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63293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含解析)本试卷共22题,满分150分,共5页;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文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古代,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复杂,主要可

2、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自然因素一般是指那些剧烈、不可抗拒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这在考古发现中也屡见不鲜。最著名的当属罗马庞贝古城遗址和中国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也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社会暴力冲突所造成的死亡和社会文化习俗造成的死亡。这些非正常死亡一般会在人类遗骸上留下可观测的痕迹,例如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此外,还有一种非正常死亡现象,与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可能都有关系,在考古中也很常见,却难以通过遗骸研究得以确认,这就是瘟疫。瘟疫考古线索难以发现。瘟疫类型多种多样,引发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天气原因造成的,有的因环境破坏加剧了瘟疫的流行,有的是不

3、合格的医疗卫生造成的,有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也有一些瘟疫的流行与密切接触动物有关,可分为被动性接触和主动性接触。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瘟疫及其治疗的记载。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这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瘟疫除了造成人口的非正常大量死亡,还可能造成社会和文化的大动荡和大变迁。历史上人群的大迁徙和文化的交替背后,都可能有瘟疫的影子。许多朝代的更迭和战争的爆

4、发背后都有瘟疫的影响。尽管瘟疫爆发的记载不断出现,造成的后果严重至极,但在考古发现中却鲜有发现和报道。究其原因,除了考古发掘本身具有的偶然性之外,缺乏对考古发现的准确解读也是重要原因。少量的可能与文献记载的瘟疫有关的考古发现,也很少进行多学科对照研究,较少关注古代人类遗骸上体现的古代疾病甚至瘟疫现象。因此,目前不多的有关瘟疫的考古学研究,一般是建立在考古背景、随葬品、葬式葬俗、埋藏学等间接线索上,通过证据链的方式判断遗址形成的可能,甚至这种可能具有唯一性的解释。考古遗址中出现的大量非正常死亡和埋藏现象,可能是一种对生前病患者的隔离方式,也可能是为避免瘟疫的进一步传播而对病逝者采取的措施。我们据

5、此可推测,史前居民在受到瘟疫威胁时,不排除对病患人群或区域进行了隔离。通过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可能有效控制了瘟疫,也为我们留下了可能与瘟疫相关的考古遗存。21世纪以来,科技考古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考古研究后,极大提高了我们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2015年,细胞杂志报道了生物考古学者的研究,他们在欧亚大陆5000年前的数个遗址的人骨材料中发现了鼠疫的直接证据。这是最直接、最确凿的对古代人类遗骸进行的有关瘟疫研究。相信这种技术会更多地应用于中国考古学,推进中国古代瘟疫的考古学研究。(摘编自王明辉人类战“疫”的考古学思考)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6、)A. 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等可见痕迹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证据。B. 瘟疫考古较难,引发瘟疫的原因复杂多样,瘟疫的流行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可能都有关系。C. 经考古发现,造成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瘟疫是引起社会和文化大动荡、大变迁的直接原因。D. 为了提高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21世纪以来,我们不断地将科技引入考古学研究之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从考古发现的角度分析古代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以此引入瘟疫考古确认之难。B. 文章以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为例证明剧烈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在考古发现中屡见不鲜。C. 文章引用周礼等相关的

7、史料记载论证当时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D. 文章据考古遗存推测:史前居民受瘟疫威胁时,曾用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控制瘟疫。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的瘟疫也有可能是由吕氏春秋中记载的“非时之气”造成的。B. 文字记载中瘟疫频发,后果严重,但考古发掘偶然性等因素使其在考古发现中很少被发现报道。C.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会有助于解决我国在古代瘟疫考古学研究当中各方面材料数量不足的问题。D. 因对瘟疫考古学研究目前都建立在间接线索上,所以想办法获取有效的直接证据才是当务之急。【答案】1. B 2. B 3. D【解析】【1题详解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夸大其词。文中认为“这些非正常死亡(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一般会在人类遗骸上留下可观测的痕迹,例如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但不能说明是“主要证据”。C项,“造成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瘟疫是引起社会和文化大动荡、大变迁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原文是:“瘟疫除了造成人口的非正常大量死亡,还可能造成社会和文化的大动荡和大变迁”。D项,目的和手段表述相反。原文是:“科技考古技术不断

9、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考古研究后,极大提高了我们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曲解文意。作者用“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为例是证明“自然因素”是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10、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中说“2015年,细胞杂志报道了生物考古学者的研究,发现了鼠疫的直接证据”。已经有“直接证据”了。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

11、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载火箭昵称“胖五”的长征五号此次复飞成功,将以其位居世界前列的运载能力,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打下坚实基础。“超级2020”看点1:探月三期嫦娥五号任务长五担纲!2020年,我国将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择机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嫦娥五号任务需要将8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而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由具有大运载能力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来完成。“超级2020”看点2: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长五担纲!2

