch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藤椅观查脑筋软弱无力B淡妆赏玩惊呀目无法纪C嚣张编造迟疑扭扭涅涅D脂粉究竟衰弱仪容秀美【答案】D(A查察,B呀讶,C涅捏)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寐(假装睡觉)敬畏(又敬重又畏惧)凛然(严肃)B古板
2、(固执守旧)丰韵(优美的姿态)荒唐(行为放荡,没有节制)C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遗老(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年人)并行不悖( 同时实行,互不冲突)D哑然(形容笑声)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将息(将养)【答案】A(假寐:不脱衣服小睡;凛然: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有些人张口希腊,闭口雅典,对于中国文化则数典忘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在这一高科技领域中,我们尚需邯郸学步,逐步积累经验,才能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产品。C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汉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泪下。D数学在探索“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
3、自己”的过程中,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答案】B(“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的东西也忘记了,也作“学步邯郸”)5下列作品不全是巴金的一项是()A雾雨电新生B家春秋残冬C火灭亡憩园寒夜D海的梦复仇将军海行集记【答案】B(残冬是茅盾的作品)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这段文字对封建势力的代表高老太爷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显出了他衰颓、行将就木的迹象。B自从他有记忆以来,他的
4、脑筋里就有一个相貌庄严的祖父的影子。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这段文字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的等级森严和大家长的威严。C他跟祖父见面时很少谈过五句以上的话。每天早晚他照例到祖父房里去请安两次。此外,他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见祖父走来,就设法躲开,因为有祖父在场,他感觉拘束。祖父似乎是一个完全不亲切的人。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封建家长专制的家庭制度以及一整套诗书礼教的道德规范,使得儿孙们对高老太爷敬而远之。D但是便在今天,祖父偶尔也跟唱小旦的戏子往来,还有过一次祖父和四叔把一个出名的小旦叫到家里来化装照相,他曾亲眼看见那个小旦在客厅里梳头擦粉。高老太爷以卫道者自居,对子孙“
5、教孝戒淫”,反对一切新事物;又偏以风雅自命,不但年轻时荒唐,而且在衰朽之年还与小旦往来。由此可见,高老太爷是一个虚伪丑恶、荒淫腐朽的人物典型。【答案】D7下面对节选部分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第一部分(17段):觉慧面对假寐中的祖父产生的关于祖父的一系列的回忆、想像、困惑。B第二部分(818段):祖父对参加学生运动的觉慧的训话,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C第三部分(1926段):写了觉慧和觉新的反抗心理。D祖孙之间以大量的笔墨写了觉慧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及祖孙之间关于新与旧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体现了封建家长制的专制与腐朽,另一方面也歌颂了封建大家庭中新一代的觉醒及反抗。【答案】C(觉新没有反抗)8下
6、面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B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走狗,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C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D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答案】B(说高老太爷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走狗”不准确)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911题。祖父慢慢地止住了咳嗽,看见他还站在面前,便又动气地说:“你们学生整天不读书,只爱闹事。现在的学堂真坏极了,只制造出来一些捣乱人物。我原说不要你们进学堂的,现
7、在的子弟一进学堂就学坏了。你看,你五爸没有进过洋学堂,他书也读得不错,字也比你们写得好。他一天就在家读书作文,吟诗作对,哪儿像你这样整天就在外头胡闹!你再像这样闹下去,我看你会把你这条小命闹掉的!”“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你还要强辩!我说你,你居然不听!从今天起我不准你再出去闹事。陈姨太,你去把他大哥喊来,”祖父颤巍巍地说着,又开始大声咳嗽,一面喘着气,吐了几口痰在地上。祖父不再说什么,似乎气也平了一点,他的老年的模糊的眼光无目的地向四处移动,后来他便把眼睛闭上了。觉慧
