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9305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B. 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 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答案】D【解析】一个区域的内部差异并不显著,表现为相似性,在区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不一定没有人居住就不是区域;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选D。【点睛】区域的特征(1

2、)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两个方面,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3)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其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下图所示:(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边界的相对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划分方案,如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下图

3、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2. 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 积温的多少B. 年降水量的多少C.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 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3. 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 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 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 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答案】2. C 3. A【解析】本题组以甘肃省的区域自然差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划分指标、区域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题详解】图中、区域分别表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明显表明这四大区域是根据干湿状况

4、划分,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3题详解】由于降水量和蒸发量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过渡性质,因此图中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因此选项A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区域内部在干湿状况角度具有相似性,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干湿状况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四大区域之间热量、水分存在相互交换、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选项B、C、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 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 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 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 环境污染加剧D. 农业集约化经营5. 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

5、 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 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6. 下图是“某丘陵公路分布图”,一场大雪之后,李先生乘车从甲镇到乙镇,沿途公路上都撒了盐,但李先生发现AB段撒盐特别多,其原因是()撒盐可加速雪的融化,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这里公路与等高线夹角较大,坡度较陡盐本身可增大摩擦系数该路段路面破坏严重A. B. C. D. 【答案】4. B 5. D 6. A【解析】【4题详解】我国的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故选B。【5题详解】我国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最

6、大不利条件是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故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故选D。【6题详解】雪面上洒盐主要为了加速融雪;而图示AB段公路斜穿等高线,表示坡度较陡,故选A。下图为区域产业结构图,图中表示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7. 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B.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C.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D. 三大产业比重相等8. 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顺序是A. B. C. D. 【答案】7. B 8. C【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三角坐标的判读与分析能力。三角形坐标

7、图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某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结构比例。三条边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的地理要素,三个顶点可以看作是三个原点。对于这种图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去分析。三者之和一般为100%。在数学中,大家都熟悉的一种坐标系是直角坐标系由一个原点和两个坐标轴组成。在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个点都是由两个元素对应的。图中阶段第一产业横坐标不难辨析,而纵坐标在第三产业一侧,结合直角坐标系的读法,不难读出阶段第一产业约占22%,第二产业约占56%,第三产业约占22%,由此可见该区域第一三产业比重小,第二产业比重最大。故答案选B项。【8题详解】图中阶段第一产业约占5%,第二产业约占39%,第三产业约占55%,故阶段第三产

8、业比重较大。阶段第一产业约占84%,第二产业约占3%,第三产业约占13%,可见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该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顺序为。【考点定位】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的发展阶段。【方法技巧】三角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形坐标统计图表示的是某一事物(由三个要素组成)中各要素所占的比重,判读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第一,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 第二,这种统计图表示的事物只能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因而读出两个要素后,第三个要素只需用100%减去前二者之和。 第三,三项要素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方向一致。 第四,判读时遵循“右增左平,左增右平”的原则。即若坐标轴上的数

9、值向右增大,则过图中的点作三角形左边的平行线与该坐标轴相交,交点处的数值即为该要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若坐标轴上的数值向左增大,则过图中的点作三角形右边的平行线与该坐标轴相交,交点处的数值即为该要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注意当为斜边时,可先将该边旋转为水平边,然后再判读。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 图中,可以反映出()A. 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B. 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C. 区域网络系统不断完善D. 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减弱10. 在区域发展晚期()A. 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B. 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C. 区

10、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D.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答案】9. C 10. D【解析】【9题详解】图示三个发展阶段无法体现出该区域的发展速度,故A项错误;产业结构及第二产业比重也没有得到反映,故B项错误;区域网络系统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增强,故D项错误。【10题详解】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在区域发展晚期,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低于外围空间,故A项错误;区域发展处于平衡的发展状态,故B项错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故C项错误。11.与图中省(区)甲、乙、丙、丁简称相对应的一项A. 陕、豫、黔、川B. 皖、辽、贵、蜀C. 皖、豫、湘、滇D. 赣、辽、湘