12、020年,我国将通过长征五号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发射后,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左右时间的飞行抵达火星。我国将于2021年实现火星软着陆,开展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超级2020”看点3:空间站建设开启长五B“首秀”!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左右建成,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驻留,在轨运行10年,将向国际社会开放合作,提供全球共享的空间应用平台。作为执行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的主力火箭长征五号B火箭预计将在2020年迎来首秀,这也将加速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的步伐。(摘编自长征五号遥三成功发射将开启中国航天“超级2020”,人民网2019年12月27日)材料二:长征五号从20

13、17年7月2日遥二发射失利,到2019年12月27日遥三发射成功,历时908天,累计进行了40余次关键技术试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副所长颜勇告诉记者,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把拥有“金牌动力美誉”的液体动力事业推向了风口浪尖,芯一级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出现的故障,让发动机研制队伍承受了异常巨大的压力与考验。该所借助集团和六院的力量,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开展归零工作可以说,这是一场技术攻关的“全国大联合”。各个系统、各个岗位重整旗鼓、从零开始,立即投入火箭复飞的准备中。一次又一次地推演流程,一项又一项地预想回想,一遍又一遍地操作演练。发测站某系统空气压缩机运行不是很稳定,设备厂家反复

14、做了数十次改进试验,问题依然存在。如今,长征五号终于打赢这场“翻身之战”,它成为中国航天2019年最具标志性的任务。这不仅是因为它决定着后续嫦娥五号、载人航天空间站和首次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的执行,更在于它将科学试验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以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公众面前,让人为之牵动,让人为之惊叹。(摘编自长征五号重生记:揭秘“胖五”成功背后的一波三折,中国青年报2019年12月30日)材料三: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新的一年,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

15、、更大的力度,继续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在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探索未知世界奥秘、揭示重要机制机理的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在原创研究、原始发现上实现突破。广大科技人员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力争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研究上取得更多突破,把科技创新的基石打得更深、筑得更牢。(摘编白杨光宇让第一动力更加强劲有力,人民日报2020年1月6日)4. 下列对

16、“长征五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胖五”复飞成功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打下坚实基础,长征五号能助力中国航天“超级2020”重要原因在于其运载能力。B. 为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2020年我国将用长征五号把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C. 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左右建成,长征五号的发射与载人空间站等重大工程任务的执行有直接关联。D. 长征五号发射的成败核心在于原始发现上有无实现突破,已打赢“翻身之战”的长征五号成为中国航天2019年最具标志性的任务。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长征五号此次复飞成功将为我国圆满完成探月工程

17、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和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B. 长征五号B火箭作为执行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的主力火箭将助力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C. 长征五号显示了科学试验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这是它此次复飞成功成为中国航天2019年最具标志性任务的决定性因素。D. 要想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国防等领域安全,掌握核心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条件。6.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C 6. 材料一侧重展望2020年,介绍长征五号的复飞成功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材料二侧重回首过去,介绍长征五号发

18、射成功背后一波三折的研发过程;材料三侧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介绍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突出其重要性。【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长征五号发射的成败核心在于原始发现上有无实现突破”表述错误,材料二中并未提及长征五号发射的成败核心在于原始发现上有无实现突破,且材料三中的“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在原创研究、原始发现上实现突破”并不专门针对长征五号的成败。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19、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C项,从材料二中“它成为中国航天2019年最具标志性的任务。这不仅是因为它决定着后续嫦娥五号、载人航天空间站和首次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的执行,更在于它将科学试验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以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公众面前,让人为之牵动,让人为之惊叹”可知,此次复飞成功成为中国航天2019年最具标志性的任务在于它是以直观的方式将科学试验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呈现到公众面前,并不是决定

20、性因素。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材料一抓住“昵称胖五的长征五号此次复飞成功,将以其位居世界前列的运载能力,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打下坚实基础”,然后具体分析了“超级2020”的看点,可知材料的侧重点是展望2020年,介绍长征五号的复飞成功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材料二根据材料的出处“长征五号重生记:揭秘“胖五”成功背后的一波三折”可知,材料主要介绍了长征五号从发射失败到成

21、功的历程,因此可概括出材料的重点是侧重回首过去,介绍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背后一波三折的研发过程;材料三抓住关键句“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可知其侧重点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介绍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突出其重要性。(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征记(节选)宗璞晴朗的日子没有几天,天空又变得阴沉沉的,像随时要撒下雨雪。孟嵋坐在教室里,这正是她陪姐姐孟峨来上英文课的那间教室。如今自己是大学生了,在这里上课

22、了。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是选修课。这些日子因抗日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 两个大字。读完全诗, 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个毅字很重要。”他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江昉毫不觉得,只管讲述,棉絮探着头陪伴他直到下课。江昉放下粉笔,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一会儿,人散去了。孟嵋早从老校工处拿来了针线,走上来说:“

