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A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C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D中
2、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3“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BCD4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5新中国成立后,外语主要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从1960年
3、代中期以后,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这是我国当时( )A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6历史学者沈志华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每年数百个讨论的问题及做出的决议进行粗略统计发现,其中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最多时也没超过7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A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冷战的焦点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开始生效C美苏争霸呈现出美攻苏守的基本态势D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地位不断提升7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
4、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8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中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导致战争。”这表明( )A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导致此前中美长期对抗的根源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C中美两国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打开两国关系的新局面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9下面是19491
5、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据表。“屋子”打扫干净了,但“客人”迟迟不来的理由是( )A外交政策受意识形态的束缚 B中苏结盟严重威胁西方国家C西方国家采取封锁包围政策 D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不够壮大10一个国家做好自己的梦,必须让别国也能睡好觉,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中国梦追求的是与世界共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活动不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原则C不结盟外交政策 D“一边倒”外交原则11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1
6、2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13人民日报海外版载文披露,新中国成立当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把毛主席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公告”及表达建交愿望的“公函”迅速送达各国,文件不是送交某某国家使领馆,而是递交到外国具体人员手中,对收件人不称官衔,只称“先生”。这种外交
7、礼仪形式显示了新中国( )A谋求尽快获得各国承认的急切心情 B要与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的愿望C展示在世界舞台上独立平等的地位 D努力打破世界大国对新中国的孤立14 下图漫画中“High Lob”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吊高球”,其反应的实质问题应该是A.中国不想和日本打乒乓球 B.中美乒乓球赛在日本举行C.美中关系改善日本不知情 D.日本是中美建交的大障碍15下图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其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大 D.不结盟运动会议16毛泽东在与基辛格谈话时提出,“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8、“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中国外交“一条线”战略。对该外交战略表述正确的是( )A. 正式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 B. 表达了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C. 直接促成了中美两国的建交D. 有利于改善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17“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18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
9、恩怨情仇。符合材料该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建设为中心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1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 )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根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整理材料二 (1968年)差不多在尼克
10、松提出其以“收缩”为主要特点的“尼克松主义”的同时,苏联领导人则提出了旨在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进行干涉为主要内容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反对两霸,侧重打击苏霸”的战略方针。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注:“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2)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用缓和代替冷战,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巩固美国的战略地位。(3)利用中国制约苏联,在中、美、苏之间开展“三角外交”。(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材料三 1983年11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这样的一些国家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十分
11、重要的。”1984年5月,邓小平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实行什么外交政策?依据所学分析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60年代末毛泽东调整外交战略方针的原因。根据这一战略方
12、针,70年代初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由此产生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时间“1953年”可以直接排除CD项(都是20世纪70年代);而“一边倒”强调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与信息“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不符,故选。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材料出处是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材料强调的是反对霸权主
13、义,特别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题干的理解须结合中美上海公报发表的背景。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此,题干中的“任何一方.大国”都是指向苏联,A项正确;C项“遏制日本”说法史实不符;B项“放弃”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对等大国”说法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3C【解析】试题分析:新中国建立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不能体现材料反映的思想,排除含的选项。答案为C选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
14、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邓小平新的外交思想,材料中的“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意在强调不结盟、同各国都要有友好关系,讲公道话,办公道事意在强调反对霸权主义,选C。而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的是结盟,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不是新时期的外交,A、B、D是均不能选的。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邓小平的外交思想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
15、一五计划,接受苏联的援助,故出现俄语为第一外语;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我国外交提出一大片的方针,所以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英语成为第一外语,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现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6D【解析】试题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的焦点主要是在欧洲,故A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1950年2月,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与美攻苏守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了苏联对中国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故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16、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遵循结伴不结盟,因此不具有以军事同盟对抗军事同盟的性质,所以不是冷战思维的产物;C项表述不全面;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的区域合作组织,合作领域广泛,结伴而不结盟,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开展新型区域合作之上海合作组织【名师点睛】上海合作组织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 其特点主要有由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国家间结伴而
17、不结盟。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意义: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中美长期对抗的根源应该是国家利益;B项错误,促使美国调整政策的原因还是从美国利益角度出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导致战争”可以看出C项正确;D项错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1月1日。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0年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名师点睛】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
18、实行的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出于对抗苏联威胁的考虑;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和解决中美之间长期争端的战略考虑。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通过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非常少,新中国外交并未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B项“中苏结盟”的说法本身不准确,排除;C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多少与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强弱没有直接关联性,弱小的国家同样可以跟中国建交,排除D。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况及认识10D【解
19、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一边倒”指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这是冷战大环境下的选择,它是冷战的产物,也加剧了冷战的局面,与世界和平的题意不符,故选D;ABC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均属于多个国家的外交活动,在外交上属于“多边外交”,所以中国积极参加的这些外加活动也就属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所以本题
20、答案就是A。本题关键在于一定要明确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是“多边外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1978年底,题干中前两个外交行为与这一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和中日、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故B项正确;此时的国际格局仍是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
21、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活动体现1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件不是送交某某国家使领馆,而是递交到外国具体人员手中,对收件人不称官衔,只称“先生”体现出外交平等的理念,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外交理念变化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图片的分析能力。由图片“周恩来、尼克松”可知,这讲的是1972年中国与美国关系改善,而日本不知情,所以答案选C。A、B不符合图片,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名师点睛】国家之间交往的最高准
22、则是国家利益,中美两国由敌对走向正常化是因为这符合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而不是因为其他国家因素。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国际因素,国际环境的影响。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图片的信息提取能力。日内瓦会议召开与1954年,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第26届联大召开于1971年,不结盟运动会议召开于1961年。由图片1955-1965年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万隆会议,所以答案现B,排除其他选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1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点,旨在考查
23、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毛泽东在与基辛格谈话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是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据此判断选项: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基辛格访华时间信息,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错误,中美两国建交是在1979年元旦,题干信息只能够说明中美关系趋于缓和,推动走向正常化,排除;D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概况17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21世纪之前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等信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之所
24、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强大,故选D项。A属于解决统一问题的方针,B是针对台湾问题,C符合事实,但是与D相比,属于次要原因。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大业 香港、澳门的回归 18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指的是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指的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了台湾问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求同存异是寻求万隆会议团结的方针,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排除
25、A;一国两制是关于祖国统一的构想,排除B;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力的正确方针,排除C;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排除D。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名师点睛】“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19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
26、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美关系改善符合美国的需要,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属于备考热点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头三十年中,美国并没有正式承认这个政府。美国继续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保持外交关系,并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的可能性也随之完全破灭。19
27、60年代末,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都意识到,改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尼克松返国前中美共同签署了上海公报,在1979年1月1日的中美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中,美国宣布断绝与台北的外交关系,转而承认北京。美国再次重申上海公报中所提到的一个中国政策,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0(1)外交政策:一边倒。背景:新中国建立,百废待兴;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支持。(2)原因:美苏分别进行了战略调整;中苏关系不断恶化。重大举措:改善和美国的关系。影响: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迎来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推动了中
28、日邦交正常化。(3)外交方针与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结盟;睦邻友好。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更加灵活有效地处理国际关系。(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新中国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发布图可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反映了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再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支持。(2)依据材料二提到,尼克松提出其以“收缩”为主要特点的“尼克松主义”的同时,苏联领导人则提出了旨在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进行干涉为主要内容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60年代末毛泽东调整外交战略方针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根据这一战略方针,70年代初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由此产生什么影响:改善和美国的关系。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迎来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依据材料三“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结盟;睦邻友好。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其原因。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