11、、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行政区划,省区轮廓知识,可以根据一些省区的形似某种常见事物去记忆省区名称及简称。如乙形似元宝,丁形似孔雀,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想象记忆。确定了乙、丁,就可以判断C对。A、B、D错。考点:该题考查中国人文地理,我国省级行政区形状、名称、简称。2012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 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 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 (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据此回答下面各题。12. 下列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三

12、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台风B. “ 一核”是指郑州及其周围相邻市区为主 体的核心区域C. 四个发展轴经过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两带分别是沿长江和黄河沿岸经济发展地带13. 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A全力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该地区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A. 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及海产品加工业B. 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C. 充分利用区域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答案】12. B 13. C【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从图中来看,“一核”是以郑州(陇海、京广线交汇

13、处)及其周围相邻市区(开封、洛阳、焦作、漯河、许昌等)为主体的核心区域,故选A;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和风沙,台风对该区域的影响不大,排除A选项;四个发展轴经过的自然带除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外,还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如沿济郑渝发展轴),排除C;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经济地带均不在长江沿岸,排除D选项。【13题详解】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可以利用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机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此推进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故选C;A选项的内容不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实际;该区域不具备沿海的优势,排除B选项;该区域的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随着多年对资源的

14、开发已经略显后劲不足,今后的发展方向应向轻工业和高精尖产业拓展,排除D。考点:该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4. 在ABC段中需要外力提水的是:A. A段和C段B. B段和C段C. A段和B段D. A段、B段和C段15. 下列属于该段工程特点的是水质好 工程量小 水可自流 水质差 穿过3大水系A. B. C. D. 【答案】14. B 15. B【解析】【14题详解】据图可知,东线工程的B段和C段即黄河以南调水线路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山东丘陵,需外力提水。而黄河以北调水线路是从山东丘陵到华北平原,可顺势自流。故选B。【15题详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原有

15、的京杭大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正确;但水质最差,错误,正确;黄河以南河段需动力提水,错误;穿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错误。故选B。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将4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九江成为此次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 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B. 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C. 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D. 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17. 此次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是A. 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B. 促进上海产业升级C. 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D. 抑制九江市的

16、工业发展【答案】16. D 17. B【解析】【16题详解】江西省油气资源缺乏,排除A。转移产业的市场主要是全国市场,并不是当地市场,因此市场广阔不是当地的优势,且市场交易费用不会降低,排除B。九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不多,科研力量不是优势,排除C。九江作为长江沿岸的地级城市,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是九江成为此次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的主要原因,选项D符合题意。【17题详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移出区来说,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而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速度,因此排除A,选项B符合题意。大量产业转出,短时期内会影响上海市的就业,但产业升级后,先进制造业

17、和第三产业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不会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排除C。对产业转入区来说,大量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迁入,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工业化的发展,排除D。【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实现产业布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迁出区减轻城市压力,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短期出现就业机会减少。迁入区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可能会加大环境的压力。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 湿地破坏B. 水土流失C. 土地荒

18、漠化D. 环境污染19.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 发展耕作业B. 退耕还草C. 修建水电站D. 人工增雨【答案】18. C 19. B【解析】【18题详解】图示的环境问题分布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当地气候干旱,多在沙漠边缘,因此当地湿地较少,流水作用不强,沙漠化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排除A、B,选项C符合题意。由于图中阴影部分主要位于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工业活动较少,环境污染不是主要的环境问题,排除D。【19题详解】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植被而导致的,因此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当地植被,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气候干旱地区发展耕作业,有可能破坏原有植

19、被,大量消耗水源,有可能加剧沙漠化,排除A。修建水电站,有可能过度拦蓄水源,导致下游地区缺水,而加剧荒漠化,排除C。人工增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和某个时段增加降水,不能改变气候干旱特征,因此不是治理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排除D。【点睛】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建设乔、灌木、草结合的防护林;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风固沙;进行封沙禁牧;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规定合理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农业;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新建沼气池;因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态移民,控制人口增长。2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合理