23、江伯伯,我来缝一下,不然走起路来不方便?”江昉有看看嵋,有些惊异地说:“你真长大了。” 遂脱下长衫放在教桌上。嵋把撕破处对好,飞针走线,针脚匀净细密,这是碧初特意教的。一时缝毕,将长衫递给江昉。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这时庄无因走了进来。又下雪了,下得很急,不像昆明的雪。 两人转过几间教室,不觉走进了图书馆。他们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像玮玮哥那样。” 嵋在“从军”下面重重

24、画了条横线。“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无因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无因看了不语。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 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你没有被征调,也不需要你做志愿者,你不欠什么。”两

25、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走过另一间教室时,正遇李之薇出来,两人遂一起走。“我正要去找你,刚好碰见了,之薇说,“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大决定。”“我也有一个大决定,”嵋说。两人对望,都笑了。不远处有人大声叫李之薇,之薇对嵋点点头,跑开去。晚饭后孟弗之才回来,嵋与合子端过一个炭盆,让他烤烤手脚。母亲吕碧初也走过来,坐在对面椅上。嵋、合子各自拿了小板凳偎在父母身旁。弗之下午去送过一批出发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

26、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正上高二的弟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说我们年纪太小了。”媚说: “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我不必市鞍马, 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 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的额上。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

27、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他们能给什么?只能是一副小小的行囊,装着她打胜仗的信心。次日,嵋清早到李之薇家。“我已经准备好了。”嵋说,“很顺利。”“我这里可不顺利,之薇向房门扫了一眼,低声说,“妈妈和我吵,她不准我去。”近中午时分,李涟回来了。“薇儿,”李涟定了定神,唤了一声,和女儿之薇一起走到院中,“我可以明白地说,我支持你从军,国难当头,谁都有责任。若是说不通,就只管去好了。”又一天上午,之薇特地到父母的卧房仔细擦拭了摆在墙角的小供桌。回头见母亲面容憔悴、神情黯然,心上一酸,走过来想抱住母亲。但是她没有这个习惯,几次张口,只说:“如果家里真需要我,我就不去。”母亲金士珍摇头

28、,并不看她,说:“小处需要你比不上大处,你去吧!”这是之薇没有想到的,她一歪身坐在母亲身边。母女依偎着,许久没有话。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之薇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节选自宗璞西征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 月版)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有多处关于雨雪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以气候现象点明时令特征,另一方面也暗示人物所面临的现实的残酷性,为人物出征渲染悲壮的气氛。B. 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这体现了江昉先生教学的专注投和洒脱不羁的性格,而孟媚为先生缝补则是学子敬爱师长的真情流露。C. “我认真考虑过

29、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孟嵋对父母说的话庄重而果断,可见从军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表明她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D. 对于女儿放下学业选择从军,孟嵋和李之薇的父母深明大义,都毫不犹豫表示支持;合子也希望报名从军,更反映了广大学子投身报国的愿望。8. 有评论家说,西征记是“为一代青春学子立言”。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9. 请简要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特点? 【答案】7. D 8. 为一代青春学子的时代风貌立言:国难当头,青年学子孟嵋、李之薇毅然决定中断学业,离开温暖的家,与同学投身抗战,共赴国难。他们一旦选择,便义无反顾,体现那个时代的青年学子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为一代青春学子至纯

30、至真至美的青春心声(追求)立言:选文中的孟嵋热情、开朗,追求知识,勤于学问,敬爱师长,对朋友坦诚相见,而面对母亲的不舍,她也会流下伤感的泪。小说正是在小我与大我的生命冲突中彰显一代青年学子蓬勃飞扬的青春气质,为他们至纯至真至美的青春心声立言。为一代青春学子悠远宏大的成长背景立言:小说将一代学子放在悠远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塑造,他们的精神深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们耳濡目染着父辈、师长深沉的家国情怀,小说从侧面揭示了一代学子拥有崇高品格的深层原因。小说通过塑造青春学子群像,为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的青年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春学子在时代浪潮中胸怀国家,牢记使命,挺身

31、向前,勇担大任。 9. 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真实客观地再现了一代青年学子走出书斋投身抗日救国的心路历程,叙述笔法自由灵活。叙事线索清晰:小说围绕孟媚和李之薇从军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勾连人物故事,表现众多人物的精神风貌。运用场面描写推开情节:如江昉上课、图书馆笔谈、孟家话从军、李家母女依偎等场面描写,将人、事、境融为一体(情节自然展开,人物形象丰富立体,环境描写巧妙烘托)。叙事节奏平静舒缓: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人物汹涌的情感激流,如听了嵋的从军决定,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母爱、父爱、家国爱融汇一体,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叙事语言简洁洗练,有一种典雅之美

32、。【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都毫不犹豫表示支持”错,李之薇的母亲原本是不同意的,原文有“我这里可不顺利,之薇向房门扫了一眼,低声说,妈妈和我吵,她不准我去。”。故选D。【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题干考查的优秀品质还是贡献、成就,还是影响。第二步,确定信息所在区间,