8、把他的坚定的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他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似乎有许多东西沉重地压在他的年轻的肩上。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9这几段文字主要是运用_、_和_方法对人物进行描写。【答案】对话、神态和心理描写10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A祖父:_B觉慧:_【答案】A祖父:封建、专制、保守、落后;B觉慧:意识的觉醒,是平等、自由、博爱。
9、11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应如何理解?答:_【答案】他反抗的并不仅仅是祖父,而是祖父所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及思想观念。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伤害王冬梅倾盆大雨赶在约会时间之前到了。巨大的雨点敲击着干燥的地面,那噼里啪啦的响声敲得她心惊肉跳。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刻笼罩了她。她没有回家,也没想到该回家穿件雨衣。她从容不迫地向约会地点走去。虽然在大雨到来的那一刻她就心怀恐惧,但她还是要去赴约,她希望出现奇迹。她得和他好好谈谈,四年的情意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何况当初是他追求她的。她默默地立在雨中,湿透的连衣裙裹在身上极不舒服。她知道他是为一个厅长的女儿背信弃义的,如果她去找他的领导,去他的单
10、位大哭大闹,他指定挨批评,说不定会身败名裂。遗憾的是,她不是那种女人,她无论如何做不出来。暴雨如注。她已经等待了一个小时,希望的火花似乎早被雨水浇灭了,可她仍不死心。她走下人行道,向他应该出现的方向张望。脖子望酸了,依然没有他的踪影。等待的时间是这样漫长!她转身迈步,就在这一瞬间,身后一辆自行车碰到她的身体,将她撞倒了。随着一声惊叫,车上跳下一位小伙子,他疾步走来扶起她,围着她看:“撞哪了?撞坏了没?”她觉得腿疼,他也看到了,丝袜完全擦破,鲜血冲出血管却没有完全冲出皮肉,在皮下淤成紫一块青一块的斑迹。他嚷着要带她去医院。她执意不去。他说:“去吧!我求你啦!我从来没伤害过女孩子。我母亲对我说过,
11、世界上你可以做很多坏事,就是不能伤害女孩子。”她的心一下子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以为她同意了,扶她上车,他要推她去,她说:“不!这就够了。”他看出她内心的激动,有点莫名其妙,她只好又对他说:“你去吧,我还要等人。”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走前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工作单位和姓名。他说了三遍,她却什么也没听见。雨依然很大,整个夏天也没下过这么透的雨。她在大雨中又等了两个小时,最后不得不悲哀地告诉自己,他不会来了。这场该死的大雨!雨水顺着她的头发滴落在脸上,像泪珠似的在她脸上滚动。她觉得心里很苦。她是资本家的女儿注,她一岁时资本家死了,临死前对母亲和哥哥说:“我只有这一个女儿,千万别让她受苦。”两天后,她收到他
12、的一封信,只有一行字:天公不作美。算啦,不谈了。她看了三遍,看懂了。她的耳边同时响起了另一个声音:世界上你可以做很多坏事,就是不能伤害女孩子。眼泪终于滚出眼眶,把那页薄薄的信纸打湿了。(选自掌上玫瑰:世界微型小说佳作选中国卷)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以阶级斗争为纲”,将阶级斗争扩大化,讲出身论成分,地主、富农、资本家被认为是人民的敌人,是受专政的对象,家人没有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极其低下。12小说中多次描写了大雨,请简要分析“雨”在整篇小说中的作用。_【答案】(1)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悲苦情感;(2)主人公被撞和原男友不赴约的借口都与大雨有关,描写大雨推动故事情节
13、发展。13小说中两次出现了“世界上你可以做很多坏事,就是不能伤害女孩子”,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_【答案】(1)第一次:表现了小伙子善良的心地,他真诚的话语触动了主人公的心灵,使她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第二次:与前男友的背信弃义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前男友的谴责,又表现出女主人公已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不管什么社会,好人总是有的。14你对前男友抛弃女主人公的做法有何评价?_【答案】一方面,他的做法应该受到谴责,他为了得到厅长的女儿,抛弃相爱四年的资本家的女儿,使主人公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另一方面,他的做法也有不得已而为的因素,因为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不允许他与资本家的女儿相亲相爱。15“天
14、公不作美。算啦,不谈了。”她看了三遍,看懂了。请问你看懂了吗?什么意思?_【答案】“天公不作美”一语双关,既指眼前的大雨,也喻当时的社会形势,有他的无情也有他的无奈。四、高考热点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解释。牛年已经过去,虎年迎面而来,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词语中,有许多与“牛”“虎”相关的熟语,如:用“初生之犊”比喻_;用“_”比喻有很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稍加施展,初显才干;用“执牛耳”比喻_;用“_”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用“龙游浅水遭虾戏,_”来形容失势的人遭受欺负。_ _ _ _ _【答案】勇敢大胆、敢作敢为的青年人;牛刀小试(小试牛刀);在某一领域居于领先或