20、会导致A. 沙漠化B. 水土流失C. 土壤次生盐碱化D. 风蚀严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上升到地面,水分蒸发,而盐分在地表集聚,会形成土壤盐碱化。2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 地质灾害频繁,土壤盐渍化加剧B.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耕地退化D. 臭氧层遭到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答案】C【解析】【详解】“地质灾害频繁,土壤盐渍化加剧”、“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不是荒漠化的危害,而是荒漠化的原因,排除A、B。因为不合理的超载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灌溉等行为,导致沙漠面积扩大、盐渍化加剧、水土

21、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使土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耕地草地退化,C符合题意。人们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这不是荒漠化的造成的危害,排除D。“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回答题。22. 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A. B. C. D. 23. 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22、连续多年气候大旱严重超采地下水 蒸发量增大 湖泊旅游业的发展A. B. C. D. 【答案】22. A 23. A【解析】试题分析:【22题详解】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判定“安固里淖”应该是地处高原的草原地带。当地由于水源短缺,湖泊干涸,造成了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本区域的降水稀少,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故选A【23题详解】“安固里淖”湖面缩小,直到干涸的过程中可供蒸发的水量在减少,所以说“蒸发量增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湖泊旅游业的发展”最大的可能是造成湖水污染,对湖泊的水量减少直到干涸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故凡含有、的选项均是不正确的,“安固里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彻底干涸

23、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连续多年的气候大旱)和人为因素(连续多年的大旱,为了生存而出现的严重超采地下水),故选A考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环境产生的影响,试题属于中等性的题目“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 蒸发加强 围湖造田 降水减少A. B. C. D. 25. 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长江干流修筑堤坝,下流开挖入海河道A. B. C. D. 【答案】24. C 25. A【解析】【2

24、4题详解】流入洞庭湖各大支流河水和从长江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泥沙,在湖内淤积,使得洞庭湖面积缩小,符合题意。近些年来,洞庭湖区的气温并没有大规模上升,因此蒸发加强不是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洞庭湖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为了获得耕地,大量湖泊被围退,使得湖泊面积缩小,符合题意。当地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25题详解】从上题分析可知,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因此治理措施应从这两方面进行思考得出。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可以减小长江河水含沙量,从而减少从长江入湖的泥沙,缓解泥沙淤积,从而缓解洞庭湖的萎缩,符合题意

25、。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可以直接增大洞庭湖面积,从而缓解洞庭湖的萎缩,符合题意。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这是治标不治本,且成本高,对湖泊生态环境影响大,不符合题意。长江干流修筑堤坝,下流开挖入海河道,对治理洞庭湖萎缩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26.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 地B. 地C. 地D. 地27.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

26、水补给量减小【答案】26. D 27. C【解析】【26题详解】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若、三地出现降水,则甲水文站均不会出现洪峰。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地。【27题详解】读图可知,乙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选C。田纳西河源自阿巴拉契亚山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 800立方米

27、/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8. 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流域内降水丰沛下游河谷较开阔水位季节变化较大A. B. C. D. 29. 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季节()A. 夏秋B. 秋冬C. 冬春D. 春夏【答案】28. A 29. C【解析】【28题详解】分析河流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从水量大小和落差大小分析。从题中田纳西河源自阿巴拉契亚山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得出结论: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从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 800立方米/秒可以确定: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较大。所以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选A。

28、下游河谷较开阔说明下游落差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说明水能资源季节分布不均,与水力资源丰富无关联,故错误。【29题详解】因为田纳西河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侧,流向中部平原,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冬季为西北风的迎风坡,西北风在此爬升,形成降水。所以冬春季节,田纳西河域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大,为汛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0. 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 发电B. 防洪C. 养殖D. 梯级开发31.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圈点荒漠化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炼铜