33、仔细阅读,从文中筛选关键句子、词语。第三步,分条归纳,得出答案。所谓的“为一代青春学子立言”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的,小说歌颂了青春学子的什么呢?首先是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小说中的孟嵋和李之薇,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毅然选择投身抗战,你看孟嵋和无因的对话,“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像玮玮哥那样。 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我只是烦了, 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这就是以孟嵋为代表的青春学子朴素的思想,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她和之薇只是那个时代万千青年学子的代表,她们身上却体现了一代青春学子的时代风貌。其次,

34、是为她们自己的美好青春立言。小说写孟嵋“把撕破处对好,飞针走线,针脚匀净细密”,为老师江昉缝补衣衫,体现的是她对师长的敬爱;孟嵋与无因的对话,“我只是烦了, 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写出了她的心声,也是她的青春宣言;写她与家人的谈话“我不必市鞍马, 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对家的不舍,对母亲的歉疚,真实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而又青春飞扬的青年形象。因此,小说是为一代青春学子至纯至真至美的青春心声(追求)立言。再次,小说描写了青年学子成长的背景,既有时代背景,也有周围的环境背景。孟嵋的

35、周围,有“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个毅字很重要。”的爱国情绪高涨的老师江昉;有深明大义的父母,如父亲弗之“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母亲虽不舍却并不阻止她从军,“碧初也已泪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的额上”;一代青年学子就是在悠远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父辈、师长深沉的家国情怀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小说从侧面揭示了一代学子拥有崇高品格的深层原因。小说中孟嵋、李之薇只是无数青年学子的代表,小说通过塑造青春学子群像,为勇担时代责任和使

36、命的青年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春学子在时代浪潮中胸怀国家,牢记使命,挺身向前,勇担大任。【9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叙述技巧。小说的叙述问题,包含小说的叙事观点,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的关系,叙述人称,叙述线索,叙述时间,叙述节奏,叙述密度,叙述基调,叙述距离,叙述语言等。高考常考的是情节的叙述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包含小说的叙事观点(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和叙述方法。首先,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展开内容,这种笔法比较灵活自由,便于书写各类人物的事迹;其次,小说线索明晰,紧紧围绕孟嵋和李之薇从军的事件来写,通过与之有关的事件和人物,勾连

37、人物故事,表现众多人物的精神风貌。再次,宗璞以汉赋铺陈的手法,从人物的活动方位的变化入手,多方位、多层次地刻画不同的场面,塑造不同的人物。比如,江昉老师讲课的场面,刻画江昉的形象,表现孟嵋等学子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深受老师影响等深层背景;与无因的谈话,展现孟嵋的内心世界;回到家里与父母的谈话,表现家庭的影响;李之薇母女的依偎,刻画了一位深明大义又有血有肉的母亲形象等。另外,“雪”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气氛,起到了很好的背景作用。还有,小说叙述节奏平缓,宗璞擅长以内敛、节制、蕴藉的笔调叙述,将汹涌的情感激流深藏于平静的叙述之中,比如“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

38、的额上。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孟嵋从军,对这个家庭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而人物情绪的暗流就在这种含蓄而又内敛的叙述中波涛汹涌,小说显得风轻云淡,草木含情。但正是在这样一种叙事格调中,小说的人物形象一个个从那背景中清晰地凸现出来,稳稳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最后,小说语言简洁洗练,有一种典雅之美。如“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我不必市鞍马, 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点睛】1小说中常见的线索(1)人物线索,如祝福就是以“

39、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2)事物线索,如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的;(3)事件线索,如变色龙就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的;(4)以时间、空间或人物心理、情感为线索,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有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有林冲心理、情感的变化。2线索的安排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双线一般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事件)分别进行的,可分为明线和暗线:(1)明线: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2)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3线索的作用(1)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2)巧妙安排小说的结构,

40、便于揭示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服除,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充媛董氏薨,辗朝成服,葬给卤簿,光言:“董氏秩本微,病革方拜充媛。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人。”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做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赵滋为雄州,表以猛得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难州李中药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戎夷

41、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来督,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手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口故边臣管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成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糒,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敞,不可举事,而原兆一路皆内郡,继治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收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回非司马光不可。又将以为东宫师傅。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元祜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

42、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建炎中,配飨哲宗庙庭。(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B.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C.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天曰/非司马光不可D. 元

43、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汉之后并非天子专用。也作“卤部”。B. 西夏,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建立的朝代,因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史称西夏。C. 戎夷,戎指北方少数民族,夷指东方少数民族,文中“戎夷”泛指少数民族。D. 配飨,古代专指帝玉宗庙及孔子庙的祔祀,后通指其他祠庙的祔祀,也作“配享”。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光孝老爱亲,能身体力行。父亲在杭州任职,他请求外调苏州,以便待奉父亲;父母

44、去出后,他谨守礼节守丧多年,以至容貌憔悴。B. 司马光心系边关,献安边之策。对于边境事务,他认为关键在朝廷政策和用人,他反对赵滋以勇猛凶悍治边,也反对李中祐的姑息纵容。C. 马光关心百姓,重休养生息。他主持永兴军务,抵制宜抚使分拨人马、征调百姓戍边的命令,敢于承担责任,呼吁国家和人民休养生息。D. 司马光一心为国,得身后荣宠。他去世后,太皇太后和皇帝亲自吊丧,赠封爵位;京城百姓罢市前往吊唁,有的人甚至卖掉衣服来祭奠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2)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答案】10. B 11.