15、领导地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虎落平阳被犬欺17请根据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东风吻出千山绿,_。【答案】春雨洒来万象新18仿照下面所给的语句,另写两个与其表意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1)欣赏高山,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2)_,_;(3)_,_;(4)欣赏小草,会在小草的葳蕤中吸取执著与希望。自然界中的一草一物,都有妙境。【答案】(2)欣赏大海,会在大海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博大;(3)欣赏大树,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五、读写创新1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昙花在夜深人静时短暂的绽放,成就了永恒的美名;雪花纷纷扬扬的片刻,诗人咏出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佳句传唱千
16、古;秦观唱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人间至情;思维的火花在瞬间迸射,牛顿发现了永恒的万有引力: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时刻都被定格在短暂的瞬间,成为永恒铭记那么,什么是“短暂”?什么是“永恒”?你有怎样的认识,请以“短暂与永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向】要打开思路,关键在于能进行发散性思维,即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思维。联想是一种由甲物想到乙物的思维方式,想象是由甲物生发出乙物的思维方式。联想就是想到与本话题紧密相关的人物、事物、事件等素材,可以获得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就是“想”出一个“形象”,是将抽象
17、概念,转化为由文字描述出来的具体形象,即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后的素材,根据写作的需要,用文字描述出来。落实到具体的写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话题上添加词语。因为本话题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词语,所以添加词语时,应该分别添加。前面添加:如本题,通过在两个词语的前面添加词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思考角度:生命的短暂与价值的永恒,昙花的短暂与美丽的永恒,奥运的短暂与奥运精神的永恒等。后面添加:在两个词语的后面添加词语,同样可以打开思路。如:短暂的瞬间与永恒的记忆,短暂的相聚与永恒的别离,短暂的生命与永恒的追求,短暂的失败与永恒的成功等。改写:还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脱离话题的束缚,利用两个词语的
18、关系,自拟标题,同样能够打开思路。如:永恒的瞬间,短暂永恒,转眼即逝的永恒,短暂成就永恒,短暂中的永恒等。【佳作赏读】失败时间成功刘光峰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奇怪,有时一件事的骤然结束,却引发了另外一件事的开始。也许会把它的好处尽显于世间,也许会是想不到的厄运。同样,时间的长短和快慢,有时会发生冲突,但有时也配合得很好。战国末年,天下大乱,七国之间战乱不断。而秦始皇赢政文韬武略,秦国不过数年便一统天下,并且岭南地区也被秦朝纳入势力范围。虽然有“数年”一词,但速度也是快得惊人,因为东方六国也不是吃素的,而秦国的百万精锐却秋风扫落叶般打败了他们。秦朝军队不似在征战,而是在巡天下。对于秦王朝的一统天下,
19、原东方六国的百姓大多数人是反对的,但有实力才能称霸,这是必然的历史规律。不幸的是,秦朝的快速统一,虽然可以称得上瞬间的定格,但它却与以后的帝王心中的长治久安发生了矛盾。始皇即位为帝后,骄奢淫逸,不恤民力,令百姓苦不堪言。筑长城、修骊山陵,建阿房宫,戍守边疆,哪一项不是耗尽民力?因为妄想永为天下独尊,但却不遵守规则的秦帝国,只能被无情地淘汰。秦王朝的残忍暴政,使各地起义军多如蚁聚天下又分崩了。灭秦之后,各路军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皇帝谁做呢?这是问题的根本,虽然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两股最强大的力量终于因帝位而战楚汉战争。四年间,刘邦、项羽二人相执不下,难分难解。先是刘邦趁项羽率军伐齐之际,率诸侯联
20、军六十余万直捣并攻下了项羽的老窝彭城。项羽闻讯大怒,立刻亲率三万精兵突然杀回彭城,这一仗汉军伤亡惨重,数十万汉军生还者仅十之二三。之后,二人对战于荥阳附近,因刘邦大将韩信的四面楚歌,项羽才“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汉朝又是数年间统一了天下,之后便是四百余年的长治久安,这难道不算是永恒的成功?瞬间之内,秦国消灭六国,继而又自灭亡,瞬间之内刘邦击败项羽,大汉王朝便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永恒的一页。【名师点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车轮记录了多少英雄人物的成与败,何为成?何为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胜者何在?是不过数年便一统天下而又自灭的秦嬴政,还是数年间统一天下,为大汉朝四百余年的江山奠下了坚实根基的汉帝刘邦?成功往往在一瞬间,而失败也往往在一瞬间。要想获得永恒的成功,必须要深得民心,顺应民意。成与败,盛与衰,功与过,留与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