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1.“个人信息的泄露”“生物安全问题”“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主要启示我们A. 世界观决定于方法论B. 哲学源自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 具体科学研究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 具体科学研究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错误。B:题目中的表述没有涉及到哲学的来源,
2、排除B。C: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这启示我们具体科学研究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C选项正确。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但并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D错误。故选C。【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整个世界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任务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
3、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2.培根认为,人的认识其实是一种反映活动,这种反映好比照镜子,镜子里面的成像与镜子外面的实物高度相似。他说:“存在的真实与认知的真实是同一的,它们的差别没有比直接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来得更大。”由此可见,培根的这一观点没有完全科学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是主观唯心主义看到了意识活动的主
4、动创造性蕴含着唯物主义的思想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题目中,“存在的真实与认知的真实是同一的”,培根认为思维反映存在,思维与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这是正确的。但培根将思维对存在的反映与镜子成像等同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本质区别,具有不合理性。因此,培根的这一观点蕴含着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没有完全科学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选项正确。:题目中培根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思想,不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题目中的表述没有体现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排除。故本题选B。3.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要始终实事求是勇于直面问题,随时准备坚
5、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要做到两个“随时准备”,是因为受主体和客体因素影响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在社会领域里,真理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出现谬误是认识过程的常态,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区分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要始终实事求是勇于直面问题,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要做到两个“随时准备”,是因为受主体和客体因素影响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选项正确。:真理是客观的,其不以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掌握为判断标准。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错误。故本题选A。
6、4.人脸解锁、刷脸取款、刷脸买单、刷脸寄快递、刷脸住店、刷脸坐高铁在正在到来的这个“看脸”时代,你的“脸”安全吗?这项技术在提高相关领域服务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不时爆出因刷脸可能潜藏安全风险和隐私问题,刷脸要谨慎。“刷脸”对安全性和技术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产品难题。这启示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主观性既要热情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困难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同题,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坚持辩证否定观,在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技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
7、立便具有客观性,选项错误。:刷脸技术在提高相关领域服务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克服困难安全刷脸,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产品难题。这启示我们要热情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困难,坚持辩证否定观,在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技术。选项正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错误。故本题选C。5.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将中小学教材中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改变对于全面认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抗战史”教材修订表明A. 历史教育应基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努力做到趋向真实
8、历史B. 历史教育具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解读历史C. 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不必受制于历史事实D. 认识是反复的和无限的,人们对历史真理的探寻是循环往复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将中小学教材中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抗战史”教材修订表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历史教育应基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努力做到趋向真实历史,A正确且符合题意;历史教育具有自觉选择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解读历史,而是根据历史史实来书写历史,B错误;认识具有
9、相对独立性,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人们对历史的认知要尊重历史原貌,C错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6.“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表达自己的情感,触景生情诗词的意境是诗人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情景交融诗人通过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借景抒情诗词的意境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寓情予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诗人对自然
10、的反映不是再现而是能动的反映,错误;诗词的意境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而不是是诗人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7.纵观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发现,他曾数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阐述思想,阐明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他独特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下列经典名言与其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司马法)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量腹而受,量身而衣(文子)世界是物质的,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知进退存亡,不失正也(周易)运动是有规律的,要遵循事物的规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实践决定认识,坚持实践第一观点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
11、查世界的物质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知进退存亡,不失正也”意思是说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灭亡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中的经典名言与其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了,体现了抓主要矛盾,中的经典名言与其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中的经典名言与其蕴含的哲理一致,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名言名句和古诗词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8.6月15日,美国白
12、宫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含重要工业技术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国外交部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既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也是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复苏的定海神针,贸易战没有赢家。材料表明中美经贸关系存在着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分析和把握中美经贸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就能消除不利的联系相对于整个中美关系及世界贸易和经济,中美经贸关系是关键的部分中美经贸联系的多样性决定其存在和发展不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中美经贸关系既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也是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复苏的定海神针,贸易战没有赢
13、家,这表明中美经贸关系存在着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相对于整个中美关系及世界贸易和经济,中美经贸关系是关键的部分,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太绝对,错误;联系的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9.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中国始终坚持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这一坚守是基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有机整体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建立新的联系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联系的有关知识,考查学
14、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始终坚持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因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符合题意;联系具有条件性,并非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排除;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排除。故选C。【点睛】在联系的观点上,最容易出差错的有两点: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为此我们必须明确: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
15、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尽管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10.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矛盾以及发展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
16、力。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这表明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是因为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而不是主次矛盾,排除。故选D。11.习近平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搞“面子工程”。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下列与上述观点蕴含哲理最为接近的是A.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17、行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这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体现了看问题的角度、立场不同,导致认识不同,排除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排除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C符合题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体现的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排除D。故选C。【点睛】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