45、 C 12. C 13. (1)应该给边境的官吏下令,在边疆处理小事动辄用武的人,按犯罪论处。(2)岭南封州的父老们,也都纷纷祭奠司马光,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像来祭祀他,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元丰五年,司马光忽然

46、患言语不流畅的疾病,自己怀疑将离开人世,便预先写了遗书,将其放在屋内卧房里,打算一旦病情加重,就将它托好友送给皇上。官制施行,皇帝指着御史大夫说:“非司马光不可。”其中,“豫作”意思是“预先写”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项;“当以畀所善者上之”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官制行”意思是“官制施行”,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排除D项。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

47、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戎指北方少数民族”错,“戎”古代指西方少数民族。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征调百姓戍边”错。原文为“调民造干糒”,即征调百姓造干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48、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 (1)“敕”,皇帝的命令,此处为“下令”;“细故”,小事,小的缘故;“辄”,动辄;“罪”,名词作动词,处罚,按罪论处。(2)“相率”,纷纷,相互效仿;“都中”,京城;“像”,名词作动词,画像;“祝”,祭祀。【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

49、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朝廷授予他奉礼郎,因司马池在杭州,司马光便请求任苏州判官以便能侍奉父亲,朝廷答应了。父母亲去世后,他守丧多年,以至容貌憔悴。他谨守礼制,守丧期满,枢密副使庞籍推荐他为馆阁校勘,负责礼院事务。充媛董氏死后,大臣停止上朝,为她服丧。送葬时为其配备仪仗队。司马光说:“董氏的位次本来低微,病危时才拜为充媛。仪仗队本来是用于奖赏有军功的人的,从来没有用于妇人。

50、”起初,西夏派使者来参加祭祀,延州指挥使高宜负责护送作伴,他对西夏使者很傲慢,并出言侮辱西夏国王。使者回去之后,报告了朝廷。第二年,西夏人犯边,杀掠官吏和平民。赵滋在雄州为官,只是凭他的勇猛和强悍治理边境,司马光先前就认为这样很危险。此时,契丹人在界河捕鱼,在白沟的南面砍伐柳树,朝廷认为雄州知州李中祐没有才能,准备派人取代他。司马光说:“我们的国家在少数民族归附我们的时候,我们和他们计较细枝末节;等到他们桀骜不驯的时候,又听其所为,姑息他们。近来西边的祸害起于高宜,北边的祸害因为赵滋,可是时下却认为这两个人是贤人,所以边境的官吏都以惹是生非为本事,渐渐发展到不可阻挡。应该给边境的官吏下令,在边

51、疆处理小事动辄用武的人,按犯罪论处。”司马光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出知永兴军。宣抚使下命令分拨义勇戍守边疆,挑选军队中的骁勇武士,招募市井中那些不怕死的少年为奇兵,并征调百姓制作干粮,全部修筑城池望楼,关辅一带因此而被骚扰,不得安宁。司马光极力呼吁:“国家和人民都困弊疲乏,不可以再生事,京兆一路全部是内郡,修缮并不是当务之急。宣抚的命令,不敢听从,如果说在军事方面缺乏什么,我担负责任。”于是一路独免骚扰。元丰五年,司马光忽然患言语不流畅的疾病,自己怀疑将离开人世,便预备了遗书,将其放在屋内卧房里,打算一旦病情加重,就将它托好友送给皇上。官制施行,皇帝指着御史大夫说:“非司马光不可。”又打算让他担任

52、东宫太子的师傅。这时资治通鉴还没有全部完成,皇帝特别注重这本书,多次催促他快些完稿。书写完后,加授他为资政殿学士。元祐元年,司马光又患病,这年九月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听到司马光去逝的消息,非常悲痛,和皇帝立即去吊丧。赠封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岭南封州的父老们,也都纷纷祭奠司马光,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到建炎年间,将他供奉在哲宗的庙里,与哲宗一起享受祭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二首王守仁其一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须臾浊雾随风散,依

53、旧青天此月明。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其二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注】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儒家心学,其核心思想为“致良知”。这两首诗是作者与弟子宴集时所写。撄(yn) :干扰。钧天:指天上的音乐。朱仲晦,即南宋理学家朱熹。下句中的郑康成,即东汉经学家郑玄。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首联都写到中秋之月,第一首意在描写富于变幻的山中月色,第二首作者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B. 两诗颈联均通过