29、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A. B. C. D. 32.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田纳西河流域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开发方案B. 田纳西河流域只开发了水电C. 田纳西河流域利用丰富廉价的电力吸引了耗电量大的纺织、服装工业D.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由于未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答案】30. D 31. D 32. A【解析】【30题详解】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显示,梯级开发与当地交通、农业、工业、旅游和自然灾害防治密切相关,因此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选项D符合题意。

30、水电、防洪和养殖只是梯级开发的影响结果,因此不是核心环节,排除A、B、C。【31题详解】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由于当地气候湿润,不会出现圈点荒漠化,符合题意。当地过去大量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导致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不符合题意。当地过去利用当地铜矿布局大量炼铜企业,这些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加上当地降水较多,形成酸雨污染,不符合题意。臭氧层空洞一般出现在极地地区,田纳西流域位于中纬度地区,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32题详解】为了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田纳西河流域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开发方案,A对。图中

31、显示,田纳西河流域通过梯级开发,不只是开发了水电,发展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多个产业,B错。田纳西河流域丰富的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20世纪30年代就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等,纺织、服装不是高耗能工业,C错。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D错。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33.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 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 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34.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

32、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林地 灌丛草地 建设用地 裸岩地A. B. C. D. 【答案】33. D 34. B【解析】【33题详解】耕地在图中表现为水田和旱地,水田前期减少11000公顷,后期增长约6000公顷;旱地前期增长约26000公顷,后期减少30000公顷,它们都是减少的大于增加的,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所以选D。【34题详解】要求“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而能反映生态状况的是绿地(林地和草地)及裸岩地,体现“由退化趋于好转”,即绿地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选B。35. 影响美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 追求经济效益B. 交通条件的改善

33、C. 国家政策与法规D. 优越的自然条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专业化,商品率高,影响其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追求经济效益。考点:美国农业36.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的放牧业大田作物蔬菜、水果、奶酪为主体”的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 农业技术的改进B. 市场需求的改变C. 地方政府的支持D. 交通运输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分析得知,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和产品种类的变化。市场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数量,生产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生产不同的农产品以适应市场进而获取经济利益,故B正确。德国鲁尔区从20世

34、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37. 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变化特点的是( )A. 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B. 第一产业迅速发展C. 化学工业比重上升D.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38. 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是因为( )A. 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B. 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C. 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D. 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答案】37. C 38. A【解析】本题以鲁尔区为例,

35、考查传统工业区的整治及采取相关治理措施的原因。【37题详解】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工业区和读图分析能力。三轴坐标的读图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确定相应的纵坐标,再按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故图示从到的变化体现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C项正确。【38题详解】该地铁矿石主要是通过莱茵河水运进口,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是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A对。该地盛行风向西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B错。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不是主要目的,C错。该地河网稠密,水源丰富,D错,故选A。39.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

36、较高主要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B. 城镇数量多,密度大C. 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D. 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珠江三角洲城镇间平均距离小于10千米,城镇数量多,密度大,B不符合题意。广州和深圳经济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珠海、东莞等城市经济也相当发达,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C不符合题意。珠江三角洲经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来自就业,因此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D符合题意。40.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37、 全球定位技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的了解程度。【详解】遥感技术可以对全球天气状况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先使用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分布的原始数据,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作成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正确,A符合题意。在制作卫星云图上,使用全球定位技术较少,因此排除B、C、D。故选A。二、综合题41.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E:_F:_(2)B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3)_高原(4

38、)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_(5)B和C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6)D地区的自然特征为_(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草原和荒漠景观为主地理区域是_(填字母)(8)北京市位于图中的_(填字母)区域,该区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答案】 (1). 昆仑山 (2). 秦岭 (3). 小麦 (4). 黄土 (5). (6). 气候 (7). 高寒 (8). A (9). B (10). 温带季风气候【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为材料,设置八道小题,涉及我国的山脉、粮食作物、高原、生态问题、分界线、自然特征、气候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第(1)题,图中山脉E大致位于