18、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12.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从中我们深刻领会到伟大的团结奋斗精神有助于实现伟大的梦想每一个人都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个人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建立在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上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个人与社会关系,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
19、设者,这表明个人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符合题意;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这表明伟大的团结奋斗精神有助于实现伟大的梦想,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排除。故选B。【点睛】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
20、孕育,人工智能是核心推动力量。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很多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机器,提升竞争实力,提升生产效率。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和超出人类极限的工作,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系统所代替,从而冲击劳动力市场;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考核、监督和改进行政机关效能,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人工智能在思维方式上给人类带来的变革是具有划时代性意义的,有其积极的一面,如促进思维方式的进步,但同时它也有其消极的影响,如盲目认同和过度依赖.这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1)结合材
21、料并运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相关知识,辩证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2)“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请你对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两点建议。【答案】(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更新生产技术,促进了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拓宽了劳动对象;但也会引起劳动就业问题;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人工智能的推广,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并有效推动国家治理,但也对社会伦理、信息安全、法律等提出新挑战。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促进思维方式的进步完善,使得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它也有消极影响
22、,对人类思维和教育带来新挑战。(2)注重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革命批判精神,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品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自由的人际环境和学习环境;【解析】【分析】本题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人工智能是核心推动力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创新的作用和意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1)本题考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辩证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实际是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和意义。解答时首先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体现
23、在: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作为重点分析意义。(2)“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请你对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两点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
24、。1987年,18岁的李世峰从西飞技术学院毕业,带着童年抚摸到真实飞机的梦想走进西飞钣金总厂成为一名普通的钣金工。钣金成形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把工作当休息、当作练习技术的手段,对每一个零件都仔细分析,用心去干,力求完美。正是经过一次又一次难活、苦活的磨炼,他的钣金工技术日益精湛,零件一次交验合格率多年来一直是100%,人们称为出神入化的榔头大师。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技术是用数十年如一日平凡的坚持、磨炼,敲榔头敲出来的。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对极致和美永不停息的追求和努力。他的车间里有这样一句话:“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1)结合材料,运
25、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2)李世峰在岗位上的重复与坚守,厚积与创新,深深诠释了工匠精神以及工匠对极致与创新的追求。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就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契合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助于在各行各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繁荣局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行业发展特点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形成尊重规律的良好社会环境;价值判断
26、与价值选择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走向成功。【解析】(1)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范围明确,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角度分析说明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契合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的角度分
27、析说明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助于在各行各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繁荣局面;可以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要求的角度分析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形成尊重规律的良好社会环境,有利于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知识限定: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要求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就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提出合理化建议故考生应该就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也就是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角度结合材料作答即可。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
28、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材料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十二五”期间,针对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多在需求侧发力。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端、高品质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亟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材料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
29、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材料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技术工人和企业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管延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1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说:“我不怕吃苦不怕累,就是这个执著,我认准的事,我需要把它完完好好地干好,必须把它圆满地干好,不管出现什
30、么问题,我会走到底。”(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的知识,分析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3)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求结构的变化,应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由需求侧发力转向供给侧发力是必然的。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31、经济建设实践是复杂的、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供给与需求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失衡总是存在的,但两者相互依存,合理引导和组织可使两者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在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在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分清主次,着力
3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3)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在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要劳动创造和奉献社会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解析】【分析】本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详解】(1)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求结构的变化,应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角
33、度进行分析。材料中,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由需求侧发力转向供给侧发力是必然的,故可以从真理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经济建设实践是复杂的、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故可以从认识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故可以从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2)首先,可以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说明供给与需求是对立统一的,合理引导和组织可使两者相互促进,从而可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可以从矛盾的特殊性以及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说明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在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是制约国民
34、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可以从矛盾主次方面以及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说明在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分清主次,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即可。(3)首先,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其次,可以从劳动创造和奉献社会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分析说明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最后,可以从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