54、议论来说理,第一首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C. 两诗尾联各具特色,第一首描写作者月夜狂歌,歌声惊天动地,第二首作者借典故表达自己要向曾皙学习。D. 两诗均熔说理、抒情于一炉。作者用自然流畅、富有气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以及对弟子的期望。15. 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答案】14. D 15. 自信、狂放的形象:表现在作者对自己学说的坚信,和对朱熹、郑玄等儒学大家的不屑上。有使命感,具有担当精神的形象:表现在作者拥有“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和对曾皙之志的追慕、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上。【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

55、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既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错。“不知何处亦群英?”是指的自己与弟子的这次宴会是群英荟萃,此句既是自信,也包含对弟子成为英雄的期许。并非“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B项,“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错。由“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中的“尚疑”和“支离”可以看出,此句是说朱熹和郑玄对后世的影响不大,

56、有待商榷,并非对二人的赞美。C项,“歌声惊天动地”“典故表达自己要向曾皙学习”理解错误。“化作钧天满太清”是期望自己的学说影响天下,并非“歌声惊天动地”;“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是借助孔子与他的弟子曾皙的典故,一方面表现自己对曾皙志向的肯定,另外也借此勉励弟子向曾皙学习,因此“典故表达自己要向曾皙学习”表述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诗歌反映出的核心要素以及诗人的基本性格特点,从诗歌语句中进行具体分析即可。从第一首诗的“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可以看出作者对良知的坚守和对学说的自信;“

57、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是说自己的学说一定会影响天下,让天下河清海晏,同样是对学说的坚信。第二首“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对朱熹、郑玄的质疑和不屑,恰恰是因为相信自己能够超越他们。这都体现出诗人的自信、狂放的形象。而从第二首“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运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典故,从“得我情”可以看出肯定曾皙的理想,表达自己与曾皙有着相同的志向,即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同时又将自己比作孔子,期望弟子成为曾皙那样的人,表达了“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和对曾皙之志的追慕、对学生的殷切希望。【点睛】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注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的

58、刻画;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作用;注意前后的对比烘托;注意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国之美,美在山水,美在李白蜀道难笔下“_,_”的水石激荡,山谷空鸣;(2)中国之美,美在田野,美在白居易观刈麦里“_, _”的麦浪翻滚,丰收富足;(3)中国之美,美在宫阙,美在杜牧阿房官赋中“_,_”的萦回曲折,屋角尖耸。【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2)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3)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

59、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喧豗、砯崖、万壑、覆陇、廊腰、缦回、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_之声_。当前,中医无论是执业医生数量,还是医疗机构数量,都无法与西医_,医疗服务的天平在向西医倾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西医的差距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 )。中医西医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二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

60、,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治疗某种疾病,_,一种医疗手段也好,两种医疗手段也好,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化为原则。无论中医西医,都不能包治百病。“单打独斗”的效果很难取得令人满意,因为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质疑 不绝于耳 等量齐观 因人而异B. 置疑 不绝如缕 等量齐观 因势利导C. 置疑 不绝于耳 同日而语 因人而异D. 质疑 不绝如缕 同日而语 因势利导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关注“人的病”。B. 中医重整体,

61、关注“病的人”,善用“坚盾”;西医重局部,关注“人的病”,善用“利矛”。C. 中医善用“坚盾”,重整体,关注“病的人”;西医善用“利矛”,重局部,关注“人的病”。D. 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关注“人的病”;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关注“病的人”。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单打独斗”的效果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B. 因为在治疗疑难疾病上,所以“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C. “单打独斗”的效果,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使它满意很难取得。D. 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答案】17. A 18.

62、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质疑”,提出疑问。“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在第一组词语中,应该是表示对中医的怀疑,选“质疑”更恰当,排除B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文中说的是质疑声音不断,应选“不绝于耳”,排除BD;此外,“同日而语”,同一事物或人在不同时间比较,多用于否定式。“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异,同等看待。“因人而异”,根据人

63、的个体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方式对待。“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本题中,要求选择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文中内容表述的顺序是先说中医,后说西医,故排除D;接着根据后一句话“中医西医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以及中西医的各自特点可以得知,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排除C;中医重整体,是关

64、注“病的人”,善用“坚盾”;西医重局部,关注“人的病”,善用“利矛”,排除A。只有B项表述最连贯。故选B。【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A项,“取得令人满意”搭配不当。B项,“因为”“所以”构成因果关系,但“因为”引领是介词短语而不是句子,有误。C项,末句的“使”字对应的句子成分残缺了,另有杂糅和

65、搭配不当之嫌。D项,与前一句话构成递进关系,都从否定这方面来说的,语势连贯,没有语病。故选D。20.下面是介绍“激光雷达技术”的框架简图,其中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处不超过7个字。【答案】定义(概念)类别(工作方式)工作原理确定目标位置劣势(缺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和补写句子的能力。提供的材料是框架图,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

