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57528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北京贡院是明清两朝举行会试的地方。它见证了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衰败,贡院的历史使命终结于()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贡院是科举制的产物。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贡院的历史使命终结,B项正确。2.1908年,清政府奏准颁行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规定凡在外国高等以上各学堂之毕业生,经学部考验合格,奉旨赏给进士、举人出身后,方可参加廷试,廷试后再授予官职。这说明()A.清朝的文官制度确立B.留学毕业生选官有一定的制度安排C.科举选官仍然是主流D.洋务运动学习

2、外国的学制答案:B解析:清朝的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与文官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对留学生学业水平和个人素质的考察有利于规范这一选官制度,故B项正确。3.孙中山认为“国中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公仆”,这说明孙中山认为()A.公务人员必须服从于人民B.国家主权在民C.公务人员从普通民众中产生D.官吏权利平等答案:B解析:“人民公仆”强调公务人员服务于人民,并非“服从于人民”,也不能说明公务人员“从普通民众中产生”,A、C两项错误。公务人员必须服务于人民,说明国家主权在民,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官吏权利平等,D项排除。4.从选官制度的角度看,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随意性强,缺乏理

3、论指导B.完全照搬西方,脱离中国实际C.基本停留在纸面上,落实不够D.注重选官,缺乏对官员监察的措施答案:C解析:由于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落实不够,C项正确。5.北洋政府时期,为实现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B.设立学堂选官制度C.国家建立考试院D.对在职文官进行甄别答案:D解析: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进行甄别,决定其能否留任。甄别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D项正确。6.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

4、根本原则是()A.考试选拔 B.党管干部C.任职终身 D.严格考察答案:B解析: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B项正确。7.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吸收借鉴了中国古代的选官智慧,与科举制有很多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A.公平竞争、考试选拔B.政治中立、任职常任C.党管干部、政治正确D.服务于民、忠于国家答案:A解析:“政治中立”不符合中国公务员制度,党管干部是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典型特点,B、C两项错误。科举制度本质上为封建统治服务,D项错误。科举制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都实行“公平竞争、考试选拔”的方式,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1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

5、趋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五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等五篇;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与康有为的方案如出一辙。1905年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摘编自成思千年科举制的崩塌 材料二留学生选官制度所改变的仅限于考试及培训机制,后续的管理、评价以及监督机制,悉仍其旧。世袭制度和宗室特权依然存在,民族、出身、性别诸方面的歧视随处可见。但是,由于蕴含于近代公务员制度当中的平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与专制皇权的根本对立,相应地,平等竞争机制与对公务员的监督制约机制都无从谈起。摘编自荆月新清

6、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科举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选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参考答案:(1)特点:考试内容中西结合;废除八股文的考试形式;改革逐步推进直至废除科举制。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猛;戊戌变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2)问题:对官员的管理、评价、监督仍用旧制;缺乏平等的竞争与监督制约机制;封建特权仍然影响清末的选官制度。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1901年,慈禧太后颁布上谕:“著自明年为始,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

7、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二篇、五经义一篇。”材料说明清政府()A.被迫对科举制进行改革B.正式废除科举制C.开始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D.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清政府仍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但是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A项正确。2.晚清新式学堂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将近毕业,而各省已争先申请”。这说明()A.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要性B.晚清科举制度取得巨大成就C.地方与中央争夺人才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新式学堂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说明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新式人才,A项正确,B项错误。对新式学堂

8、培养的人才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地方各省,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项错误。人才的缺乏反映了教育体制的滞后,与社会性质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3.20世纪初,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此举意在()A.推动洋务运动B.融入现代文明C.加快立宪进程D.削弱革命力量答案:D解析:20世纪初,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根据考试结果授予留学生功名及相应的官职,目的是将留学生纳入统治集团中,防止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D项正确。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9、,统一全国学制,根据毕业生的考试成绩授予相应官职或者升学。这标志着()A.科举制最终被废除B.戊戌变法失败C.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确立D.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答案:D解析:1904年,科举制尚未被正式废除,排除A项。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排除B项。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D项正确。5.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A.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向重科学的变迁B.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C.新的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的推崇D.科举制依然存在

10、并且发挥着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清政府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中主要考查科学知识,然后给予部分应试者相应的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选官重视科学,故A项正确;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主要涉及自然科学而不是儒家经典,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留学生对新的人才选拔体系的态度,故C项错误;1905年清政府已经废除了科举制,故D项错误。6.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近代文官制度创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A.现代文官制度缺乏立法保障 B.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起了指导作用C.考试成为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 D.中国基本上照搬了西方文官制度答案:B解析:废除科举制度后,

11、中国一直在探索新的选官制度。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是指导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建设的纲领,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B项正确。为建立文官制度,中国颁布了多部法律文件,A项错误。由于民国时期政局混乱,考试选官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C项错误。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西融合的产物,D项错误。7.孙中山认为:“(美国)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这说明孙中山的选官思想()A.完全照搬美国的文官制度B.与美国的文官制度大相径庭C.对西方文官制度有所反思D.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答案:C解析: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2、是中西融合的产物,“完全照搬美国的文官制度”“与美国的文官制度大相径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等绝对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排除A、B、D三项。根据题干材料“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可知孙中山对西方文官制度有所反思,C项正确。8.北洋政府时期虽然制定了相对完备的选官法案,但章程文本与实施效果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教育体制的落后B.军阀割据混战C.帝国主义的阻挠D.违背民意答案:B解析: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中央政府权威不断弱化,军阀权力日益加强,各地自行其是,B项正确。9.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这说明,相较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

13、,考试法的特点是()A.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B.更加顺应了民主化的趋势C.体现了全民参政的时代特点D.激发了民族意识的高涨答案:A解析:女子能够参加公务员考试,说明文官体系对女子开放,这有利于男女平等观念的发展,A项正确。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这一制度()A.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C.以公开公平为根本原则D.改革开放后,被公务员制度取代答案:B解析:干部制度诞生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B项正确,A项错误。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14、的根本,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干部制度进行了改革和进一步完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6年12月,孙中山首次公布了他的五权分立、考试权独立的新政治方案。孙中山所说的五权,是指考试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和监察权。为了实施五权分立,孙中山主张国家应设立一专门的机构即考试院来独立行使考选权。他说,“考试本是中国始创的却被外国学去”,但西方的考选制度仍有许多缺陷,“所以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选及任用私人的流

15、弊”。经过辛亥革命与反袁护国斗争的政治实践,孙中山的考试权学说更趋成熟。1918年,孙中山写作孙文学说,阐述他的整个思想学说体系,在谈及中华民国政府之组织形态采取国民大会与五院制时说:“国民大会及五院职员,与夫全国大小官吏,其资格皆由考试院定之。”到1924年,孙中山在制订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与三民主义的演讲中,正式定名考试权。并在建国大纲中鲜明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主要内涵。(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参考答案:(1)主要内涵:提出

16、考试权独立之学说;成立专门机构独立行使考选权;以考试铨定官员资格。(2)形成原因:总结和规避中国科举制和西方文官制度的弊端;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追求建立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总结辛亥革命与反袁护国斗争的政治实践。影响: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南京国民政府设立考试院独立行使考选权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前我国公务员考录和党政干部选拔,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及其实践,对于提高文官素质、建立公平竞争和公开监督的用人机制具有积极意义。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

17、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参考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意义:推动干部制度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