39、新疆与西藏之间、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之间,应为昆仑山,山脉F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之间,应为秦岭。第(2)题,图中显示,B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北部,应为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第(3)题,图中显示,位于北方地区西南部,黄河中游穿过其中,应为黄土高原。第(4)题,为黄土高原,为横断山区,两地水土流失都较严重,但黄土高原黄土疏松、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更严重。第(5)题,B和C分界线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800mm等年降水量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均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一致,因此该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第(6)题,图中显示,D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处我国地

40、势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平均气温低,因此该地区的自然特征为高寒。第(7)题,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以草原和荒漠景观为主,图中字母代号为A。第(8)题,北京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图中B表示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位于温带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4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该河流干流总落差仅 256 m,通航期有 79个月。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阶梯开发为重点,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简图及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1)指出伏尔加河阶

41、梯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2)说出伏尔加河综合开发为流域工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答案】(1)河流落差较小、封冻期较长。 (2)发电,为工业提供能源;航运,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供水,水库蓄水,提供工业用水。(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良好的运输条件和工业用水等。)【解析】【详解】(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伏尔加河落差比较小阶梯落差小,通航期有79个月,通航时间短说明冰冻期长。(2)发电为工业可提供能源;水位提高可提供航运;蓄水可为工业提供用水。【点睛】水能开发条件评价:水能是否丰富;坝址的条件(例如地质条件);淹没范围和移民数量;附近的交通条件;电力市场大小;除发电以为其他的效益(灌溉、航运

42、、养殖等)。43.下图为美国农业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列各题。(1)A_带,C_带,D_带,F_带。(2)美国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_优势,更好地应用_和_,提高_(3)目前美国东北部地区所需蔬菜主要由南部和西部地区供应,这主要得益于_和_的迅速发展。【答案】 (1). 乳畜带 (2). 小麦带 (3). 玉米带 (4). 棉花带 (5). 农业自然资源 (6). 现代农业科技 (7). 农业装备 (8). 农业劳动生产率 (9).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10). 冷藏保鲜技术【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美国农业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带名称、区域专门化好处、农业区位等相关内

43、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详解】第(1)题,A位于位于五大湖附近,该地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该地城市集中,因此形成乳畜带;C位于中部平原地区,多旱地,土壤肥沃,形成小麦带;D位于中部平原区,土壤肥沃,临近乳畜带,形成玉米带,F位于美国南部,热量条件优越,形成棉花带。第(2)题,美国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适合当地的农畜产品,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3)题,美国东北部与美国南、西部地区相隔遥远,目前美国东北部地区所需鲜活蔬菜主要由南部和西部地区供应,这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44、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迅速发展。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材料二:左图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右图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2)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

45、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3)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图示:图例中有煤炭和铁矿资源,有交通线路等,所以五大湖区工业城市发展的主要条件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是20世纪初到50年代,是

46、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底特律是汽车城,主导产业为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3)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结合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分析其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等。(4)区域再生阶段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

47、发展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名师点睛】以较为熟悉的北美五大湖地区作背景材料,使考生轻松上手,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措施等。试题要求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形成答案。试题内容顺序呈现鲁尔区、匹兹堡等案例模式,考生可参照解题,难度顺序有利于考生思维发展。(1)关注区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煤铁资源丰富;水运便利;从城市分布、人口增长及工业迅速发展可得出市场需求量大。(2)从材料中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可知主导产业。工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条件、市场、原材料等要素。汽车技术要求高,当时汽车新兴市场需求大是要特别关注的要点。(3)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出最关键的石油危机;他国汽车工业冲击;房地产崩溃。但分析材料又可以根据主导产业得出其产业结构单一;结合提供时代信息可以联系出新技术革命冲击。(4)底特律的兴衰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也是教材鲁尔区、匹兹堡等案例的再次呈现。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目前以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状况,加之科学技术水平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主要是借鉴来调整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