66、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这是一个介绍“激光雷达技术”的框架简图。句中的“激光雷达技术”是被介绍的对象,围绕它形成不同的介绍角度。分析其上方信息“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位置等特征量的雷达技术”可知是“激光雷达技术”的概念;分析其下方“脉冲激光雷达”和“连续波激光雷达”是“激光雷达技术”的两个类比;分析其左侧有两组信息,与“优势”形成并列关系的应该是“劣势”;分析其右侧“向目标发射”“接收”“测量”“计算”等信息要点,可知最后应是“确定目标位置”,这些综合起来就是“激光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21.请结合材料分析丰子恺漫画中“怒”的丰富内涵。材料一:“怒”有以下几个

67、意项和用法:生气,气愤。形容气势很盛,不可遏止。表示声响巨大,如“怒号”。奋起、奋发,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谴责,如“怒言”。材料二:1938年3月,丰子恺带着家人到达武汉,在目睹家园故国遭受的种种磨难之后,丰子恺在武汉到处奔走,从事救亡图存的抗战宣传工作。有一天,他在武昌乡下发现一棵被人砍伐大半截却仍然枝繁叶茂的大树,触景生情,以这棵大树为题材画了这幅漫画,并题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答案】气势很盛,不可遏止。中国这棵大树虽然被日本侵略者“斩伐”,但仍然生生不息,有不可遏止、向上生长的蓬勃气象。奋起、奋发。激励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救亡图存。对家园故国遭受的

68、种种磨难感到气愤,对日本侵略者予以强烈的谴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徽标、解说图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漫画类图文转换。此类试题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应注意题干中的两则材料,然后分析该漫画中“怒”的丰富内涵。首先阅读材料一可知有关“怒”的几个意项和用法,再阅读材料二可知丰子恺创作该漫画时的背景。从“1938年3月”“目睹家园故国遭受的种种磨难”中可以推知作者创作这幅漫画时心情应

69、该是悲愤的,这和材料一中的意项“生气,气愤”“谴责”是相符的,作者创作这幅漫画意在表达作者对家园故国遭受的种种磨难感到气愤,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从“发现一棵被人砍伐大半截却仍然枝繁叶茂的大树,触景生情”可以推知,其“怒”应含有材料一中“气势很盛,不可遏止”的意思,作者创作这幅漫画意在说明中国这棵大树虽然被日本侵略者“斩伐”,但仍然生生不息,气势旺盛,有不可遏止、向上生长的蓬勃气象;从丰子恺“从事救亡图存的抗战宣传工作”可以推知,作者创作这幅漫画应该带有宣传的意味,这和材料一中“奋起、奋发”的意项是相符的,作者创作这幅漫画意在激励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救亡图存;同时作者创作这幅漫画

70、也是代表了中华儿女的“怒号”,从而起到警醒国人的作用,这和材料一中的“怒号”意项相符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代购、代驾算起,到2020年,“代经济”在我国发展已有近20年时间。如今,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越来越便利的社交渠道、交易平台催生了各式各样的“代经济”新消费模式:代购、代跑腿、代遛狗、代排队、代相亲、代堆雪人、代相亲、代考试、代论文“代经济”花样繁多,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以上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理

71、性审视“代经济”,良性引导促发展“代经济”火了,要保持宽容,也得提高警惕。代喝奶茶、代吃火锅、代长胖,每单收费标准为“食品价格+路费+10元”。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期在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新的“代服务”方式,代吃、代喝、代订酒店、代遛狗甚至还有代叫醒、代扫墓、代相亲等花式“代服务”。不过“代经济”层出不穷,人们对其却褒贬不一。对逐渐流行的各类“代服务”,大家可能不会陌生,像代购的生意,已经存在多年了,代跑腿、代驾之类的服务,也早已渗透进日常生活。不过“代经济”衍生出“代喝奶茶、代吃火锅、代长胖”之类千奇百怪的模式,的确是刷新想象。分工越来越细,有需求的地方就会产生相应的生意,而在互联网之下,供需

72、双方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多元化的诉求能够得到满足,消费得以升级。据媒体调查,有消费者因怀念家乡学校门口的炒饭,而购买了“代吃”的服务,通过边吃边与对方视频,来慰藉乡愁。这是一种精神需求的衍生服务,可见那些在外界看来相当奇葩的“代服务”背后,同样有实的市场需求存在。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逐渐流行的“代服务”,是在批量制造懒人,就好像上海推出垃圾分类之后,立即出现了代扔垃圾的服务,原本应该亲力亲为的事,都推给了他人。其实这是一种在科技进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似是而非的观点。汽车等代步工具的出现,是不是让人变得更加懒惰了呢?当然不是,相反它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代经济”的出现是同样的道理。比如代扔垃圾、代跑

73、腿,一方面让卖家能够将有闲的时间变现,另一方面能够让买家更高效地做他事情。代驾的出现,让消费者可以更畅快地享受酒局。当然,这并不是说“代经济”完全没有问题,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类似新鲜产业很容易被盲目吹上风口,造成资本泡沫,损害投资人利益;另一方面,作为全新的商业形态,在监管体系来不及响应跟进的前提下,其存在各种隐患,对市场铁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构成咸胁。如今“代经济”快速发展,优点没有扩大,缺点依旧存在,只有理性处理好“方便”和“惰性思维”关系,才能使“代经济”健康发展,对于国家来说,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文可以规范行业发展;对于提供“代经济”服务平台来讲,可以在平台的服务自律意识等方面下功夫

74、。理性看待“代经济”,合理使用“代经济”,使之变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好经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审读题干及要求可知,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代经济”,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本题属于热点现象评析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即时评作文。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透过社会现象,从多维度进行审视、

75、反思和追问,分析造成“代经济”现象的原因,书写自己对“代经济”现象的认识与思考。材料主要讲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代经济”层出不穷、花样繁多。题干要求“以上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需要阐述对“代经济”的认识。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还可以辩证认识。一方面,“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高度分工的产物,实现了最佳的资源效率。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部分“代经济”在发展路上走偏,成黑灰产业。例如部分平台上的代刷流量、代考试、代骂人、代报复等行为,或触碰法律底线,或破环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序良俗。这样的“代经济”显然偏离初衷,需要加以及时纠正和规范。可赞同,“代经济”带来的这些服务,它能给消费

76、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愿望。可以说这种“代经济”的出现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它还为一些社会群体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可反对,这种“代经济”现象在缺乏有效规范和引导下会出现问题与弊端。如代驾车主临时被加价,车内贵重物品丢失,滋生一大批慵懒的人等。可辩证看待“代经济”,“代经济”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要对它保持一颗警惕心。本题立足生活实际,创设开放性情境,将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并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正确面对现实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时要联系社会,材料中列举的和没有列举而用省略号代替的“代经济”现象都可入文,比如代驾、代

77、订酒店、代购机票、代扔垃圾、代上坟、代打游戏、代写作业、代写论文、代喝奶茶等。有人说“存在就是合理”,但是否合情与合法呢?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呢?考生对此要辩证分析,写出自己的独到认识。参考立意:“代经济”服务别人,方便自己;“代经济”让生活便捷,促进就业;对于“代经济”中的乱象,必须依法惩治;“代经济”代不了体验,代不了亲情;理性审视“代经济”,引导其良性发展;莫让“代经济”带坏年轻人。行文思路:文章开篇亮明观点,需要辩证认识“代经济”。然后分析“代经济”带来的好处;接着指出部分“代经济”走偏,成为黑灰产业。作为全新的商业形态,市场监管体系还未建立,各种隐患依然存在,对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78、构成威胁。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如完善监管机制;电商平台加强自律等;重申观点,收束全文。素材:1、“代经济”确实有助于提升社会的运转效率,减少人的劳动成本。尽管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一时代的产物,不能简单地将“代经济”与“懒惰”挂钩,但我们也应警醒“代经济”是不是会成为催生大批懒人的助推器,是不是会使社会形成“等”“靠”“要”的懒人风气。我们应理性地看待“代经济”的负面作用,尤其年轻人要保持警觉,动不动就让别入代劳而不自己亲自动手,显然会催生许多的懒人。让别人“代劳”的事情过多,陷入“代经济”不能自拔,无疑使自己的动手和交际能力日益退化,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也将失去很多磨炼自己的机会。2、客观而

79、言,任何新兴商业模式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必然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代经济”也不例外。“代经济”是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精细化的结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方的利益共赢,是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代领快递可以节约收货人的时间,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甚至能开拓一个新的代理市场。因此,从宏观层面看,“代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刺激市场与消费升级有一定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贴上“偷懒”之类的标签。3、“代经济”也是如此,它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负面因素。比如,代取东西与代吃东西,看似很像,其实差别巨大,前者有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后者则无实际意义。至于代相亲,代写作业这类“代经济”,则对学习、生活

80、更无正面作用,问题严重者甚至会涉及法律风险。因此,具体区分“代经济”中的不同类型,对理解、优化“代经济”大有裨益。4、社会分工细化,用“有闲”换“有钱”。如何从“代行为”中挖掘价值,以及通过服务实现价值最大化,是代服务后的赚钱逻辑。“代经济”是“懒经济”的衍生物,但相关从业人士认为,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代经济”的出现为提高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服务提供者而言,用“有闲”换“有钱”,能够让生活变得充实高效。5、“代经济”的健康发展要符合政策法律规定。任何经济现象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违背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就意味着这种经济活动不仅会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还可能会带

81、来其他负面影响。6、“代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一些“代经济”行为虽然法律和政策不禁止,但是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也不会得到持续的健康发展,公序,指公共秩序,是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个人或者企业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7、“代经济”的发展,不该承受过多的“道德”压力,只要属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范畴,遵守公序良俗,就应该获得应有的发展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代经济”会出现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经过消费者选择与监管的落实,其发展的趋势将更加理性与健

82、康。【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